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生活服务需求不断增多,家政服务业应运而生。为提高家政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先后设立家政学专业。为了解家政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现状,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美国及日本家政学课程设置现状,总结出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浅显而宽泛、结构不够完整等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如何完善和改进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优化家政学课程设置体系等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本科院校 家政学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221-02
  一、家政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一)课程内容浅而泛
  就目前而言,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在家政学理论、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在全国的本科院校中都处于领军地位,其招生的质量和数量也都优于其他同样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院校。但是,尽管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中国的家政学专业教育仍处于前期起步阶段,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仍然不够成熟,这种不成熟首先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其课程内容浅显而宽泛。
  家政学专业学生在4年中要学习的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通识课程总数超过50门,其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营养学、护理学、食物烹饪与食疗、家庭教育学、管理学等。[1]可家政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觉得,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有些浅显而宽泛,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都很容易忘记,时间一长就很难再较准确地回忆起学过的知识。家政学的课程中,所教授的内容多只是入门程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延伸,内涵也没有深入挖掘。
  (二)课程设置整合不够
  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两种或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整理,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多是文科的知识,很少与理科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专业课程文理分化比较严重,各种有用的知识不能相互借鉴、补充,学生的能力发展不足。
  (三)理论体系不完善
  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首次开设家政学课程,[2]家政开始进入中国的高等学府。但之后历经时代变迁,我国家政学教育从建国初期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都处于发展空白期,这中间的理论开发和教材研发等都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国的家政学教育重焕生机,但毕竟发展时间为时尚短,理论方面的开发跟美国、日本等国家比起来还显得很不成熟和完善。在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家政教育,不但通过立法提供资金、培养师资,而且还有督学负责家政教育课程的开发。正是因为建立了专门的家政教育课程开发体系,才使得美国的家政学教育课程内容更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业的发展。
  在中国,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理论的研究和建立多是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还没有建立起具有适应本国行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家政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家政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其中主要是专业性课程和通识课程,缺乏必要的、能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更好发展的特色课程和创业创新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多半都是理论性的知识,特色课程和创业创新课程基本上没有设置出来。这一缺陷导致了家政学课程设置体系的不完整,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也就出现了缺失。
  二、本科院校家政學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一)家政学教育缺乏“正规渠道”的大力支持
  一直以来,家政学专业的自身建设和课程设置都处于各高校的自我开发和挖掘中,直到现在为止,国内发展较多的仍然是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家政学专业建设和发展很难找到借鉴经验,即使能从国外的高校得到一些信息,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
  虽然早在2003年吉林农业大学就开设了家政学专业,并早已经开始招收学生,但直到2012年家政学专业首次进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这才标志着家政学专业在我国进入了正规化的发展道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家政学这个专业的重视是不够的。鉴于此,家政学课程设置问题只能由本专业的老师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而无法从外界得到太多帮助,这必然导致我国家政学教育发展缓慢和滞后。
  (二)国内本科院校家政学课程理论基础薄弱
  在西方,家政学以国民的衣食住行、国民健康、国民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福祉等为其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管理科学、生活哲学、生活艺术等为一体,已形成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科学。然而在国内,提到家政学,大多数人都会将其与家务劳动、清洁保姆挂钩。在这一点上,国内的家政学课程相较于西方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还显得滞后许多。
  中国的家政学教育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受到重视,关于家政学理论的研究虽然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但显然已经与现代化生活需求不相符合。所以,真正符合我国国情实际,对我国现代家政学教育有用的理论知识发展时间并不很长。在吉林农业大学将家政学设为本科专业之前,国内有关于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并不能完全满足本科院校的需求。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国本科院校家政学课程设置方面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薄弱的。
  (三)家政学课程内涵挖掘不足
  家政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及相关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也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各个课程中所包含的内涵。学生对家政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探究、生动活泼的过程。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根据高校、城市、国家的需要来设置和安排,不断挖掘课程内涵,找出适合自己的东西,使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自成体系,富有特色。但是,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大多还是借鉴和参考国外经验,没有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三、本科院校家政学课程设置建议
  (一)国家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家政学作为一门为社会和家政职业工作者提供科学思维方式的学科,[3]能促进家政行业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家政教育的发展要在家政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知识与专业并重、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的局面。家政教育不仅是一门专业教育更应该是一门通识教育,国家应把其列为通识课程,在学校和社会上全面推广。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出台的与家政相关的政策多是扶持与支持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对于家政学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却少有提及。在美国,不仅设有家政学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遍及全国,国家教育部门还设立专门的督学进行家政学专业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我国应该效仿国外政府对家政学的支持方法和扶持手段,设立专门、专业的课程开发部门,将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更加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优化家政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家政学专业大多沿用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三类课程构成的拼盘模式,表明上看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但实际上结构松散、未成体系、缺乏特色。实践证明,采用这种课程模式,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职业核心能力,难以适应岗位的特殊需求。家庭服务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心态,更要有较高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本科院校可以合理借鉴境外家政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家庭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和人才需求,探索建立基于岗位特殊要求,以职业化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家政学课程体系。从整体上看,它应是一个“金字塔”型,包含由下而上、层层递进、有机整合的三大系列课程:“塔底”部分是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成人”的问题,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塔身”部分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成才”的问题,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家政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主要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应体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塔尖”部分是职业发展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成功”的问题,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家庭服务行业高端人才所需要的前沿知识和创新能力,应体现发展性、引领性的理念。
