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尝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但是,当我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时,我才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编排学习小组时没有考虑到成员之间的互补与配合,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时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没有中心;有时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我在刚开始实验时,常出现上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本得不到体现。后来,我认认真真地总结教训。这时候,我发现,导致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痛定思痛后,我总结出了小组合作学习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实物图形想一想:怎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呢?然后引导各学习小组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拼接,通过充分的观察,深入研究探讨,然后汇报探讨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还加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增强一种责任感意识,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树立所谓的权威,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地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上?怎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防止学生怕学、厌学、甚至弃学呢?每一节数学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给学生不断注入新的学习动力。学生才会形成肯学、好学、乐学.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认识数学科的特色.激起学生的求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从事教学,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我国目前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 “专题讲座”式或纯经验式,培训中缺乏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双向互动和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实践的反思,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著名语言教育家David Nunan(1992)认为
为了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每个学校都开展大量的公开课活动。这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平台,可以让教师之间近距离地学习,有利于教学技巧的不断创新。然而,在公开课这种交流方式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学校,老师,甚至教研单位都存在许多的误区。  一、公开课必须完美  每个人都追求完美,这无可非议。教师在平时多研究,备好课、上好课,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今大多数教师将
高一学生依然童心未泯,大都争强好胜,思维活跃,渴求被认同,富有表现的欲望。由此,我想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擂台辩论等竞赛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既能够满足他们急于表达、渴求认同的心理,同时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主动讲练的空间,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迅速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目的。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 认为:“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需要的“好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培训和转化出这样的“好老师”?    一、实施素质教育,所需教师的新角色    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在获取知识渠道十分丰富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之快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和
一、现代学校机制创新需要自主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德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许多“顺德模式”,三年前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进行产业升级,由“顺德制造”迈向“顺德创造”,这帮助顺德度过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实现了顺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顺德教育却远不如顺德经济那样响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创造教育的“顺德模式”呢?我们有来自全国的优秀教师,我们校长们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