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关于德育的重要要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近三年来系统开展了针对“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德育》杂志社日前对何晓文校长进行了访谈。
  中国德育:德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华师大二附中为什么选择“学科德育”这一课题连续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和实践?
  何晓文(以下简称“何”):一个比喻引发我们对学科德育的思考:
  盐重要不重要?我想没人会否认盐的重要性,那么,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是没人爱吃的。但是15克盐放进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在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这个是德育活动,那个是智育,分得很清楚。实际上,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是育人的,都包括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所以,要把盐放进汤里,把德育融注于学科教学之中。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理科,都是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结合统一。物理学科的科学精神、唯物史观,不就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么?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有整体的育人观念。
  所谓学科德育,它是现代学校德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学科充分发掘课程德育资源,以课堂为主渠道,借助课程德育资源对学生开展的完善个性品德的育德活动。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关键词:课程德育资源和课堂主渠道。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德育活动,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品德行为养成于一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育德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以达到“教书”与“育人”相伴相随的无痕教育效果。
  从学科德育的特点可以看出,学科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科课程教学,而且还要同步组织基于课程的德育。这是一个角色的两重任务,学科认知发展与品德人格的发展。两重任务基于一个载体:学科课程。
  既然学科课程是学科德育的载体,那么,无论是社会科学课程还是自然科学课程都应该成为学科德育的课程载体,他们都有可以挖掘的德育元素,都可以借助学科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素养。
  引发我们推进学科德育研究和实践的缘由有三个。
  一个是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有关德育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这个要求如何落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第二是1998年开始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来就是德育的内容,那么如何落实、体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研究;
  第三是我校的性质和学生特点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学科德育的问题:我们学校是部属高中,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开展教育探索、引领教育创新,我们责无旁贷,所以当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有了新的教育要求后,需要率先研究落实;其次,我校有“金牌学校”的美誉,学生获得国际学科奥林匹克奖牌全国第一,我们希望学生不但有较高的学业基础和出众的学习能力,更应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精神、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素质,具有“大志、大气、大德、大雅”气质等德行人格的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人成才并获得卓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品德基础。所以我们希望为学生打造一枚“德育金牌”,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学业素养同步发展。
  中国德育:您认为学科德育推进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
  何:我们认为在全校推行“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
  ——学校德育形成“双线结构”: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课程条线和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的学科德育条线。两者的结合让德育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部时间和空间之中。在每一门学科、每一门德育课程的熏陶下,在每一位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下,使育德因素充溢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部时间和空间之中,正确的观念成为学生高中阶段的主流文化,变即时功效为延时功效,教育的长远意义也正在于此。
  ——解决学校教育中德行人格教育和课程教育的割裂现象。学校教育通常包括两大构成,德行人格教育和学科课程教育,长期以来,这两大构成在学校实际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某些不足:课程各个部分相互割裂,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课程在育人方面过于专门化,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实施相互割裂,未能发挥整体育人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改变这种“割裂”现象。
  ——促进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教师利用学科德育和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育德活动,必须认真梳理育德资源,构建学科德育的结构与内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在接受着同样的教育,这样师生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师德修养和人格德行的提高。
  中国德育:学科德育即“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那么学科课程中是否具有德育资源呢?尤其是理科课程的德育资源在哪里?