  (三)调整各类学科比重,使学生学习有所侧重
  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整个的课程大体上分为基础性课程、通识性课程、专业性课程、学习方法类课程等几类,具体到各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又大致可以分为管理类、营养烹饪类、日常生活科学类、护理类、教育类等。在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涯中,这几类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虽然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让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这也导致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不精”的现象普遍。
  要调整家政学课程设置内容,家政学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可以进一步细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在保证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能力发展方向有所侧重。例如,可以将学生培养方向分为以职业就业为主或是以培训教育为主,同时在主要培养方向的指引下穿插必要的学习方法等常识性知识。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一定的要求,也可以避免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没有亮点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师资、实验设施设备等软硬件条件都发展得较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某些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例如现在家政行业中比较普遍的公共营养师、育婴师等资格证书,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借鉴国外家政学课程设置经验
  我国的家政学专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更是缺乏。尤其是目前,在我国不管是对家政服务行业还是对家政学专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都有限的情况下,光靠我国现有的家政科研力量想要来完善我国家政学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课程设置是一个与行业本身以及高校自身现实发展情况息息相关的问题,这就更需要家政学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不断为完善家政学课程设置问题而努力。
  虽然在国内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我们可以在挖掘和建设自身课程设置特色的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外高校的相关经验。比如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家政学办学经验丰富的国家,虽然国情、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行业需求不同,但我们完全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找到对我国本科院校家政学课程设置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使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完善和合理。
  家政学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的设立和发展几经周折,现在终于开始走上正轨。从其课程设置方面来看,虽然现在还存在课程内容分浅显而宽泛、文理整合不够等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家政服务行业和家政专业的重视,经过家政学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努力并借鉴国外高校家政学课程设置经验,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和合理,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及家政学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艺华.中国家政业发展及学科设置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3.11.
  [2]吴莹,塔怀军.关于中国家政学学科方向与课程设置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4.
  [3]朱运致,钱焕琦.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2010.05.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及《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对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它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上,形成性评价的提出既是理念上的创新,更是观念上的飞跃,它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的保持、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合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有丰富的案例支撑。本文对高校易发的案件的类型、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对于预防案件的发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防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42-02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促进大学生
[摘要]手机作为大众消费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如今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手机已经超越了纯粹作为通讯工具的功能性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符号意义,包括炫耀性、审美性、时尚性等符号价值。而苹果无疑是手机帝国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对苹果这一品牌建立的符号化过程进行切入,探究消费者累积消费苹果系列这样一种符号消费倾向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  [关键词]符号价值 炫耀性消费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尤其受重视。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真正的主導角色是我们的小学启蒙老师。教学多年,作为这样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当今的教育到底应该真正具备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反思小学教育,探讨小学教师的艺术。  [关键词]小学 教师 教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本文主要引用学者诺曼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应用于顾客内心期望的分析上,总结出店内接待的保健因子和满意因子;对店内接待这一典型工作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工作岗位的性质、工作流程及对销售顾问的技能与素质要求,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流程。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店内接待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
[摘要]“IMTC”教学模式泛指结合数字化信息资源在移动终端应用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伴随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以及多媒体移动终端的普及,高职日语专业的“日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有效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并有选择性地学习,适应目前的教育环境变化,成为教学改革以及实践的热点。本文试以高职院校的“日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为例,分析其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其所包含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点、处事哲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剖析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探析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
[摘要]在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关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影响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对婴幼儿进行家庭数学教育是婴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笔者对李玲幼儿园及江南春芽幼儿园的200名婴幼儿家庭数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一些做法和策略。  [关键词]婴幼儿 家庭数学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本文立足于语言世界图景这一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从其普遍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含有“眼睛”的成语,来分析俄汉语言世界图景的差异。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 眼睛 成语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01-01  近年来,语言世界图景已成为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就是世界图景,而语言是世界图景的重要
摘要:随着愈来愈多的留学生到我国高校深造,可以发现,传统的留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国外文化存在着碰撞与对接,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在世界范围中仍较为落后,且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环境中的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本文从留学生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意义着手分析,并提出完善和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