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能力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迁移的规律,注意发挥学习中正迁移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已学得的知识、技能,会促进学生的认知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并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正迁移 知识迁移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授之以法,导之以路。在语文学习中,如果能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发挥学习中的正迁移的作用,则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得的知识、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我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我认为语文应用与拓展教学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迁移规律。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桑代克(1874—1949)认为,学习发生迁移是由于两种知识有共同因素,它们对人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共同要求。这就告诉我们,两种知识对人的大脑皮层的刺激与反应的影响相似因素越多,越易引起迁移。如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中,柳咏的词《雨零霖》和李清照的词《声声慢》都是婉约派词人的作品,表现的都是离情别绪,在学习完柳咏用“骤雨”、“风”、“酒”、“杨柳”等这些词语表达离情别绪后,我们不难发现在李清照的词中同样也有“细雨”、“酒”、“梧桐树”、“风”等同样的意象。因此,我们学习时要注意牢固掌握已学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的知识点,即能够达到由已知来探讨未知的目的。
  
  二、由理解向表达迁移
  
  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体现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四种能力,其中,听和读是以分析形式为先导进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过程,说和写是把一定的思想内容通过一定的语音、语言形式,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和过程。如果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停留在听和读时能够理解则可的基础上,而是注意把理解了的内容表达出来,或以口述之,或以笔写之,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正向迁移,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很多省份已经把语文的听力作为考试的内容,我认为这更有助于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方式。
  
  三、由本学科向其他学科迁移
  
  同一学科有相似相通的地方,不同学科之间也有相似相通的联系。我们知道文史是不分家的,在讲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地明白“越国以鄙远”这句话的含义,把历史上各诸侯国的分布图描绘出来,使学生明确了秦国和郑国不是邻国,讲述何谓“越过别的国家把郑国当作边境”的意思,进而对于学生整体把握烛之武如何退秦师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当然不仅仅是历史学科,如果我们学习时,注意把那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互相迁移,则不但会收到相得益彰之效,而且还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做到事半功倍。
  
  四、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课内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课外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为进一步发挥学习迁移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注意把课内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加以运用,从而促进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我把他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作为一篇课外拓展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母亲怀念的感情,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形成。
  细心思考,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迁移的空间非常广阔,内容也非常丰富,只要我们根据科学规律,努力实践和探究,我想就一定会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在教学上也会取得更大收获。
  ★作者简介:谢莉娟,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1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高考各地作文题目情况,预测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走向,提出自己的关注点。  【关键词】文化;审美;思考    纵观2007年全国及其他有关自主命题省市的作文题,具有如下特点:一、命题形式趋向回归。虽说命题形式仍三分天下,话题式材料作文5道,话题作文5道,标题作文9道,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上看,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已经回归,尤其是命题
【背景介绍】  2009年6月的一天,必修四专题三“笔落惊风雨”已经上了六首诗词了,看得出来,学生已经有审美疲劳了,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策略,换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来教学,以下就是在高一(26)班实施教学的实录。  【教学实况】  课前演讲的同学为大家赏析的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由于准备十分充分,演讲饱含深情,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同学们都在为苏轼对王弗的柔情而唏嘘不已的时候,我心中暗喜
摘要 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阐述了朗诵的重要意义。接着从选材、理解、方法、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着重论述了教学中方法技巧的运用,有详有略,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朗诵 诗歌教学 选材 方法 技巧    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著,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增强理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性格及悲剧原因所进行的分析和阐释,并未令人信服。认清李甲的真实面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他“在京坐监”、“无处投宿”、“萍水相逢”三个阶段中暴露的性格与杜十娘的性格进行综合分析,便可使问题的答案更加合理完善。  【关键词】李甲;杜十娘;性格;悲剧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中的著名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
【摘 要】古代有很多写“愁”的诗句,古人到底有多少“愁”?本文主要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上分析古诗中的愁情。  【关键词】比喻 夸张 叠词 用典    在古代,由于交通、境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许多写“愁”高手:李煜、李白、李清照、柳永、秦观、贺铸……在他们笔下,行行诗句都流淌着亡国、迁谪之恨,感时、伤春之愁,离亲、别友之情,戍边、羁旅之思……  李煜的“离愁”是“剪不断,理还乱”;李清照的愁情则是“
【摘要】阅读《史记》,不是仅仅为了某种知识性的获得,不是为了记住几个烦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从中欣赏体验,汲取一种精神养料。  【关键词】《史记》;阅读;综合素养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他们的名字足以与日月同辉,彪炳千秋。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这样一些凝聚着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却日益离我们远去,除经院中的学者、教授们阅读、研究外,已是鲜有人问津
一、教学设想    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创新如雨后春笋,让人感到它的生命力。但这种热闹非凡的场面也“渐欲迷人眼”,让人无所适从。静下心来,关注自己的作文教学,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发现这条路真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和学生一起关照生活,从“象牙塔”中走出,才能改变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  只要仔细阅读《语文
【摘 要】现在学生作文中符合“格式”的“新八股文”越来越多,这些文章缺少新颖的内容及真挚的情感,看不到学生自由思想的火花。本文将从学生作文现状、学生作文“真我”遗失的原因以及让学生找回“真我”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情感;个性;实践探索    一、“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柔弱窈窕的粉黛佳人王昭君在浩瀚的沙漠留下了阵阵驼铃声,柔弱的肩膀担起了
据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官网2019年7月29日消息,俄罗斯联邦总理梅德韦杰夫就联邦主体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健康、教育和文化领域国家项目的实施举行了会议。  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部长瓦西里耶娃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梅德韦杰夫对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正在实施的近100个区域项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作为俄罗斯联邦国家优先项目的重要部分,克里米亚获得近130亿卢布的财政支持,塞瓦斯托波尔获得约40亿
2019年1月21日至2月1日,法国国民教育部组织对全法一年级小学生进行期中统一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小学生的法语和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特别是阅读、书写、计算能力。此次对一年级小学生开展期中测试评估旨在让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  其中,法语水平评估主要包括口語、书写、字母认知、发音、听力和朗读。评估测试分两轮进行,分别是集体测试和个人测试。每轮测试的时间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