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35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乐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
  一、在感受数学美中培养兴趣
  数学美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那么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上就已迈出了非常成功的一步。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深入发掘,精心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通过数学的历史故事、多种数学解题方式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使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后热爱它。
  1. 感受数学的“神奇”美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没有让学生先学,而是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学生随意地说出一个数,教师可以马上回答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举例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教师都能很快回答出是否能被3整除。在老师回答的过程中,同时让几位学生用计算器去验算。当教师能又快又准确地回答出结果的时候,学生都露出了惊异的目光,好像在说:“老师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怎么能那么快判断出结果?”这就诱发了学生急待探知的强烈欲望。接着,教师让个别学生在老师回答的过程中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从而解开老师之所以具有所谓“特异功能”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了。教学活动结束了,方法随之而得,学生从数的特征中领略了数学的“神奇美”。
  2. 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后,我通过公式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他们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1)当梯形上底的长度缩短为0时,这时梯形上底就由一条线段变为一点,转化为三角形, 得到了其实三角形也可以看成上底长度为0的梯形;(2)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长度变成相等时,梯形就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可看为上下底相等的梯形。同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可视为特殊的梯形。当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视为特殊的梯形时,就可以把以上图形的面积公式统一到同一个公式里面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深刻理解图形间的相互联系,便于掌握知识的本质,容易记忆,从中感受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提高兴趣
  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地学习。
  1. 备课分层次
  要上好一堂课,让课堂40分钟落到实处,上得轻松并有所创新,备好课是关键。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了解符合自己所教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的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化难为易。备课时,要根据每个知识点的难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练习题目,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先是小组自学探究,后教师引导学习;简单的内容可以自主学习,总结方法与规律……不管采取怎样的形式,都围绕着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这个目的进行。这样,在上课前,教师都要预先准备好语言的设计、教具、板书等,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 导学分层次
  程度不同,要求各异。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都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领会的程度都相同;教师的主观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只有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才有好效果。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新授课,重点是计算法则,难点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这节课我要求全班都掌握计算法则,但具体对各类学生却区别要求:后进生模仿例题计算,逐步掌握法则;中等生按法则的三个步骤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优生除前面的要求外,还要能概括法则,说明算理。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3. 评价分层次
  数学课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学生:(1)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能力);(2)认真程度(听讲、作业);(3)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质疑、合作与交流等);(4)自信心(是否敢于动手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5)思维的逻辑性(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整个过程中要有相关知识的支撑、解决问题的计划性和回答问题的完整性);(6)思维的创造性(敢于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独立思考与勇于挑战自我)。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在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的基础上,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稿,《标准》体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标准》强调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
国学的学科科目划分,现有的著述大多区分为经、史、子、集,或义理、辞章、考据、经济。其实,国学不是经、史、子、集的大杂烩,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即包含在传统文化各学
1999年,在一个满山红开满山坡的季节,我们几个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分配到上犹县油石中学实习。我教初一两个班,共110名学生。我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我带孩子们采摘满山红,念我的文章《又见满山红》,读徐志摩、顾城的诗,写有趣的作文,唱《野菊花》,做游戏……孩子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最大程度地释放着活泼的天性。我们把全部的热情投注到孩子们身上。我甚至和他们吃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山
利用扩展的Hirota双线性方法求解(2+1)-维流体力学型系统,得到一些精确周期孤立波解、双周期孤立波解、双周期双孤立波解.显然,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些非线性发展方程.
今天下午我没有课,上课铃声响过后,我习惯性地拿起备课本开始备课。大概过了一会儿,办公室外传来交谈的声音,听起来像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在和一位家长谈学生的问题。我扭头一看,一个个子矮小的女孩站在父亲的旁边,背着一个和她身材不太协调的大书包,两只手缩进略显得有些长的袖子里,耸着肩,呆呆地望着她的父亲和班主任,脸上的恐惧显而易见。这时候,班主任说了句“您好好和她谈谈吧”,便关上门进去上课了。  忽然,让我意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创设恰当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所谓教学
给出了一种新的辅助函数法,并给出了该辅助函数的一些精确解.作为例子,求解了Fisher方程和KdV—Burgers方程.显然该辅助函数法也可以解其他类型的非线性发展方程.
高效的教学情境材料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悟,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能促使学生依据情境材料信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一、情景材料选择、使用的核心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高效性的问题,必须以“启蒙、人文”为核心,以国家、民族、个人的长远发展为归宿。“启蒙”是我们提倡的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如换位思考、逆向思维、人性关怀、危机意识、公民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和科学精神等等;“人文”实质
“艺术”从感觉上分,有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味觉艺术等等。视觉艺术中,常见的就有美术、电影、舞蹈、文学等,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一切,几乎都与艺术有关,大到自然景观,小到衣食住行,如在电视上播放的世界自然风景中,如大海、江河、名山、雪地等,都令人心旷神怡,更加热爱生活,感觉每天阳光都是新的。美术中的形象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它用黑白、造型、比例、色彩、三维、构图等元素表现出无数的文化艺术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