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自己的点滴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生活;实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输出和运用,更应关注写作实践中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达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本文就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写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引导学生最近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作文训练融入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解中,在作文教学中引出生活的源头活水。对生活的观察中选取材料。中学生写作感觉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才能使中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首先是观察兴趣的培养。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总是那些他们比较熟悉,比较喜爱的对象。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连续多年领着学生开荒种地,然后在地上种上自己最喜爱的作物,有花、有草、有菜,学生们观察自己最喜爱的作物,并且是自己亲手种的作物,真是一种特有的乐趣。其次是观察生活的方法。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正是抓住月夜荷塘独有的宁静朦胧的特征,才带给读者那一份美的享受。李健吾也正是以他那独特的审美眼光,捕捉了雨中泰山特有的神韵,才描绘出一幅令人难忘的雨中泰山图。因此,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是观察事物的一个重要要求。还有观察习惯的养成,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把观察日记作为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请几位同学把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景物、人物、事件或生活现象介绍给大家,这样既丰富了生活材料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遵循文章创作的内在规律,有机地和生活现象融合起来,而不是脱离生活的纯理性的逻辑活动。学生文章中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更不能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思维的创新,表现在能敏锐地洞穿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疑问,形成自己的生活见解,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横向与纵向,侧向与逆向结合起来,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教学最广阔的课堂,最有益的教材和最好的老师,走进生活,这是摆脱作文教学贫弱状态的根本途径。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
  二、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理解作必须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了解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张志公 先生指出:“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教学)是写作的根本。”写作必须依靠阅读,然而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未必强;而阅读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却肯定不会强。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观察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多积累语言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内容。多读文章其实与写文章这两条路子的线索是一样的,只是走向不同而已。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鼓励学生点滴进步
  朱绍禹 先生明确指出:指导作文有两种截然不周途径:“一是关起门来让学生冥思苦想,一是同其它领域联结,寻求写作依据”。哪种正确呢?显然是后者是正确的有效的。这种方式实际就是作文中的关联指导,它是作文指导的唯一正确的途径。途径对了指导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要能见微知著,发现作文中有价值的地方,还要坚持实践在前,指导在后,即老师按观察的重点和顺序先行一步,做到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再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到观前提示,观中点拨,观后总结,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在一次作文前,要根据必须和可能,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去掉事物表象而留下本质以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比如以《春天》为题的作文,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春天到来后的景象:天空、阳光、风雨、山光、水色、花草树木和昆虫鸟雀,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景的特征,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曾经无数次接触过却未注意过的东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春天变得如此美好,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是春天的生命力”。最后得出春天就是生命的象征,生机勃勃的象征。这样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观察为基础,学生有了初步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再加上富有耐心的鼓励,由此形成了链式反应。我们就不怕学生没兴趣写作文了;不怕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了。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068300)
其他文献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1.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地市报要满足农村读者的需求郭志丹农村报道主要是写给农村读者看的,地市党报办得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农村读者爱不爱看,而农民和农村干部爱不爱看又取决于我们的报
摘要:学习和阅读历史课本,培养科学的读书方法,做到把读书、听讲、完成作业和复习密切结合就成为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而阅读则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我们在阅读历史课本时,有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关键词:历史;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课本不仅仅是学生从事学习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高成绩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现行中学历史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是现代人必备的才能。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他们的思想灵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做好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关键要抓好七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作文;培养细心的观察能力,丰富生活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很值得关注。单一的作文教学偏离了学生作为作文主体的正轨,束缚了其生命的灵性。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观察想象,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改革在翻新花样上做足了文章,但创新精神严重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重“结果”不重“过程”,难以收到实效。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历来是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我们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辨证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在此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强化学生“会完整写出一篇作文”的教学,而且要做到更深刻、更灵活地教给学生“会写成一篇好作文”的个性化出口。  一、精雕细刻,创新动人  1
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建设和谐社会还需要寓言么?答案是肯定的.不论你是否承认,从诞生到当下直到未来,寓言都会发挥独特的影响力.rn《狼和小羊》中的狼充分展示了掠夺者的残忍本性,《狐狸和乌鸦》
期刊
有一种现象大家都知道: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该生比其他学生更主动。所以,做为教师,他的第一要素不是讲授,而是如何想办法让学生主动起来!  一、几种方法  1.强迫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若不完成就强迫,或延长学习时间或采取处罚措施,总之,你不动我采取各种措施推你动。这种方法最容易造成学生反感,甚至反抗,有一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此法一定要慎用。  2.说教  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