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新角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将如何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呢?我觉得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也就是转变教师的角色。
  
  一、从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到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古人云: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但是教是为了学,是为了学生终生会学。新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也就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互相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教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而课堂上的这种交往也就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虽然教师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高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卸车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呢?一是积极的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认真的听,真实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该如何知道学生。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二、由“居高临下的长者、统治者”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筹划一切,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教师一味地灌,忠实于教本,学生可能被动接受,也可能排斥,知识面被圈定,理解思路形成定势,学生完全听任老师摆布,教师处于绝对的居高临下的统治者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本身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要求教师克服“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平等者,更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由“权威的信息源”转变为“非权威的信息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盛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有的人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更应该是自来水,什么时候想要,也不管要多少,随时都可以哗哗地流出来。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应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给老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必须”,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可是,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有很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的,有不少现代化教具是教师不会使用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机会接受新鲜事物,学到老师不知道的知识。为此,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真理的权威人物。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产生灵感,得到启发,更好的促进教学。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使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也就说教师要成为课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
  
  四、由“单一型”转换为“综合型”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的壁垒之中不在再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单一的传知功能,造成了教师自我封闭,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封闭性。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综合能力型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是面向未来的学生。因此,教师就得不断地更新知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教学所用。广取其他学科的亮点,综合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与社会的整合,与学生的整合,最终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五、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完全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和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随意“修剪”的,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要注意引导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以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和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他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问题学生” 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新课程改革也如其他改革一样,重要的是抓好问题的关键,而教师观念的改变所导致的角色转换,既是根本,又是关键。观念转变了,我们自然会自觉地去寻找更适合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角色转换成功了,才能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国民素质,才能谈得上是成功的课程改革。
其他文献
最近,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修订版全一册)。以大师的教育思想比照自己当前的工作,深深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在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善待个体差异    “差异”这个词时常见诸报刊,说明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个体有差异,但事实上我们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待个体差异。课堂上老师依然在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统一教学进度,统
摘 要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人们在热议美食的同时,也开始重新思考人与食物的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但我国对“食”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小学生为例,孩子们还是存在挑食、吃零食、浪费粮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由此导致了学生营养缺乏、体质下降、早熟等一系列问题;此外,人们对“食”的不成熟的认识、态度,造成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本文借鉴日本的食育经验,期望通过食
目的:观察基于扶阳学说灸药并用治疗Shy-Drager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Shy-Dra-ger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病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监控是提升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它与企业的财务目标高度统一,成为企业治理的核心之一,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变量。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正> 早在三十年代,Hopkins证明小球藻的生长必须有锰的存在,随后许多人亦发现自养放O2的有机体的生长,不可缺少锰,而且,知道锰与光合作用有关。直到1955年Kessler才发现它与
期刊
近年来,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特点及周遭环境变化等影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缺失的问题日渐凸显。本文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指出通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关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学校计算机教育全面普及,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开始走进小学生的生活。网络以强大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学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传统C语言教学特点上,提出改革措施,将案例教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坛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什么是创新思维?张光鉴先生在《相似论》中说:“我认为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或通过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