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学观下的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余弦定理教学中,几何法、向量法、解析法的推导教学屡见不鲜,且对学生的知识广度要求较高.而张景中院士提倡要优化数学课程结构、重建三角体系,使知识更加适宜教与学.在教育数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正余弦的转化设问,构建等式,将三角部分的知识一线串通,形成一种新颖的相对独立、不依赖旧知识、不需要技巧性的余弦定理教学新方式.
  【关键词】余弦定理;教育数学;新方式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PPZY2015B109)”经费资助.
  数学教学的改进有时是方法的改良,有的是内容的改造.张景中院士提倡优化数学课程结构,重建三角体系就是一个开创性的成果.
  一、余弦定理傳统教学简介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除了求解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功能之外,还藏有丰富的奥秘[1],余弦定理被安排在高中教材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二节部分,正弦定理之后.
  余弦定理的教学多是复习引入、生活情境引入,希望从新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对余弦定理的思考探究,再从新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证明方法对余弦定理加以证实,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知识间的联系.比如,王志国视余弦定理为主干知识节点,开展微专题“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2];昌明从勾股定理出发,以猜想发现为先导进行余弦定理课堂教学设计[3];龚有顺则基于知识、认知和教学“三序合一”理论进行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4].
  余弦定理的证明,有通过向量的加减运算得到所要求的边的向量表示,然后运用求向量的模长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向量法;运用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和正弦定理asin A=bsin B=csin C来探究的几何法;对三角形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来探究的解析法[5].
  无论是课题引入还是定理证明,余弦定理的教学,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向量、坐标系等知识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或需要化归为正弦函数解决,必须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因此,传统的余弦定理教学对学生知识广度的要求较高,同时从新角度引入余弦定理的证明也需要一些技巧性,需要学生对新问题的解决思路有足够的洞察力.
  二、重建三角体系下余弦定理的知识解读
  张景中院士的重建三角体系,称余弦定义为余角的正弦,并根据正弦的性质推导出了余弦的相关性质[6].在新教学体系中,余弦定理安排在九年级上册,位于正弦体系和余弦的定义与性质之后,可以看出整个余弦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正弦教学基础之上的.
  本文所提供的引入和证明方法直接从前面所学的正余弦内容出发,类比正弦的教学发展过程引出,得到相类似的等式,再通过等式的运算变化得到结论.此方法不同于传统证明方法,不需要运用其他章节的向量、坐标系等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而直接在所学过的正弦体系和余弦定义性质的基础上展开,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起点要求低,同时能够将三角部分的知识一线贯穿,思维更加流畅自然,更易于教与学,并且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细致观察的能力.
  这里虽然探讨的余弦定理的推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正弦定理推导的理解,但为我们找到了一种相对独立、不依赖有一定理解难度的旧知识、不需要技巧性的教学新方式.
  三、教育数学观下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
  本文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推导,从正弦定理的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将表达式的正弦替换成余弦设问,进而对等式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得到余弦定理的表达式;然后再通过一些小问题来研究余弦定理的一些推论;最后以课堂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目标】
  1.理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借助余弦定理了解相关推论.
  2.经历正余弦的转化设问、变换等式推得余弦定理的过程,发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思想.
  3.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感受三角、几何、方程的相关性,体会数学的环环相扣以及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推导、余弦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余弦定理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教师引语】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正弦与正弦定理的相关知识,通过上一节课,我们也掌握了余弦的定义和性质,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有余弦定理存在呢?接下来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如图所示,在△ABC中,自顶点A作高线AD,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表示AD:不论∠B和∠C的大小如何,总有b·sin C=c·sin B=AD.
  教师提问:若将上述表达式中的正弦换成余弦,等式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可以得到什么?
  【设计意图】从正弦定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出发构建等式,既带领学生回顾复习了正弦定理,也再一次彰显了正弦的特色.余弦的教学依赖于正弦,通过将正弦转换成余弦设问,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过渡到余弦定理的探究教学上,逻辑清晰明了,教学自然流畅.
  2.新知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解答图中三种情形: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个等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课堂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在三种不同情形下,都成立一个相同的等式:c·cos B b·cos C=BC=a.
