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府决策的过程就是制定和实施政府决策的过程,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是一切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决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当今政府决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制定,实施等,因此本文主要从我国政府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方面来分析,以期对当前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政府决策 实施 问题 对策
政府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关键和核心,政府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行政管理事业的成败,因此,它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一、政府决策概述
(一)政府决策的含义。
所谓政府决策,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政府领导者在被领导者的参与下,依据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主客观条件的把握,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未来将要实践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进行设计、规划、选优的过程。
(二)政府决策的特点。
1.战略性特点。政府决策的战略性主要是指领导者经常要依据自己的职权,就有关国家、地区、系统或部门关于全面、长远的发展方向和远景等重大问题去做出决定。2.非常规性特点。非常规性是指,政府领导者经常要为解决政府工作中一些新问题而做一些没有常规可循的、首次做出的、非重复性的决策。其中的每个步骤都得靠决策者自己想办法去安排解决。3.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政府工作一般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又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等多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岗位上的政府领导者经常要就有关问题去进行政府决策。这样,政府决策就体现出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二、当前政府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政府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政府决策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违规、违纪、违法决策。一些政府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而是以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甚至以一己之私利为出发点,胡乱用权,所作的决策明显违反党纪、政纪,甚至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越位决策。其一,越集体之位。有的政府领导同志缺乏集体领导的观念,习惯于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超越于集体之上滥行决策权。其二,越上级之位。有的领导同志找不准自己的职责定位,超越自己的权限自作主张,代上级决策。其三,越下级之位。有的领导习惯于“一杆子插到底”,代下级决策,包揽一切,既违反了决策程序,也不利于发挥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其四,越左右之位。把手伸向了不应自己管的领域,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第三,消极决策。主要包括不决策、迟缓决策、延误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有的政府领导同志不是以积极认真的态度,而是以消极怠工的态度对待决策;有的领导同志害怕承担责任,对于需要作出决策的事情,久拖不决;有的领导同志对于己有利的事情能快则快,对于己无利的事情能推则推。
第四,失误决策。一是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甚至违反经济规律和科学常识;二是决策的方法不科学,不讲民主,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三是不讲程序,随意性大;四是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决策的结果不重视,造成了失误也很麻木。
(二)造成政府决策主要问题的原因。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决策能力差。这些政府领导者缺乏应有的文化、法律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 不讲科学, 单凭经验办事, 缺乏理性思考。
二是责任意识差。这些领导者缺乏履行职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没有下功夫认真研究自己所担负工作的规律,随意决策。
三是全局意识差。这些领导者往往是从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来作决策,这是典型的党性不纯和宗旨观念淡薄的表现。
四是制度不健全。领导者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权力很大,但责任很小,决策失误了,既无领导责任,也无经济责任,这种权力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等,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决策失误。
三、强化政府领导责任,努力建立科学决策的机制
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必须强化科学决策,建立起确保科学决策的机制,从而尽力避免决策的失误。
第一,加强政府领导干部素质修养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大力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要努力提高政府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修养。要具备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
第二,优选决策方案是强化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一是要从调查研究中取得决策依据。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情况的掌握。二是要从科学论证中提出决策方案。三是要集思广益,筛选定案。要坚持集体决策,博采众长,择优定案。
第三、要尽快实现决策的立法工作和依法决策。
必须尽快实现决策的立法工作,制定并颁布决策法。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控制决策权力,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的决策。
在决策法中要规定决策的组织体制(参与决策者的原则、人数等)规定决策科学化的程序和民主化的程序,规定决策要经过参谋咨询机构等,从法律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二是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一道确保科学决策的坚固防线。三是建立决策档案,实行重大决策失误终身追究制。
参考文献:
[1]罗大明.领导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潘宗白.领导决策精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5.
[3]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
杜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政府决策 实施 问题 对策
政府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关键和核心,政府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行政管理事业的成败,因此,它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一、政府决策概述
(一)政府决策的含义。
所谓政府决策,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政府领导者在被领导者的参与下,依据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主客观条件的把握,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未来将要实践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进行设计、规划、选优的过程。
(二)政府决策的特点。
1.战略性特点。政府决策的战略性主要是指领导者经常要依据自己的职权,就有关国家、地区、系统或部门关于全面、长远的发展方向和远景等重大问题去做出决定。2.非常规性特点。非常规性是指,政府领导者经常要为解决政府工作中一些新问题而做一些没有常规可循的、首次做出的、非重复性的决策。其中的每个步骤都得靠决策者自己想办法去安排解决。3.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政府工作一般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又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等多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岗位上的政府领导者经常要就有关问题去进行政府决策。这样,政府决策就体现出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二、当前政府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政府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政府决策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违规、违纪、违法决策。一些政府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而是以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甚至以一己之私利为出发点,胡乱用权,所作的决策明显违反党纪、政纪,甚至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越位决策。其一,越集体之位。有的政府领导同志缺乏集体领导的观念,习惯于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超越于集体之上滥行决策权。其二,越上级之位。有的领导同志找不准自己的职责定位,超越自己的权限自作主张,代上级决策。其三,越下级之位。有的领导习惯于“一杆子插到底”,代下级决策,包揽一切,既违反了决策程序,也不利于发挥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其四,越左右之位。把手伸向了不应自己管的领域,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第三,消极决策。主要包括不决策、迟缓决策、延误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有的政府领导同志不是以积极认真的态度,而是以消极怠工的态度对待决策;有的领导同志害怕承担责任,对于需要作出决策的事情,久拖不决;有的领导同志对于己有利的事情能快则快,对于己无利的事情能推则推。
第四,失误决策。一是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甚至违反经济规律和科学常识;二是决策的方法不科学,不讲民主,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三是不讲程序,随意性大;四是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决策的结果不重视,造成了失误也很麻木。
(二)造成政府决策主要问题的原因。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决策能力差。这些政府领导者缺乏应有的文化、法律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 不讲科学, 单凭经验办事, 缺乏理性思考。
二是责任意识差。这些领导者缺乏履行职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没有下功夫认真研究自己所担负工作的规律,随意决策。
三是全局意识差。这些领导者往往是从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来作决策,这是典型的党性不纯和宗旨观念淡薄的表现。
四是制度不健全。领导者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权力很大,但责任很小,决策失误了,既无领导责任,也无经济责任,这种权力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等,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决策失误。
三、强化政府领导责任,努力建立科学决策的机制
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必须强化科学决策,建立起确保科学决策的机制,从而尽力避免决策的失误。
第一,加强政府领导干部素质修养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大力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要努力提高政府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修养。要具备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
第二,优选决策方案是强化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一是要从调查研究中取得决策依据。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情况的掌握。二是要从科学论证中提出决策方案。三是要集思广益,筛选定案。要坚持集体决策,博采众长,择优定案。
第三、要尽快实现决策的立法工作和依法决策。
必须尽快实现决策的立法工作,制定并颁布决策法。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控制决策权力,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的决策。
在决策法中要规定决策的组织体制(参与决策者的原则、人数等)规定决策科学化的程序和民主化的程序,规定决策要经过参谋咨询机构等,从法律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二是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一道确保科学决策的坚固防线。三是建立决策档案,实行重大决策失误终身追究制。
参考文献:
[1]罗大明.领导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潘宗白.领导决策精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5.
[3]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
杜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