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烙印下的四条绳索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观点认为,害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是四条封建绳索,即政权、神权、族权、夫权。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认为,不管哪个时代的妇女,如果没有独立的经济权,那么往往难以逃脱被歧视被抛弃被扼杀的命运。在《祝福》的讨论教学中,我们分析课文中有关金钱的五次描写,不难发现,勒死祥林嫂的四条绳索上条条都刻有深深的金钱烙印。我认为,祥林嫂是被四条封建绳索完全剥夺了经济权以后才导致惨死的。生活在旧中国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妇女的命运莫不如此。
  先看政权上的金钱烙印。且不说初到鲁镇勤快抵得过男工的祥林嫂的“每月工钱五百文”(相当于价廉物美的半盆鱼翅的时价),工钱少则少矣,竟还比原在婆婆家“白胖”;也不说没日没夜辛苦劳作的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服饰没有丝毫变化好转的迹象,只说后来婆婆亲自带人合伙劫她回去改嫁清算工钱时,鲁四老爷在祥林嫂不在场的情况下,竟把祥林嫂存在鲁家的三个半月一文未花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自作主张全交给了祥林嫂的婆婆,无缘无故剥夺了祥林嫂的经济拥有权。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政权在残酷压榨“祥林嫂们”的同时,又支持了一把以婆婆为代表的族权,使得凶恶的族权同时也烙上了赤裸裸的金钱的印痕。
  族权上的金钱烙印还体现在祥林嫂被卖的八十吊钱换来了婆婆家政处理得当、“精明强干”的“美誉”,以及祥林嫂在贺家遭遇夫死子亡的沉重打击后又遇大伯收屋这两件事上。婆婆、大伯本是祥林嫂的亲属,理应给不幸的祥林嫂以关怀照顾。可是一旦族权与金钱沾上边,该卖还卖,何曾把她当人看;该赶还赶,何曾把她当亲人待!残忍的族权在出手榨取祥林嫂时又是何等的“雷厉风行”“一招不让”。没有了最后栖身之所的祥林嫂不但不能记恨白做了三个半月工的鲁四老爷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得再次寻求“老主顾”的“眷顾”,又一次“充满希望”地投奔到政权的魔掌之下。
  夫权上的金钱烙印又是怎样体现的呢?动脑筋的读者会发现,祥林嫂两次在鲁镇的遭遇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认为她“一女嫁了二夫”“嫁两个死两个”“晦气”。可怜的祥林嫂在婆婆这条族权绳索勒向她脖子(逼她改嫁)时,也曾自觉地用“一女不嫁二夫”的夫权思想以死抗争过。可是力量强大的族权哪里容得这个弱女子有丝毫反抗的机会,哪怕这个弱女子用生命捍卫的也是封建道德规定的“三从四德”。当族权一旦染上金钱的妖蛊,他们就立即无情地剥夺了祥林嫂遵从夫权的权利。没能遵从夫权的祥林嫂只得独自背着“二任寡妇”的骂名在鲁镇冷冷的空气中愈来愈失去打工挣钱的权利和机会。可怜的祥林嫂“做稳奴隶”的迷梦也注定是昙花一现而已。
  在夫权思想弥散在冰冷的雪花里纷纷飘落于阴暗的鲁镇时,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政权在富人的祝福典礼上也让神权不失时机地粉墨登场。神权一开口就逼得祥林嫂心甘情愿地取出了一年的血汗钱——整整十二元鹰洋捐了条门槛。这个钱是祥林嫂在鲁家挣得的第二笔有形的“巨款”,是这个孤弱女子日日夜夜辛勤劳动一个铜子一个铜子艰难积攒起来的卖命钱。这个钱后来在年终祝福典礼上四婶那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的断喝令中真的成了祥林嫂的“卖命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愚昧无知的祥林嫂企图以神权(捐门槛)来反抗夫权(寡妇不得沾碰祭祀器皿)。这本是以一种错误来挑战另一种错误的行为,和政权勾结在一起的神权当然不会给祥林嫂以喘息的机会,最终逼得一无所有的祥林嫂在富人一片热热闹闹的祝福声中,一个人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对她来说早已没有了一丝温情的世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四条封建绳索相互勾结盘剥之下,祥林嫂的经济自主权永远只是一座“空中楼阁”。所以我认为祥林嫂的死因也可以归结为“经济说”。
其他文献
杜甫诗歌《客至》一直是许多高中教材的入选篇目。  2005年6月第1版的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课文鉴赏说明”中说:“这首诗是杜诗中难得的一首风格明快的诗歌。……整首诗从头至尾洋溢着‘喜’的心情。”  而使用了多年的2001年12月第2版的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中却这样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字
期刊
“生成的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响应新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的基本能力。那么,怎样实现、践行“生成的课堂”呢?    一、确立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1.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课本不是唯一教学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本身一样大,内涵和生活本身一样丰富。要在生活中开拓教育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充盈着生活的气息、激荡着生活的浪花,让语文教学走进生
期刊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常被人认为是受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启发,带有明显西方文学影响的痕迹: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这种影响是部分的,不等于全盘照抄,而是吸取前人精华,经过消化,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它新的内涵。  两人的《狂人日记》都以日记形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直观地描绘了“狂人”的内心活动;都写到街上的众人和家中的佣人;都赋了“狗”这个意象;都提到事情
期刊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对学生少作限制,让他们充分地自主阅读,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正如《学记》上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诱导学生而不逼着学生走,开导学生而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圈子内活动。“读书切戒在慌忙,‘导读’工夫兴味长。”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
期刊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让人魂飞魄散的爱情故事。  一个古怪的女人死了,福克纳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小镇上的人出于好奇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然而福克纳没有让我们进去,他让读者闻到了爱米丽小姐房子周围的一股怪怪的气味,却没有告诉我们怪味的来由。他留下了悬念。  我们首先了解到女人的真正身份是个没落贵族,她“书法流利,字迹细小”,有一个时期,她还讲授过瓷器彩绘课,但长时间身边只有一个黑仆侍候她
期刊
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全新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它旨在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使语文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单元效率及其综合效益。因此说,生成的课堂是师生合作且心向往之的理想
期刊
我国小说创作虽有久远的历史,但历来为封建正统的文学观念所轻视和敌视,所以相应的古代小说理论也大多不成体系,不很严密,不够完整。它散见于小说集的序跋中、笔记杂著中、目录学著述,以及宋以后的诗文中。当然,小说中也常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的小说理论观点,《红楼梦》的第一回和五十四回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第一回里的“石头说”:  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
期刊
《故乡的榕树》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曾被海内外数十家报刊转载。毋庸置疑,这是一篇声色情味俱佳的精品。  本文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的阴凉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的景物自然地想到“故乡的榕树”,进而围绕故乡的榕树用贮满淋漓诗意的语言描写了有关的人物、事件和景物等等,抒发了蓄积在作者心头对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情感。这篇散文放得
期刊
白日沦西河,素月岀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知,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杂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竹
期刊
《蜀相》是杜甫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安史之乱以后,公元759年,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抵达成都,在当地朋友的资助下,在浣西沙的西边,盖了几间茅屋,暂时得以歇脚。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瞻仰凭吊。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史称蜀汉,而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所以人们称他为蜀相。《蜀相》是诗人初谒武侯祠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