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素质教育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在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7%、2.7%与1.8%。[1]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社会对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需要已极大地提高了,能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数学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未来。然而,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遇到解题思路受阻,无法将已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或不能充分利用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方法不佳,以致解题速度不快、解答过程繁冗、解答结果不准确等。因此,数学教
摘要: 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要有巧妙的方法。  关键词: 课堂 方法 优化 创新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便成我们教育工作光荣而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不得不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个概念、公式、定理、习题的堆积物,它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像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尤其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往往是吃不透摸不准。而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这就促使笔者常去思考如何抓好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基本规律获得概念。在概念教学中,
早在500多年前,大理古城就已是南诏和大理的都城了.中国历史上些有名的典故,如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元跨革囊等都与它有关.rn据史书记载,大理城自南诏王异侔寻迁都羊苴哞城以
期刊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展自主探究,引导学习兴趣;依靠成功体验,强化学习兴趣;变换习题形式,增添学习兴趣;结合课外实践,发展学习兴趣等几方面,提出了不断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乐学、会学的方法。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成功体验 课外实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孔
摘要: 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来实施师“教”和生“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
摘要: 数学教学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作为实验的目的和归宿。  关键词: 课堂 激活 问题 优化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做应声虫,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
期刊
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