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思路探讨——问题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

来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将问题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是一种颇具时效性的教学思路。以问题为原则确立专题,通过布置问题,提问、讨论、分析和讲解,归纳和总结等环节开展问题式教学,应注意以问题式教学法为核心,以专题式教学法确定教学内容结构,充分发挥教师引导性与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将教师的学术素养与教学艺术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构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责任。现阶段,整个社会出现了浮躁、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状况。因此,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传统文化,通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课堂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在学生学习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树立起高中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有情感美、语言美、情境美等等,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对学生的情操和人格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是高职生和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职业素质的提升中蕴藏着区域文化的各种因素。基于高职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区域文化传扬路径有:通过校园文化
目前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和职业岗位需求等问题,为此提出以项目化教学理论为指导来改造高职英语听说课程。采用以教师为主导
由课堂转向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是课改步入深水区的标志。  其实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比较关注课程建设,先后进行过特色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活动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的尝试。我们的课程建设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由小范围的特色选修课的开设,发展到较大范围的对国家必修课程的整合,逐渐触及高中课程结构的内核。语文学科在这些早期的思考与探索中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新一轮课改即将来临,“核心素养”即将成为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却明显存在着形式单一、多而不精、有效性差、趣味性低等诸多问题;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评改也呈现出科学性差、评价功能差、偏重知识等特点。以上问题均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语
一、从实际出发,诊断汉语文教学的“疑难杂症”  据调查,迭部藏区有4所初中学校,36个班级,学生1800多人。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初中汉语文教学课堂经常出现两种弊端:一是藏区学生的汉语文基础很薄弱,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浮躁现象,对课堂学习兴趣很低,基础功底较差,写作水平不高,很难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由于州县市教育局每年评比七科合格率。迭部藏区学校对各科教师指定的成绩指标过高,出现了很难达到合格标准,教师产
古语有云: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方可探寻到写的真谛,有效的读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读的感悟就没有写的精妙。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阅读教学再次跃出语文老师的视线,在学生为主体的阅读中,教师更侧重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故而我们的阅读也应该是立足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而开展的。只有将读和写进行完美的融合,以读促写,以写导读,这样的轮回才是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