  何:学科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
  ——从课程内容中发掘。我们认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课程或是社会科学课程,都是相关学科的课程化。其内容具有求真性,这是所有学科课程基本和共同的特征。求真性也是学科德育的内容构成,它影响、培养学生认识、追求真理的德育素养,而指导学生认识、揭示学科课程中存在的求真性特征就属于学科教师的德育行为。
  理科课程内容中的定理、公理等对理科课程对象本质属性的揭示,属于理科真理,由于理科各门学科的不同,其真理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尽相同。求真性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程度或认识特征,这种求真性的认识与发展,虽然各科并不相同,其特征却有某些相似之处。例如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个到系统,就是求真性的认识结构与发展过程。
  另外,对于理科课程而言,除此之外,还应该开掘课程所蕴藏的人文性资源:科学史料、科学人物、科学成果、成果运用等资源性人文要素,通过课程的学习指导,能从中获得人文性德育素养。
  ——从课程认知过程中发掘。任何一门学科的确立一般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学科课程将实践——发现——探索——构建等过程作为学习和教育基本遵循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认识的回归,即实事求是。实践性是学科德育的过程性构成,它培养着学生探究获得真理途径的德育素养。而指导学生认识、体验学科课程中的实践性就属于教师的德育行为。
  对于理科课程来说,借助课程的认知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践是获得真知的途径,而且要让学生领悟实践也是检验真知的标准,在科学研究的领域,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是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而这正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要素。
  ——从课程呈现方式中发掘。学科课程教育是要将学科认识素养转变为学科能力素养才具有学科实际价值和发展意义。这就需要借助学科课程教育策略的设计、配置、组合、实施等来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是从认识到能力,再从能力到新的认识的螺旋式层进性上升过程。这一学科课程的呈现方式同样伴随着学科德育从认识向能力,从能力向更高层次认识的改善与提高。
  课程呈现方式的层进性特征是学科德育的方式性构成,它影响、培养学生品德、人格的能力素养,而指导学生认识、实施学科课程教育中的层进性要求就属于教师的育德行为。在这方面,理科教师更具优势。
  ——从课程活动方式中发掘。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知识的传授类似于授人以鱼,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自己“捕鱼”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诸如个体研究、小组学习、班级互动以及课内外、校内外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合作性、规范性、创造性的德育素养,这些活动具有养成性功能。而教师指导、组织学科教育活动影响学生这一品德、人格素养形成的行为就属于教师的育德行为。
  ——从课程设计中发掘。课程设计的人文性主要指课程要素、结构、配置等设计上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诸如: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指向性人文要素;着眼于人的主体活动,诸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注意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发现、解决问题等现实性的人文要素。这是各门学科课程都具有的特点,而这些都属于学科德育的范畴。
  中国德育:华师大二附中是如何推进学科德育研究工作的?
  何:我们的研究分四步走。
  ——转变观念,以课题研究方式推进学科德育。为了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转变教师观念,我们邀请了华师大终身教授、全国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先生和我校特级教师魏国良老师为我校教师开设学科德育讲座,明确教师开展学科德育的必要性。陈教授从教师的“教”入手,启发教师开展学科德育的主动意识,让教师们明白:“教”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知识、认知系统的教学与德行、人格系统的教育,“教书”与“育人”应该是集于教师一身的完整体系。魏国良老师从学科德育的做法、要求角度对教师作了引导性讲座,让教师们明白: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德育不是故意外加上去的,而是学科内部本身存在的。在学科教育中要培养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有了德育意识之后,要用德育眼光去发现,通过教育设计促使学科认知与学科德育的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科德育的认识,学校建立了学科德育课题研究项目,首先确立学科德育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流程,界定了“学科德育”的内涵,布置了学科德育的研究任务。这样,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德育工作的研究进程。
  ——探索规律,探寻各学科德育工作的核心主线。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学科必须努力探寻本学科德育的核心主线。主线是纲,纲举才能目张。所以,我们在研究初始阶段,要求每个学科都要从研究、探索学科德育规律入手,确立本学科德育主线或德育核心,把握学科课程的内容、过程、方式、活动中的德育分布、体现与特征,以便能有机地科学地开发其中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比如:语文学科把“传承民族精神”作为学科德育核心;英语学科把“国际理解与爱国”作为学科德育核心;历史学科把“科学教育、文化认同教育、现代意识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作为学科德育的主线;地理学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学科德育核心内涵;数学学科把“数学文化”作为学科德育主线;物理学科把“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培养”作为学科德育主线;化学学科把“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作为学科德育的核心;生物学科把“科学生命观”作为学科德育主线。有了主线或核心,就能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德育重点,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落实学科德育。有了观念的改变,有了学科德育主线或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自觉、自主地把学科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我们的具体要求是:首先把教材中的德育点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然后在教学环节中形成学科德育“全覆盖”的操作体系:教学目标有德育结合点;教学内容有德育联系点;教学过程有德育训练点;教学评价有德育强化点;教学作业有德育延伸点。这样就做到了备课时关注德育设计,上课时实施德育过程,下课后反思德育效果。为了使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教师全员参加的学科德育个案设计,以点带面,以“个”带“类”,最终形成了包含12个学科的全方位的100多份学科德育案例,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德育工作的开展。
