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11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31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3224)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各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4.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三生”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高中数学教育是“三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为实例,以“快乐学习、主动实践、和谐发展”作为实施“三生教育”的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内涵优质、活力彰显的新型数学特色教育。  【关键词】 “三生”教育;教学内容;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3【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运用中学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模型化方法,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的一个开端。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初中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算术解法的定势影响,建立代数解法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例如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典型课文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提出了“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关键词】 课程标准;情境;交互;教学设计;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文课
【摘 要】 在英语中,that用法灵活多样,基本用法可以用作代词,用来指人或物,容易被学生理解。此外,that还可以用作连词、副词等,既能发挥实词的作用,又可以担当架构复杂句式的重任。这就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本文介绍了that的一些特殊用法。  【关键词】 that用法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I. that作为代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的内容。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是第一节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是第五节的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读《信陵君窃符救赵》最难理解的就是侯生为什么要“北向自刭”,做出“不必要”的牺牲,而号称“仁而下士”的信陵君竟无动于衷不加劝阻。对此,历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仔细考证,较为可信的缘由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十说”:  一、报恩说  “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在诸侯逐鹿相与争锋的春秋战国,发挥着异乎寻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