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科学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群落演替教学为例,从增进对“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理解,浅谈生物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突出课堂教学对形成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科学素养 群落演替 生物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师的使命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领悟科学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为例,谈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何渗透生物科学素养。
  1 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是由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组成的结构化的体系。科学素养应首先包括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群落的结构、演替这两节内容帮助学生从群落这一生命系统层次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演替、发展、影响,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之一是阐明群落的演替,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
  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弃耕农田的演替”入手,使学生了解弃耕农田上植被、动物发生的变化,后引出裸岩、沙丘上群落演替各个阶段的变化,由简到难,层层递进。通过资料分析、实例辨析等活动,学生经历初构概念、理解概念、完善概念和拓展概念的过程。这种基于事实的概念教学,尊重学生概念认知的规律,实现概念的自主构建和深度理解;“先实例、后概念”的“歸纳式”结构,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感受该过程带来的乐趣。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在已有经验上主动建构“群落演替” “发展” “影响”这些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
  2 增进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初生演替,很难纵向寻踪它的发展过程,怎样研究裸岩上演替的过程呢?教师在呈现了弃耕农田演替实例后,抛出问题:“裸岩上能否也演变到森林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思维碰撞后,教师展现另一个实例“沙丘地上植被类型”:距离河岸线最近、形成时间最短的沙丘上分布草本(根系不发达),远处的沙丘上是灌草丛,更远的地方是一片松林、橡树林。
  通过教师的描述,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学生慢慢体悟到,群落演替时间漫长,当无法长期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可以在某一时间点观察不同的空间,经过逻辑分析推理出时间上的变化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研究裸岩上的演替。经过前面的思维启迪,学生提出通过地质考查界定火山爆发的时间,再观察周围植被发展程度,从而推理出裸岩演替阶段。
  教师一直鼓励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首先教师需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停留在讲概念、练概念的层次,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会僵化停滞。人的思维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并非人人都能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思维,科学思维是科学素质的组成要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上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沙丘演替的研究方法迁移到裸岩演替,逻辑推理出裸岩上的变化。该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
  另外,必修3模块在科学方法方面重在系统分析的方法。“群落的结构”明确了群落的边界、组成要素、层次结构;“群落的演替”重在领悟系统方法的思想,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整体和局部、部分和部分、整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图2)。
  3 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社会可以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又会影响社会。在生物学课程学习中,关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当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时,能够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能够采取适当的个人行动。
  在工业文明的高压下,经济增长成为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从而出现了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群落的“逆向演替”现象,如草地沙化、土地荒漠化、围湖造田、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通过情境设置,学生直面社会,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趋势有十分显著和关键的影响,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同时,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们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从而促进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认同经济发展不能以消耗资源、大规模排放废物、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壮美,这其中凝聚着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智慧。
  群落演替在学生面前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命画卷,展示生命之美。课后有学生创作了小诗——《生命色彩》:
  荒凉的大地,一片静寂/不经意间,地衣孢子初绽,那般娇嫩可爱/阳光抚爱,雨露洗礼,苔藓的小叶逐渐青翠欲滴起来,芬芳的泥土越发显露生命的印记/微风拂来,小草起舞,虫儿欢唱,灌木争先恐后的生长/乔木也毫不吝惜展露自己亭亭玉立的身材/岁月流转,生命在灰白到苍翠的转瞬间显示出自己的色彩。
  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科学素养渗透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多方面生长。
  参考文献: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教学为例,探索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指出科学史学习是渗透科学本质教育,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学本质教育 教学策略 生物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科学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   将科学本质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之一,是一些发达国家极力提倡的,也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美国的《新一代科学教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
摘 要 以呈现资料,引导学生从论证到依托论证,从设计实验探究到延伸实验,构建知识体系为主线展开论证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凸显本节课的逻辑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 论证式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许多科学教育家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科学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将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环境中解决
1 XY染色体上的不同区段    XY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因此是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X染色体稍大,Y染色体较小,它们的不同区段分布着不同的基因,每个区段基因的遗传情况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      1.1 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X染色体A区段的基因,在Y染色体C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X染色体A区段和Y染色体C区段是同源区段。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就
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涉外高级技能人才。而应用型院校作为我国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当以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语言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涉外人才作为重要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产出导向法”是一种具有较强理论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蓖麻是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叶片盾状圆形。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及顶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無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多分枝:花柱,深红色。蒴果球形,有软刺,成熟时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
2007年上海生物卷,涉及到遗传内容的有:第2、5、9、14、20、24、25、28、29、31和34等11个试题,约占试题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遗传题共计30分,占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一。显而易见,遗传部分是上海生物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就2007年上海卷中部分遗传题进行解密。  例28题: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要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是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生物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但是,传统教学仍存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吸引性不高等问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重建课程结构、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 以“葡萄酒中优势菌种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为例,探讨STEM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项目以真实情境为驱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技术和数学方法,小组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STEM理念项目式教学 葡萄酒 酵母菌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STEM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大学教育中,是科学(sci
摘要 阐述教师在理解科学思维内涵价值基础上,确定科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依托教材整合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教学目标 整合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前提。生物学教师应指导学生用生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