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爬越教材重难点与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akk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爬越60~8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是小学低年级的攀爬教材内容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实用性技能,具有很大的健身价值和丰富的教育内涵;也是他们最喜爱的身体基本活动方式之一。
  关键词 爬越 重难点
  我们将《爬越60~8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这节课教学重难点定在:指导学生掌握爬越障碍物的动作方法。主要体现在:爬越时上、下肢的依次协调配合,调节在爬越障碍时的心理状态,能自主、安全地练习。为什么把它作为教学重难点?下面主要从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是从教材特点的角度分析。
  爬越60~8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包含两种:横向障碍和纵向障碍。最常用的动作方法是:
  横向障碍(如横放攀登架)——身体靠近架体一侧,双手撑扶攀登架一端,一腿屈膝上提,使上体俯卧在架面上,同时另一腿紧跟而上,两腿依次越过架面,两脚落地。
  纵向障碍(如纵放攀登架)——身体靠近架端,双手扶架端支撑跳起,上体前俯,两手前移,两腿屈膝依次爬上架面,向前爬行至另一端,向前跳下;或转身后两手扶架面,双脚落地。
  因此,从教材的特点来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爬越横向和纵向障碍物的方法,知道如何正确用力,怎样爬上障碍物,又怎样越过障碍物并安全落地。所以,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掌握爬越障碍物的动作方法是适宜的。
  二是从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角度分析。
  本课授教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在学习的活跃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大,求知欲旺,尤其对身体基本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学练的渴望强烈。而本课的爬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新学内容,能引起浓厚的运动兴趣;他们都想把在前期体育课中已学会动物爬行的动作方法,用在新的动作之中。从这个角度看,本课确定的重难点正符合他们的体育学习需求。
  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学生特别喜欢展示自己,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学习特征,可以让他们按自己的爬越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对某种有利于解决重难点的方法,予以肯定。
  三是从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自制能力较差。常常会有部分学生上爬越课时情绪很高涨,有比试和自我表现的心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练习该动作时,还容易产生不敢爬或爬上障碍而不敢下的现象。这是因为处于安全的心理需要,有些学生自身条件难以达到或无法满足爬越障碍的运动要求时,他们很可能感到焦虑,恐惧或者畏惧。这些特点就决定了爬越一定高度障碍物的教学正是培养他们体育学习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本课确定的教学重难点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作为教师要控制好课的节奏。對于特别“勇敢”和“好胜”的学生,即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又要适当控制他们的情绪,预防他们因过度表现而发生危险。
  对学练有困难的学生,要弄清楚原因区别对待。是心理问题,要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加强保护措施,给予必要的激励性帮助;是身体素质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帮助完成、后“脱保”学练;先低后高、先慢后快的方法,等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方法后再提高动作要求。所以在爬越障碍物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调节学生的心理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难点。
  从上述三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我认为将爬越一定高度障碍物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掌握爬越障碍物的动作方法。主要体现在:爬越时上、下肢的依次协调配合,调节在爬越障碍时的心理状态,能自主、安全地练习,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关键是看体育教师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及其方法手段来解决重难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运用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手段。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爬越是一项运动负荷较强的项目,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较容易疲劳,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如:学生都看到过消防演练中消防员叔叔爬越障碍救人的情景,同时消防员爬越障碍的动作和本课爬越的动作方法相得益彰。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消防员的角色与情境来贯穿整节课,从热身环节就开始就让学生融入青春向上奋勇拼搏的氛围中,依次进行消防队里大体验(各种攀登与爬越的前导练习)—矮墙爬越(学习爬越的动作方法)—屋顶爬越(不同长度的爬越),这样通过消防员救人的情景教学既能激发二年级年龄段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能直观的理解爬越的动作方法与作用,另外结合消防员叔叔机智勇敢的特点很大程度地激励学生大胆尝试爬越的动作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动机。
  二是分层递进,体验成功。
  在运用情景教学时,可以创设不同的难度,从平面爬行到障碍爬行,从矮墙到高楼不同高度的爬越,从直接爬越到爬越和爬行相结合,从自主学习,到小组比赛,分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对爬越动作的认识,掌握爬越动作的准确性。同时教师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爬越动作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意境中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体会成功的乐趣。
  三是学以致用,寓教于乐。
  在综合活动中可以设计不同情景下的攀登与爬越的组合练习;爬越一定高度的障碍、攀登一定高度过障碍等。让学生对所学的本领前后联系,理解动作方法与动作原理,同时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本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特别是在评价环节,将学生能否表现出勇敢、果断的行为;能否与同伴合作练习、认真保护帮助作为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发展身体技能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使得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大批优秀的人才均来自职业院校。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职业院校在体育方面的教育形式已无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 改革创新  近年来,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均由职业院校输出,在得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正处在一个发展和转型的重要阶段,应注重体育教学学科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丰富的游戏器材对创新游戏方法起着重要意义,同时能为教学研究开发出更多的游戏方法依据。所以先从创新器材着手,将沙包从形状、填充物等方面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游戏法是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及形式,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体育教学的乐趣与价值。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游戏法的应用及设计进行了介绍,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极限飞盘运动是一项集技巧、体能等综合优势的项目。起源于美国,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安全性、竞技性、观赏性,锻炼价值极高。就其项目本身特征而言,比较适合在国内以及高校普及开展。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西安体育学院开展极限飞盘运动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说明极限飞盘运动课程在西安体育学院
通过提取葡萄幼叶总RNA,用RT-PCR的方法获得白藜芦醇芪合酶基因,并将其成功克隆到pFastBac HTA中,获得重组pFastBac HTA-STS载体,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表现力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形象的表现力,就根本无法进行体育舞蹈活动。当前中学生的体育舞蹈教学只抓住了体育舞蹈的形态美,却忽略了其神态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注重动作美,而没有突出表现力的重要性,殊不知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和外在动作的表现力的完美结合才是是感染观众、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作为我们的国球,乒乓球运动一直以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乒乓球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乒乓球技能水平,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本文主要就兴趣激发和培养对乒乓球学习的作用展开相应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对策与途径,希望能借此给予其他高职体育教师一定的参考借鉴。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随着21世纪到来,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提高。“花钱买健康,花钱买休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原来占艺术院校主体地位的竞技体育在完成自己使命的同时,也正在被软化。那么在艺术院校里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篮球课,在休闲时代的今天将如何发展,使之符合教育的目的,符合艺术院校条件,符合学生发展和需要是我们
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古细菌基因组,毒素与抗毒素共表达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毒素蛋白稳定而抗毒素不稳定.在压力条件下,被激活的毒素蛋白通过作用于旋转酶、mRNA、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副反应。将15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为口服复方米非司酮2片bid×2 d,d 3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