  ——交流研究,在取长补短中加强学科德育的整体水平。为了使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能取得成效,我们围绕着加强学科德育的主题不断进行交流和研究,多次举办“教师沙龙”,以自由参与的方式讨论如何进行案例研究;还邀请教育专家和有关领导对全校教师作辅导报告,以提高对理论问题的认识水平;学校召开多次“学科德育论坛”,有近20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作了交流。这样,通过交流研究,大家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学校学科德育的整体研究水平。
  中国德育: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读者一定会从贵校的经验中获益良多。
  
  责任编辑/谷雨
其他文献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 “要注重教育、加强引导,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1]。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 “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2]。但是,2019年长达六个月的香港暴乱中,不少青年学
在教学中,古代的私塾等类型的蒙学机构秉持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原则,倡导文化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让道德教育与知识教学相融合,确保儿童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同时能够提升道德水平。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蒙学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传统启蒙读物中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缩影,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1]。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蒙学的独有魅力,很多国家对其推崇有加。尤其在东
M2是宝马M运动部门中目前在售的最便宜车型,但经过我们编辑部的轮番体验后,却得出了它是宝马最好玩M车型的结论,所谓的最高“趣价”比。  BMW M2  当“BMW”与“M”同时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民用车领域迎来了最高水准的操控性能  宝马作为三大主流豪华品牌之一,其品牌精髓代表的是车辆的动态驾驶乐趣。而当它旗下的产品被打上M的烙印之后,这份消费者眼中的驾驶乐趣则又多了几分极致与夸张,令无数车迷为之
石岐太平小学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老城区,是一所典型的“小而精”学校。2015年9月以来,学校因地制宜,在“石岐文化”的引领下,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以六大育人途径为抓手,细化各项德育任务,深入开展“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与探索,致力让每一个生命在石岐文化的熏陶下得以扎根、润泽、绽放。如今,“太平小脚丫,快乐走石岐”已经成为学校响亮的名片与标签。  一、立足石岐文化,坚
背景  最近几年,不单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的很多地方,我们都能发现,现代技术在加速度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人类自身。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的主体性,以及相应的人文主义的种种知识和价值都受到巨大的挑战,甚至开始面临巨大的危机。在这样一个文明的调整时代和转折时代,如何展开思索、进行文学艺术的实践?当科技改变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专业素养、管理方法、选人用人等,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样态。因而,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好,并把学校带到一定的高度,首先要“用好人”。要想把人用好,就必须要全面了解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素质、能力、潜质、爱好、最近发展区及自我发展目标,从中发现人、研究人、激励人、使用人,并团结人、带动人
感恩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蕴含着本能与崇高!  感恩源于生命之原始本能。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自然界的动物都能感恩,何况人乎?人的社会關系的本质在于自尊与尊人。感恩凝聚着平等与仁爱,是人类美德中微小的生命情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伦理和为人之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蕴含父恩如山,母恩似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唤醒世人最普遍的扶助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诠释人类最崇高的师恩!感恩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美国人喜欢大车,因为他们国土面积大、高速公路网络发达,欧洲人偏爱小车,因为他们人口密度大、油价更高。长久以来,中国人似乎更青睐美国车的宽敞。不过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在多种利好因素的共振下,小车迎来的迅速发展的契机。  看看面前的这对组合,一个是小车集团目前的霸主,一个是风头正劲的后来者,它们无论谁胜谁败,都将是我们普通百姓迈向人车幸福生活的重要第一步。      小排量汽车消费税减半的利好政策让众多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 爱国要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修复破坏、治理污
“阿拉回上海成乡下人了!”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仅仅离开几年,再回国,很多留学生会对上海地铁的变化开始摸不着头脑。人民广场重新设计铺设的中转大厅让人眼花缭乱,因为多支地铁线的汇合,这个中转站结构上变得错综复杂。一年后的今天,上海世博会的大门将向世界敞开。为了准备这场盛会,整个上海开始了一场兴奋的忙碌。  就像奥运会一样,世博会也是地球人共同的节日,哪里举办世博会,哪里就会成为世界的中心。这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