  【设计意图】将最初构建的表达式中的正弦换成余弦,学生会发现等式不成立,并且不同的三角形中也有不同的等式成立,但通过教师最后总结,启发学生寻求本质,发现共性,为进一步推导余弦定理做铺垫,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发展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轮换三角形顶点的字母,可以得到:
  在任意△ABC中,若以对应小写字母记为各角的对边长,就有   从上述三个等式来看,如果把三角形的三边当成已知数,把三个角的余弦当成未知数,那么(1)式就成了一个三元联立一次方程组,可以利用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将方程转化成二元方程来解,此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提供额外的特殊解法,展示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轮换三角形的字母,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将余弦定理的推导简化为解方程组的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解法,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学生有能力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但是教师提供一种特殊解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拓展提升
  余弦定理的出现,给出了表达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新方式,新的公式总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教师可连续发问:
  问题1:如果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我们从余弦定理可以推得哪些结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正弦和角公式从∠C为直角推出a2 b2=c2,在学习了余弦定理之后,进一步知道,从a2 b2=c2也可以推出∠C为直角,即在△ABC中,a2 b2=c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为直角.学生对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问题2:已知△ABC的三边a,b,c,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
  在传统的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中,我们普遍运用正弦面积公式进行求解,但在只知三边,却不知角度的情况下,怎么求解呢?能否利用余弦定理及一些三角公式推得新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先自主探究,并给予提示,能否利用角化边以及角的等量关系来消灭公式中的角?教师给予解答:
  由此可见,公式的组合使用能够得出许多奇妙的结论.
  【设计意图】当得到了余弦定理之后,就可以借助這个有用的工具得到更多有趣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关联性,适当地拓展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也能满足资优学生的学习需求.
  4.课堂小结
  【教师结语】本节课我们由正弦定理引入,通过正余弦的转化设问,进入余弦定理的探究中,我们通过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得到了余弦定理,并进一步探究了它的一些推论,我们可以感受到三角、方程、几何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余弦定理及其推论,更要能够学会运用旧知识发掘新问题,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思维.
  基于教育数学思想下的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教学设计,以三角部分的知识为出发点,一线贯穿,环环相扣,有其超出于传统的亮点,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志鹏.余弦定理 不得不知的奥秘[J].中学数学教学,2019(1):41-43.
  [2]王志国.微专题“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数学教学通讯,2020(9):23-25.
  [3]昌明.以猜想发现为先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数学通报,2016(7):25-27 39.
  [4]龚有顺.基于“三序合一”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以“余弦定理”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21):8-11.
  [5]徐飞.在定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案例研究——以《余弦定理》课堂实录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24):5-7.
  [6]张景中.一线串通的初等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0.
其他文献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培植学生的审美人格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小学生而言,具备审美人格就意味着他们学会了欣赏美、热爱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将地方文化与审美人格的培养对接,能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将学校周围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融入审美人格的培养中,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阶梯性教学能针对小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状况和情感态度等,寻求教学最佳平衡点,更好地组织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审美人格教育。换言之,阶梯性教学之于本土文化、审美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而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摘要】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要依靠语言表达来完成,要想清楚地讲出谈话的主要内容,就需要体现出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及条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其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并且会使学生受益无穷。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提升,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脚步从未停下,面对新时期互联网大范围普及带来的挑战,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也需要随之转变,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但是,基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不足,无论是教师对网络技术的把握,还是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
【摘要】学习是不断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同化或异化形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元认知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在一些数学概念的学习上,特别要关注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  【关键词】数学元认知;教学;初小衔接  本文以“圆”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初中教学中如何关注数学元认知,真正把握教学中的初中和小学的衔接,提高数学认识的教学效率.  一、“圆”为什么要分三个阶
【摘要】数学素质的培养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数学的教学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课程要求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制定恰当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本文将针对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情况进行讨论,并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方法  一、引 言  在现阶段的教学要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解决极限问题的首要步骤,接着对极限过程进行具体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极限;基本初等函数;分类  极限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近代数学的基础,把我们研究的领域从有限元过渡到无限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极限是高等數学后续学习的基础,可以说高数每一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极限的思想,例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的定义、积分的定义等.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当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视域下,要实现优质教育均衡的愿景,彰显集团各校间的共性和个性,实现高效下的集约,需要聚焦教育的重点领域,以项目协同为运行机制,以资源建设为突破,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体系。  【关键词】集团;资源;共享  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成立于2019年5月31日,由善耕实验小学校、勤惜实验小学校、平江新城实验小学校三所学校构成。两所百
【摘要】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数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不能一味地让他们自己学习,要适当地为他们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那些数学知识.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论述,阐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
【摘要】在以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偏重于概念的输出及公式的讲解,使得学生对概率兴趣匮乏,甚至逃避.同时,这样讲解与生活实际脱节,使学生产生概率的无用论观点.因此,如何在概率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新时代教师的首要任务.针对以上问题,下文对概率论的教学方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概率论;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方式  概率论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其专业课程起着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而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反思,善于引导反思,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善学、好学.教师可通过例题设问引导、新知探究、单元复习、作业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