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需要的“好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培训和转化出这样的“好老师”?
一、实施素质教育,所需教师的新角色
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在获取知识渠道十分丰富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之快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能力提高的需要。
导引者的角色。教育决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能的单一目标要求,教师角色不再以传播知识为主,其主要职能从“教”转为“导”:引导,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使学生找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的习惯,掌握好基本知识和学习策略;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从不同途径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及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来完成任务;教导,通过自己各方面的表率作样熏陶学生,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
合作者的角色。素质教育中许多学习活动都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对问题的调查、分析、讨论、总结等方面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学业,这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多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这样合作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应该进行教育研究,掌握理论、探索规律、指导实践、推进改革,并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通过教育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从原来的“教书匠” 转化为“研究型”的角色。
二、实现角色转变的办法
(一)确定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转换角色
确立新的目标观。从“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培养素质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上来,要从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视循规蹈矩,恭顺温良”为优秀者的保守态度,转变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上来,着力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人格独立性,以会创新为目标而努力去学习的境界。
树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教师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
艺术地应用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观。从原来“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教育方式,转变到“理解就是炼钢炉”的方式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以建议形态度、向教师做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形成现代型的“师生场”,这对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着力提高教师素能,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必须注重三种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在教案设计中,主要要求教师从原来的“教学生知识”转变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上来。这不仅要求教师胸中有“纲”,还要目中有“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依据教学目标,能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使“课”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得体高。教师只能从学生求知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需求。特别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去思考、质疑,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不懈追求教育科研的能力。人们把教师对知识的拥有量与传给学生的知识量比作“一桶水”与“一碗水”的观念,要改为教师必须有“长流水”,必要时要“换水”,另外得准备“获取水的方法”的新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会出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技术将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角。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整体教育领域在发生一场意义十分重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产生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方面。无论是信息高速公路,还是从未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获取信息,都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科载体中获得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加工、处理、编辑,并有效的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活动中。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实施素质教育,所需教师的新角色
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在获取知识渠道十分丰富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之快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能力提高的需要。
导引者的角色。教育决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能的单一目标要求,教师角色不再以传播知识为主,其主要职能从“教”转为“导”:引导,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使学生找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的习惯,掌握好基本知识和学习策略;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从不同途径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及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来完成任务;教导,通过自己各方面的表率作样熏陶学生,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
合作者的角色。素质教育中许多学习活动都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对问题的调查、分析、讨论、总结等方面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学业,这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多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这样合作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应该进行教育研究,掌握理论、探索规律、指导实践、推进改革,并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通过教育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从原来的“教书匠” 转化为“研究型”的角色。
二、实现角色转变的办法
(一)确定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转换角色
确立新的目标观。从“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培养素质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上来,要从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视循规蹈矩,恭顺温良”为优秀者的保守态度,转变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上来,着力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人格独立性,以会创新为目标而努力去学习的境界。
树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教师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
艺术地应用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观。从原来“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教育方式,转变到“理解就是炼钢炉”的方式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以建议形态度、向教师做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形成现代型的“师生场”,这对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着力提高教师素能,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必须注重三种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在教案设计中,主要要求教师从原来的“教学生知识”转变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上来。这不仅要求教师胸中有“纲”,还要目中有“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依据教学目标,能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使“课”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得体高。教师只能从学生求知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需求。特别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去思考、质疑,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不懈追求教育科研的能力。人们把教师对知识的拥有量与传给学生的知识量比作“一桶水”与“一碗水”的观念,要改为教师必须有“长流水”,必要时要“换水”,另外得准备“获取水的方法”的新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会出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技术将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角。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整体教育领域在发生一场意义十分重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产生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方面。无论是信息高速公路,还是从未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获取信息,都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科载体中获得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加工、处理、编辑,并有效的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活动中。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