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行车用到的物理知识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自行车的发明,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较为实用的自行车,是在18世纪中叶出现的.它是经过多次改进,不断完善而成的.如今的自行车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加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坤式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赛车、童车、变速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现代自行车的制造,融入了更多的科学技术与合成材料,使得自行车更舒适、轻便.自行车虽然从大小、样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基本结构及原理,驾驶技巧等几乎没变.
  1基本结构及物理原理
  用于掌控方向的“车把”,是一个省力杠杆,也是一个变形的轮轴.自行车用杠杆、轮轴的地方很多,例如,车闸手柄、曲柄、都是省力杠杆;飞轮、齿盘、都是轮轴.
  为了减少摩擦,自行车的转轴部分都安装了轴承,例如中轴、前后轴、前叉、飞轮内部,轴承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不过自行车也有故意增大摩擦的地方:手把、脚蹬、轮胎、鞍座表面等,都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就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有益摩擦力的.
  自行车的“三角架”、后衣架、等处的三角形结构,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车体质量,也就是减少车重(G=mg),使自行车更轻便.
  “鞍座”制成马鞍形,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少压强;在鞍座下有减震弹簧,弹簧的减震原理是:根据冲量公式Ft=ΔP可知,冲量一定时,延长作用时间,可减小作用力,当然充气的轮胎,也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说到给轮胎充气,还真有不少说道呢,通常后胎气压稍大250 Pa左右,前胎200 Pa左右即可,不能充气过足,根据查理定律P/
  =C可知:体积一定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特别是夏天,在阳光暴晒下气压变大,会发生爆胎;自行车的气门塞,是一个单向阀门;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会发热,这是打气时,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大的缘故.不过也总有人认为,这是活塞与气筒摩擦所致,可验证如下:不接轮胎,空压打气筒手柄数次,打气筒不会发热;堵住打气筒出气口,按压打气筒手柄同样次数,打气筒会发热,说明是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大.
  当你骑着自行车行驶时,可曾想到: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才是使自行车向前运动的动力.你踏动脚蹬,通过齿盘经链条、飞轮驱动后轮,使后轮产生一个绕轴的转动力矩,地面与轮胎的磨擦力阻止车轮转动,于是车轮沿地面向前滚动.而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正是这个阻力,增加了你的疲劳感.
  变速自行车设计的非常巧妙,行进中可变换使用,飞轮上直径不同的齿盘.公式P=Fv表明:功率一定时,速度越大牵引力越小,所以路况好时,使用飞轮上直径较大的齿盘,尽可能地提高自行车速度.
  现代自行车,为了适应交通法规的要求,还装有振铃和尾灯,用拇指拨动按钮,铃锤敲打铃壳,铃壳震动发出清脆的铃声,按钮是一个拇指肚大小的圆片,应用了“增大受力面减少压强”的原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尾灯是由多个小三棱锥组成的红色反射面,能够使汽车灯光发生漫反射,汽车驾驶员在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的红光,这里巧妙地应用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这条物理规律.
  2运动现象及其成因
  行驶在平坦路段,即使停止用力,自行车也会向前“滑行”一段,显然是惯性现象;如果在下坡路段,即使不用力,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这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缘故,公式E=1/2Mv2告诉我们:人和车的总质量M不变,当动能E变大时,自行车速度v变大,不过要注意噢,刹车时一定要先刹后轮,如果先刹前轮,由于惯性,人和车继续向前运动,后轮易“弹起”,使人前倾,发生危险;你还会发现:越是用力握闸柄,刹车距离越短,这是因为刹车时,通过省力杠杆闸柄、“刹车线”、“刹车组件”给“刹车皮”(俗称闸皮)施加压力,从而增大刹车皮与车圈的摩擦力,因为接触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驾驶技术的物理依据
  要说车技,当首推自行车杂技演员,惊险奇特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一般人骑车也要有一定技术:上坡前要猛蹬几下,加快运动速度,以便有更多的动能(E=1/2Mv2),用来转化为重力势能(E=mgh);如果上较长的坡,还可走S形路线,虽然多走了路程、多用了时间,但是总比直接上坡容易些;从公式W=FS可知,做功(W)一定时,增加作用距离(s),可以省力(F);从公式P=W/t可知:做功(W)一定时,增加做功时间(t),可减小输出功率(P),这是走S形路线,容易上坡的奥秘.
  骑车转弯时,身体向弯道内侧倾斜,是重力与地面对车轮支持力的合力,为作圆周运动的骑车者,提供了必要的向心力.
  车技再高,也必须在一定速度下才能保持平衡,这是“陀螺效应”.所谓“陀螺效应”可简单理解为:物体转动时,离心作用使物体自身保持平衡.自行车以一定速度运动,是前后两轮的转动,维持了车体的平衡.
  常骑自行车的人,往往有这样一个常识:用后衣架带重物时,最好用长布袋垂挂于两边,这样才平稳.这是“重心低稳度大”的缘故.
  自行车是人类制造的交通工具中,最为环保的一种,骑自行车即锻炼身体,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行车代步,是真正的“低碳”行动.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叫周丽洁,来自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请看大屏幕)首先来看一下本节教材。  1地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础。它体现物质间普遍联系的规律,应用极其广泛,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利用该定律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力的
我们知道物理图象是物理规律表达的又一种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实验中还有对数据取平均的含义。很多实验采取图象法处理数据。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实验中图象法是数据处理时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常用的测量电路有以下几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们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摒弃之前耗时低效的模式,开创出新颖奇特高效有益的教学模式.为此各位老师都在绞尽脑汁,奋力摸索,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更是如此.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了解知识、应用知识,习题教学法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深受各位物理老师的欢迎,不断被应用于各类知识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具有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教
在现如今新课程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但是要想真正做到高效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摸索着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全章复习课为例,介绍实现初中物理复习高效课堂的做法.  对于《功和机械能》这一章的复习,笔者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依据我校物理组的“3 2”教学模式,依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依据教学目
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图象法本质具备众多优良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如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解决问题中,有一些问题解决方式只有通过图象法的形式才能够将题目解答出来,而斜率的应用对于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电功”是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较难驾驭的内容,一是探究的因素多,二是学生受到电阻的影响,而电功公式中并没有电阻R,如何避免电阻R的出现,于是许多老师采取以下常见的教学
微元法,就是小量研究.它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通过研究物理模型或物理过程的一小部分,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推导出整个过程中的物理规律的物理方法.能起到简
摘要简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历史变迁。在德育目标方面,由单纯的政治考量向教育实践的自身逻辑回归;在德育内容方面,从过度政治化、理想化、成人化要求向学生现实生活和探索周遭社会过渡;在德育实施方面,从直接的宣传教育向“润物细无声”的因素熏陶转变。德育课程教学、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等均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中小学德育;道德教育;立德
初中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是教学目标,也是评价目标,所以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中,制定了六条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在六条具体目标中,信息交流能力在中考中较难通过纸笔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物理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的特征,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能从一种思想转换到另一种思想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解决同一个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