浅议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仅仅学好语文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早地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学习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本文就搞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阐述了笔者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给同仁带来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地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都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现实要求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是终身教育,21世纪的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学习,而每个人自觉地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热爱阅读。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小而言之,课外阅读是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改交流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事实也表明,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卷,也可以看出阅读与语言的应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际上,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对阅读也是一贯重视和提倡的。近来“高中新大纲”更是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框架,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的新框架,对语文课外活动作了不同于以往的强调。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确立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变化。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二、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读书人。朱永新教授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一个爱读书的语文教师,不会喜欢布置抄写10遍、20遍的课外作业,也不会喜欢发大量的试卷,而会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走向大自然,去阅读、欣赏、感悟、体验。而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思接千载、神采飞扬。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蜡烛,而变成了引路导航的灯塔——既照亮别人,又永葆明亮。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教师中大力开展的“读书活动”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其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比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 《奥秘》、《小小说》、《科幻世界》、《舰载武器》等杂志,就以其内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高中学生。《读者》、《中学生》、《辽宁青年》也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清新隽逸的风格在高中学生中拥有众多的读者。现在的很多一部分中学生喜欢看漫画,这时教师、家长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禁止,只要是健康的就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看去读。
  再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比如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教师如果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整天忙于应付,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有闲心去进行课外阅读。另外虽然说是课外阅读,其实教师也可以用每周一到两节课来作为阅读时间。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尝试过,但是都很难坚持到底。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具有长远的目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的真谛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究,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自由的表达氛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品质。但倡导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并不是说教师只有把教学的舞台全部让给学生,才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不是说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才算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方法指津和点拨引导。这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
  1.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学好课本知识应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在课内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又在课外通过“反三”,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才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课外阅读与听说写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笔者学校学生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每周六的“读书日”活动都吸引了众多的喜爱读书的同学,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形成很好的读书氛围。
  4.博览和精读相结合。读法随文体而变化,是阅读技能成熟的标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仿佛是一点火种,即使只是一点,只要时机适当,也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它把一个世界在孩子们面前打开,引领他们去体会,去感受,使他们在长大后拥有一颗颗丰富细腻的心灵。于漪老师说:“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也应放在首位。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不尽。”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呵护心灵成长期的青少年们,禁锢课外阅读简直就是禁锢心灵。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学生要力争读透几本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奠定精神的底子,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4(7).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4]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中学
  邮政编码:342211
其他文献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语文老师听数学?你听得懂吗?听不懂你评什么课?是的,有些内容确实还真没听懂,但我感慨多多。不怕老师们笑话,我今天还真的想探探这一“地雷”,弄出点“响声”,来个实实在在的“班门弄斧”。  罗杰雄老师是我的学生辈了,我迈上讲台的时候,他还在读初三。可这次我就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回他的学生。他,年轻有为,是我最羡慕的;他,教学认真,是做他的学生最幸福的。上观摩课,是学校的安排;听他的
“立正——稍息——立正——正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高一军训,韦小宝夹在方队里,像机器的某个零件,身不由己。汗珠子很贱,一串接一串地往外蹦,而烈日似无赖,骂都骂不走。想起老爸老妈正在家里吹着空调,韦小宝心里一懒,脚就抬不动了。教官的火眼金睛立即射过来:“抬高抬高!没吃饭啊,你?”韦小宝赶紧凝神踢正步。  眼神一凝,就聚到了前面双儿的屁股上。双儿今日走得拘谨迟疑,丝毫没有昨日的干练活泼,屁
我是一片叶,只是一片叶。我随风而起,顺风而降,从不忤逆风的意愿,因为我相信风的哲学。时间赋予它无限的生命,也注定我的服从,因为我的生命极其有限,会腐朽,会归于尘土……  瞧!风来了,我该启程了……  风伤兮  传说在大洋彼岸有一条狭窄、荒芜人迹的山谷,而今亲眼目睹也是震撼不已。峡谷两侧都是悬崖峭壁,看上去十分诡异,进去的人会因迷失方向而命丧其中,哪怕侥幸逃脱,不久之后也会不明不白地死去。但在我眼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中要有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度拓展知识,在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落实,能从偶发事件中挖掘教育契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效性;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3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
小时候,黄豆豆心中有个偶像,名叫巴列辛尼科夫。凭着对偶像的崇拜,他刻苦练习,12岁那年,考入了上海舞蹈学院。  然后,他脱颖而出,小有成就。于是,他远渡重洋,来到纽约,继续深造。在纽约街头,他看到有巴列辛尼科夫的一场演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最后的两张票,坐在大剧院最高一层靠边的位置上,居高临下,观看偶像的演出。但是,激动兴奋的他,在偶像跳完第一个舞蹈的时候,就抓起自己的衣服,离场而去。一个崭
性格决定命运,这已是社会共识。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的智商并没差异,同教室授课,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的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学习不主动、没有勇气和毅力,不够耐心等。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性格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和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是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高耗低效”,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结合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借鉴作文教学的一些理论成果,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
摘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着手,也要让学生知道创新活动不创造新知识,而是重在创新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情景;观念;结构;创新;总结  一、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种渡河工具。  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
摘要:“如何让学生有兴趣读”、“如何让学生有信心读”、“如何引导学生落实读”,本文尝试着对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中的几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做出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文学名著; 阅读; 兴趣;信心;落实  文学名著是历代文豪呕心沥血、千锤百炼铸就的智慧精华,是一个人了解历史、品味人生的窗口,是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一个人博大学识、改善气质的必经之路。日积月累地阅读名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