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学 课堂教学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价值追求。笔者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讨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 本节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关系的讨论,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读血液常规检查化验单的主要数据,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基于血液常规检查化验单上陈列的事实和数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进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珍爱生命的责任和担当。
  2 “问题串”引领,组织科学探究
  探究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本节课将实验探究与对资料的分析探究相结合。教师对素材进行选择和组织,优先考虑选用社会和学生关注的、与教材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参与科学探究。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利用血常规检查化验单,结合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①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②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在分层后血液的哪个部分?
  ③你有过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接着,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显微镜下边观察边讨论问题串:
  ①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②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特殊的形态与其什么功能相适应?
  ③为什么一般看不见白细胞和血小板?
  ④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⑤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
  ⑥如果某人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什么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⑦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这说明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⑧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流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功能?
  在用显微镜观察的同时,学生可观察在不同含氧量的条件下处于生活状态的红细胞的颜色变化,新鲜的鸡血块等。教师可利用自制教具演示红细胞双面凹的状态,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观察“血液分层现象”时,学生获得对血液的感性认识,提出问题,产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教师不断追问,在问题引领下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最后,教师总结血液的成分及其作用。另外,教师还可提供一些有关血液的网址和资料,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血液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基于资料分析的探究教学案例,鲜明地展示出以下特征:①教师课前精心搜集、遴选和加工图文资料,设计探究情境;②由表及里地提出结构化的、有启发性的问题串;③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积极交流。教师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 梳理知识结构,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本节课利用多种形式,建构知识网络,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进行深度整合,在知识外显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3.1 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有效呈现重要概念,容量精简,重点突出,为教学中实现“精”的要求提供了保障,还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能够对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进而建构大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图1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3.2 利用表格比较知识信息,提升科学思维品质
  表格是常见的信息组织手段,是用来收集、整理、组织、分析数据的二维矩阵。教师利用表格建构三种血细胞知识网络(表1),简单明了,可保证信息可读性,易于学生快速扫描浏览并获取所需。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和合理布局后,更易于学生感知分辨其中的差异与变化、关联与区别,并进行对比分析。
  4 深化概念理解与应用,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学生在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
  教师开展“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收集家人或其他亲友的血液化验单,通过分析血常规中的各项内容表示的含义及正常值,说明身体维持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成分的含量都是有一定范围的。在分析红细胞的功能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煤气中毒”的实例,说明红细胞与氧结合的特点;利用“贫血”和“醉氧”等现象,说明红细胞正常值和生理指标适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唤起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强烈意识,并使学生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教师还可以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5 落实STS教育理念,培养社会责任与担当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 STS)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与担当的重要组成途径。教师应重视渗透STS理念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与科学发展的紧密联系。
  学习本节课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中“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引导學生对淋巴瘤、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症等多种疾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求学生从多途径查找相关的资料解决以下问题:①神奇的干细胞具有哪些与其他细胞不同的特征?②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关系是什么?③干细胞的移植对哪一类疾病具有救治的可能?④从哪些地方可以获得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明白“救死扶伤”不只是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应该成为每位公民的义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关注涉及血液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的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而且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核心素养,在解决真实情境中,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要教师研究在先,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各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唐丽娟.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8,(3):9-10.
  [2]张良.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教师,2017,(22):59.
其他文献
摘要 以“葡萄酒中优势菌种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为例,探讨STEM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项目以真实情境为驱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技术和数学方法,小组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STEM理念项目式教学 葡萄酒 酵母菌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STEM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大学教育中,是科学(sci
摘要 阐述教师在理解科学思维内涵价值基础上,确定科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依托教材整合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教学目标 整合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前提。生物学教师应指导学生用生物科学
摘 要 以群落演替教学为例,从增进对“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理解,浅谈生物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突出课堂教学对形成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科学素养 群落演替 生物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
摘要以高三一轮复习中减数分裂过程的建模教学为例,阐述复习课中如何通过模型建构、模型再建和模型应用等过程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词模型建构 减数分裂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知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模型建构(建模)是指运用模型方法把抽象、不可测的事实或过程借助身边的材料、用具或者应用数学方法、图像、方程式等加以描述、概括总结的一种活动。教学中进行模型建构,要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
摘 要 以“问题驱动”为手段,运用相应的策略、合理的方式、方法对高中生物必修三模块“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进行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 问题驱动 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核心素养”代表了中国教育改革未来的走向,是学术界、学校层面甚至行政方面,对于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素质教育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
摘 要 在“做中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对“呼吸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的理性分析,运用数字化设备拓展和创新教材实验,在实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数字化设备 实验创新 呼吸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实验教学背景  “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的50个重要概念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苏
摘 要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策略的概念教学中,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尝试着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生物学问题。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促进学生对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理解。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现代生物技术 蛋白质种类检测 蛋白质电泳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义务教育生
摘要:在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走向、移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托超星学习通为云平台,构建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交流真正做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打破学生平时成绩全部是教师凭借主观印象给定陈旧的模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
整式的加减是我们学习方程、方程组、分式、根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应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并要达到熟练的程度,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在这一章中所学到的知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所有学科都存在特有的理论基础,生物的理论知识也蕴藏在各个章节中,但复杂繁冗的文字描述和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给生物学科的学习带来了困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由文字描述为主的信息形式已经更多地转向数据、图表等简洁明了的形式,处理信息方式上的改变是社会进步和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生物学图表具有直观、形象等优势,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图表开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基本知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