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曲赋,多有留白之处。留白的解释,不在于鞭辟入里,而是能够依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按照他们的理解习惯唤醒情感声音,填补诗歌文本的意义。诗歌文本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存在,本身并不具备意义,只有被阅读了,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定的图式概念,它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阅读就是一次情感思想体验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觉独立地阅读。教师实地适时地改编增删填补,对于教参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个性完善。对于无声处的空白,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俯首倾听,潜沉涵泳,玩味思量。这样才能让他们解释教材自我领会审美情韵与思想内质。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一、空白联想认同
  
  解释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作品往往会有空白。它是“(本文结构)部分之间的对峙造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只有读者的观念才能消解。……伊瑟尔认为,消解张力就等于填补意义空白”。①这种“填补”行为是读者因个人的经历、文化社会背景、气质的不同而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构架,让本文具有阅读的个性色彩。审美主体通过联想想象活动来填补诗歌本文的意义空白,唤醒他们的审美记忆图式。
  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关于《次北固山下》的赏析教学,我们就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具体性的形象思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中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实写之景,描绘的是,潮水上涨,江面与两岸齐平;江风正盛,一叶孤舟沉浮江中,一片船帆高高挂起。其中“平”“阔”“正”“悬”是该联的诗眼。句内的因果呼应,既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又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而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一联的空白,在于意象的直陈组构,要求学生发挥自觉的想象,进行意境的再创造。他可以选择不同的季节,可以是百花烂漫的春天,可以是浓郁热情的夏天,可以是秋风萧瑟的深秋,也可以是万物凋零的隆冬。不同的季节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发,形成个性化的呈现。于是,意境的雄阔只是一种概象,在不同的季节里它可以是雄奇壮伟,也可以是沉雄苍凉。前者表现出一种审美的崇高感,而后者则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意味,但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教师不必照本宣科,而是应该设计不同的情境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二、弦外之音的解释
  
  阅读诗歌文本可以不一而足,形成文本多元意蕴的解释。审美主体通过联想想象活动来填补文本的意义空白,唤醒他们的记忆图式。这种审美图式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充实完善的,而且不同的审美感知能够唤醒学生不同的审美想象。审美空白的阅读让学生“摆脱了一切既定的东西,摆脱了环境和那个掩盖在所有格代词中的我们的共同的世界,还要摆脱经验的我和我的历史”②,从而“获得自我存在的纯粹性”③。弦外之意的揣摩,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提升生活中的自我,经验的身份,以一种自信独立审美的阅读姿态来解释教材文本的空白。比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投射出人生历练的悲凉况味。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矣。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本身是一件生活中最为寻常的事,但是要从生活的细节中提炼精神情感的领悟,这就需要有一段诗意的情愫,展开自然唯美的想象翅膀,从而让学生多元地品读语言。初次吟咏此词——童年的呢喃,少年的梦想,青年的渴望,中年的感慨,老年的沧桑……个中滋味一一袭来。首先,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沉潜其中的心理图式气氛,用形象的解释性语言营造一个诗意的听雨氛围,激发学生抓关键意象进行合理的审美联想。雨——或是淅沥,朦胧;或是滂沱,铿锵。学生对雨的逐步领悟,也在证明着自己心路的风雨波折,心理历练的逐步成熟。其次,综合比较语句的情境心理情感特点,抓住作者的心路历程。少年不知愁滋味,挥霍青春;壮年颠沛流离,不知所之;晚年随遇而安,淡漠既往的一切……此时对于学生的联想,教师的点评不要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释性语言表达的能力,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联想其他相近的生活场景,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热情。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性增强,愿意以雨的意象为触点思考生活中的美。
  
  三、知人论世的对话
  
  读诗就是读人,读诗人的志向抱负,读诗人的人生感悟,读诗人的情感体验。特定的时代造就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引发特定的思考。所以古代诗人写诗歌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表达个人的思考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投射自己的情感。要想鉴赏诗歌,学生首先必须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比如杜甫的《望岳》:前两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泰山高大壮伟的形象,境界壮阔雄奇。后两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观望泰山所产生的激昂心情。这是因为年轻时的杜甫意气风发,满怀壮志,故而处处透出勃勃的生气。所以作者将泰山描写得气势磅礴,更显出“会当凌绝顶”雄心之非凡,表达了作者青年时代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泰山的雄浑气势正和作者的壮志雄心合而为一。
  又如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提议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了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铁蹄蹂躏。但英宗被释放回来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因此《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中的“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诗歌意味的体悟,“生—本对话”的达成,不是一厢情愿,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学生站在“知人论世”的特定基石之上,与诗歌文本所产生的交流。只有知人论世,如临其境,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射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与古仁人的对话,学生除了要有个体特定的生活历练与情感体验之外,还应该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扎根于心,这样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倾听符号背后的惊雷,真正体味诗歌的韵味。
  空白联想认同、弦外之音的解释和知人论世的对话,能够帮助学生填补文本意义的空白。意义空白又恰恰是学生完善自己审美图式的契机。初中生尚处在图式建构期,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肯綮,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
  
  注释:
  ①②③联邦德国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378,165.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1第一课时Part A Read and Say。  这是开学的第一节课,而且A板块是语篇的教学,生词、句型都需要在完整的语境里导出来,那么学生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呢?  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本节课我利用了“开学我
摘要: 英语电影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信息传播媒介,可创造生动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借助电影直观、形象的“视”,通过易于反复实施并最后达到烂熟于心的“听”,达到学习者能以很多方式自如的“说”,以实现“习”听、“得”说的目的。运用视听说三位一体看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可使学习者在轻松欣赏英语电影的同时,自如地从“习得听说”中汲取语言养料,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英语电影习得听说视听说三
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引出了《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在这一章中主要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会画出三视图,并根据三视图知识解决相关组合体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克服片面看待问题的错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对同一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更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变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多媒体进入了课堂,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上的革命。用多媒体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当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可以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加强。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多媒体 建
摘要: 文化产业,是一种市场倒向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的产品一定是迎合大众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如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二,强调即时的审美快感。三,不追求意义的深刻性。大众文学是大众文化的代表,而海岩的文学作品无疑有着这样的特征。  关键词: 大众文化特征海岩    阿多诺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正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象,即大众文化现象。史上蒙田、帕斯卡尔都谈过文化产业问题。文化产业,是一种
摘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广泛实施、深入,本文作者从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增强体验真实性、提供学生体验机会,强化学生体验实践性及教学实践体会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体验性学习 提升 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和过分追求高升学率
摘要: 文章主要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从而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物理教学激发积极性 自觉性    物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起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
所谓晨读,就是利用早晨的黄金时间,在大脑的记忆力特别强的时候及时复习旧知、预先介入新课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晨读的效率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五严”规定出台的新形势下,以往每天都有的晨读课彻底从课表上消失了,如何提高学生在家晨读效率这一问题便亟待解决。现将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新学期开学以来的一些做法呈现出来,以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晨读效率。    一、统一思想认识  
班主任难当,中途接的班更难管理。学生的一切行为习惯已经养成,要改变一些不良习惯的确很费劲,更何况接手全年级学习成绩和纪律最差的班,实在令人头痛。我本来是个“小心眼”的人,遇到一些班級琐事,有时彻夜难眠;有时为了解决学生间的矛盾而不厌其烦地劝导;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绞尽脑汁;为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欣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在我和学生们共同的不懈努力下我班今年高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毕业感言中,我说: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新课标下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上,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有畏惧心理,提起写作就心烦,拿到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谈谈个人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学会观察,丰富素材    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