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一直被视为高校工作的瓶颈。如何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我院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浅析。
关键词: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自我教育 专业化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做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和管理的模范,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其特殊性
现如今的高等职业教育处在中等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的层次之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其较为特殊的现状。
首先,它不同于中等教育,从生源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进入18岁成人期,像中等教育一样采取全日制的跟班管理显然不符合实际。刚刚进成人期的学生们,往往有较强的独立欲望,比较自我,不能完全接受全日制的管理。如果采取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使他们有种挫败感而产生对学校的管理体制的叛逆,很可能会使学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陷入被动。适当的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潜能,发掘他们的才华。所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是不能按照中等教育的模式来管理的。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虽与本科以上层次的教育统称为高校教育,但是就从招生考试的界定上就可看出俩者存在的区别和差距。我们不否认高等职业院校当中不乏优秀、全面高素质的学生,但是就绝大多数学生无论从学习基础,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上都较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学生存在着差距。如像许多本科院校一样,采取较为宽松、自由的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显然也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究其根本,本科院校的学生,首先对其直观定位就是高考成绩,这些学生但凡能够顺利的考上本科院校,无论从学习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应该比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先天优势。换句话说,可能他们这些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是区别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根本。这样,一旦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并有明确的目标,那么这样的学生思政教育就会显得轻松和简单了。再有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内因是通过一定的外因才起作用的。所以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与之也会带来学校如何引导和管理的问题。在本科院校大多数是本科以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同校学习,无论在学术还是在生活上都有着交流和碰撞的机会。像跑步一样,速度快的对于慢的来说总具有带跑提速的作用,同理学校中这样的学历差距的存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科生乃至全校学生在个人素质和社会认知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现如今的教育体制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得相当数量的像我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学历层次较为单一,缺少外界因素的刺激和促进,抛开专业技能不谈,但就生源本身所有固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说,他们的能力水平相当,不存在刺激促使学生自身主动寻求进步的层次和落差,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进步缓慢或干脆止步不前的。
二、更新观念,实现由“保姆型”管理模式向“教练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要搞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要将“保姆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教练型”。一方面,要树立学生干部的独立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思路。在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决定的同时,能够代表学生的想法和意愿独立的完成一些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团体活动。能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努力维护同学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改变以往学生对老师形成的老师好像学生的保姆一样的依赖意识。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理想志向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另外,学生干部还必须以自身行为的表率作用,要通过学生干部来进一步引导学生。
三、创造性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曾提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我们这样高等职业院校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创造性地搞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的最好表现。
(一)注重约束监督,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现代管理学认为,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新时代的大学将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需要,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有了遵循的规范、完整的制度,学生就会明白学校要我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十分明白违纪的后果,并用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干部依据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也能受到约束和学生的监督。
(二)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内因是决定因素,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又要注意发挥他们教育主题的作用。学生思政教育要以学校管理为主向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一是培养学生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使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二是要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在学风、校风建设,学校教学改革,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另外,要弘扬传统理想人格,争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建立专业培训体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学生思政教育专家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近几年来,我院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人员数量、整体素质以及专业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我院学生工作专职队伍中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理论修养不够专业,对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基本处于经验化工作,专业化含量较低。因此建立一个专业培训体制,提高专职学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也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从而培养一支不登讲台的教授专家队伍使得我们学生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总之,拥有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具有相关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建成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为高校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张秀荣、韦磊、王鸿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自我教育 专业化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做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和管理的模范,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其特殊性
现如今的高等职业教育处在中等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的层次之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其较为特殊的现状。
首先,它不同于中等教育,从生源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进入18岁成人期,像中等教育一样采取全日制的跟班管理显然不符合实际。刚刚进成人期的学生们,往往有较强的独立欲望,比较自我,不能完全接受全日制的管理。如果采取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使他们有种挫败感而产生对学校的管理体制的叛逆,很可能会使学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陷入被动。适当的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潜能,发掘他们的才华。所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是不能按照中等教育的模式来管理的。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虽与本科以上层次的教育统称为高校教育,但是就从招生考试的界定上就可看出俩者存在的区别和差距。我们不否认高等职业院校当中不乏优秀、全面高素质的学生,但是就绝大多数学生无论从学习基础,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上都较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学生存在着差距。如像许多本科院校一样,采取较为宽松、自由的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显然也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究其根本,本科院校的学生,首先对其直观定位就是高考成绩,这些学生但凡能够顺利的考上本科院校,无论从学习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应该比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先天优势。换句话说,可能他们这些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是区别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根本。这样,一旦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并有明确的目标,那么这样的学生思政教育就会显得轻松和简单了。再有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内因是通过一定的外因才起作用的。所以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与之也会带来学校如何引导和管理的问题。在本科院校大多数是本科以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同校学习,无论在学术还是在生活上都有着交流和碰撞的机会。像跑步一样,速度快的对于慢的来说总具有带跑提速的作用,同理学校中这样的学历差距的存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科生乃至全校学生在个人素质和社会认知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现如今的教育体制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得相当数量的像我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学历层次较为单一,缺少外界因素的刺激和促进,抛开专业技能不谈,但就生源本身所有固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说,他们的能力水平相当,不存在刺激促使学生自身主动寻求进步的层次和落差,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进步缓慢或干脆止步不前的。
二、更新观念,实现由“保姆型”管理模式向“教练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要搞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要将“保姆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教练型”。一方面,要树立学生干部的独立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思路。在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决定的同时,能够代表学生的想法和意愿独立的完成一些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团体活动。能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努力维护同学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改变以往学生对老师形成的老师好像学生的保姆一样的依赖意识。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理想志向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另外,学生干部还必须以自身行为的表率作用,要通过学生干部来进一步引导学生。
三、创造性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曾提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我们这样高等职业院校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创造性地搞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的最好表现。
(一)注重约束监督,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现代管理学认为,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新时代的大学将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需要,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有了遵循的规范、完整的制度,学生就会明白学校要我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十分明白违纪的后果,并用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干部依据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也能受到约束和学生的监督。
(二)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内因是决定因素,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又要注意发挥他们教育主题的作用。学生思政教育要以学校管理为主向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一是培养学生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使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二是要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在学风、校风建设,学校教学改革,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另外,要弘扬传统理想人格,争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建立专业培训体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学生思政教育专家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近几年来,我院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人员数量、整体素质以及专业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我院学生工作专职队伍中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理论修养不够专业,对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基本处于经验化工作,专业化含量较低。因此建立一个专业培训体制,提高专职学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也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从而培养一支不登讲台的教授专家队伍使得我们学生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总之,拥有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具有相关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建成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为高校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张秀荣、韦磊、王鸿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