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门提出了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且指出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就是指灵活机动应用数字的素养,教师要找到一套能够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形成数感。
  一、从数量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部分学生在探讨数学问题时,因为不能抽象出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材料,所以解决不了数学问题,这就是学生数感不足的表现。学生的数感不足,在于小学生不是应用数学逻辑来分析数学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应用数感感知数学问题。教师如果希望学生初步具备数感,就要帮助学生学会提炼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材料,然后应用数学思维来感知数学问题。
  以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为例。教师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让学生看到:今年蔬菜丰收了,爸爸和妈妈都买了蔬菜回来。爸爸买了3个萝卜,妈妈买了8个萝卜。比较起来,爸爸和妈妈谁买的萝卜比较多呢?教师引导学生将该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材料提炼出来。该问题探讨的是爸爸和妈妈买的萝卜数量多少的问题,爸爸买了3个萝卜,妈妈买了8个萝卜,现在学生探讨3和8这两个数谁比较大。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得到了8这个数大的结果。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爸爸买了3斤萝卜,妈妈买了8个萝卜,爸爸和妈妈谁买的萝卜比较多呢?学生忽然发现这个问题无法比较,因为学生不知道3斤萝卜等于多少个萝卜。结合这个问题,学生意识到了在探讨数学问题时,不仅要探讨数学事物的数,还要探讨事物的量,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个问题思考,数学问题探讨的便是一个情境中某个数学事物的数量关系问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时,需要找到一个数学问题要探讨的对象,这个数学问题要探讨的是萝卜数量多少的问题,于是学生需要分析这个数学情境中与萝卜数量有关的材料,这样就能开始探讨数学问题了。
  二、从进制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理解了数学问题就是探讨某件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进制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不同进制的数量关系不能直接比较,如果学生要比较不同进制的数量关系,就要转换进制,然后比较同一个进制下数学对象的数量关系。
  以学习一年级下册《元、角、分》为例。教师让学生看情境:练习本1元钱一本,现在要买一本,付10角钱可以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表示可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仅仅只是考虑数,10比1大,为什么在这个情境中,10=1呢?经过思考,学生发现了元、角、分存在进制的问题。即1元、1角、1分,它们的数虽然都是1,但是它们的进制却不同。学生如果要探讨这个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就必须统一进制,再进行探讨。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进制教学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逐渐培养学生的进制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双鞋和一只鞋,怎么比,为什么要这样比?一打花朵是多少朵?当学生形成了进制意识,以后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他们不仅会关注一个数学事物的数量问题,还会关注数学的进制问题,这會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本能,于是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当学生从这个数学情境中理解了进制问题以后,教师可以把进制的问题上升到算理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一般来说,数字是应用十进制的方法来计数,于是在十位数上的1和个位数上的1,它们所代表的数是不同的。学生如果要探讨一个数学事物的数量问题,就要从进制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大小,然后再处理问题。
  三、从运算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当学生能够从进制的角度来分析数的大小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运算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理的角度来理解运算,然后从运算的角度来培养数感。
  以学习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情境:树林里有9棵树,又种了5棵树,树林里现有几棵树?虽然学生学习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他们因为不明算理,所以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一数学问题抽象为9 5=?的计算问题。此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列出竖式,让学生看到9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个位数超过10以后,要进位,现在,该数学题要如何进位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看到了以上的算式可以变为9 1 4=(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在数学课堂上学会倾听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将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思维紧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路,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思考逻辑、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倾听能力;课堂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支撑其自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吸收老师传授的基础知识,把基础打扎实,为以后的学习做好
【摘 要】 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保持正确的书写笔画,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客观要求。如何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笔画,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感,从而养成正确的书写笔画,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焦点。  【关键词】 低年级小学生;汉字书写;笔画教学  人们常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领他们参与实践活動,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深度理解。本文主要从精心设计流程、加强方法指导、养成体验习惯等角度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融入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对学习的热情。由于传统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在充分认识发展数学思维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摘 要】 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较强,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礼仪的培养和规范,要在正常的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从小就受到礼仪教育的熏陶,发展幼儿的道德水准。  【关键词】 幼儿园;礼仪教育;熏陶  幼儿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礼仪为主,语言教育也是启发他们对语言的认知,这个过程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在这个做梦的年纪,我们却需要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曾经,我以为梦想可以天马行空。于是,我就期望自己像哆啦A梦一样,可以具有超能力,能飞也能瞬间移动。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幻想而不是梦想。  长大后我又以为梦想是愿望,于是我将自己的梦想告诉爸爸妈妈,说能去听一次我喜爱的歌手的演唱会,然后爸爸妈媽答应我,如果我的考试成绩能有明显的进步他们就会实现我的愿望,于是梦想又变成了努力学习的目标,在“梦想”的
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棵高大的云杉。  瞧,那威武的云杉,傲然挺立,像卫兵似的,一阵风吹起,泛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绿波,好像是在打招呼呢!笔直的树干,妖娆的树枝,所有的树枝树干都完美地对称了,绝对没有任何旁枝。它所有的丫枝都是向外的,密密麻麻,毛茸茸的叶子像一团团棉花糖,美得无法用词语形容。  云杉不仅很美,还给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课间,一群群小学生跑到云杉树下玩耍,绕着云杉树玩捉人游戏,靠着
【摘 要】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受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及学生兴趣等方面的影响,课堂教学工作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做好解决对策分析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表现进行校验分析,之后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学英语;常见问题;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小学英语学
【摘 要】 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区域活动环境要由教师来合理创设,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出发,科学布置区域活动环境,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针对目前幼儿教育中,大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策略,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布置科学的区域环境,提升幼儿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园;大班;区域活
【摘 要】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不稳定的当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本文就班主任教师的几类语言进行分析,从原因入手,指出班主任教师的冷言冷语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來很大的伤害。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以一种爱心和耐心为出发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的语言生一朵花很有必要。  【关键词】 班主任语言;语言伤害;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与少年时期遭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