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创新型企业

来源 :智囊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推动者》
  雷切尔·尼斯里克(Rachel Nislick)和罗宾·赛茨(Robin Saitz)本来只是想拓展新的客户开发途径,她们根本没想到的是,这个简单的想法最终竟然改变了整个公司。
  雷切尔是一位充满干劲的员工,在PTC公司负责网站运营事务,这是一家全球著名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PLM(产品周期管理)软件制造商。2007年年底,雷切尔想到了为公司客户创建网络社区的主意。我们在第三章说过,网络社区对企业来说有诸多优势,如帮助支持客户、提供介绍新产品特性的渠道、吸引潜在的粉丝用户等。雷切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上司罗宾,罗宾曾是一位工程师,现任PTC营销部高级副总监,是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员工。
  罗宾也是公众风潮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对雷切尔的想法非常支持。经过一番酝酿,到2009年时两人甚至选好了Jive软件公司负责搭建用户社区。但是,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她们却遭遇到了尴尬——没人支持这个计划。随着整个项目慢慢开始成形,没想到整个公司的管理层竟然都担心起来。
  比如,保罗·林法斯特(Paul Lenfest)是公司的客服部主管,他知道这个部门是PTC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很想了解该计划对营收有何影响;史蒂夫·霍兰(Steve Horan)是PTC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很支持用户社区项目,但是营销部怎么能自己进行技术选择呢?”按照史蒂夫在其他部门实施项目的经验,他认为这样搞完全忽略了在人事、技术支持和资金等方面对IT部门的需求。
  面对种种内部纠纷,雷切尔和罗宾意识到,如果无法取得整个公司的一致支持,客户社区项目肯定会夭折。于是,她们采取了以下对策。
  她们决定主动出击,征求客户对此项目的意见。为此,我们公司(弗雷斯特调研公司)帮PTC实施了调查分析工作,调查范围包括7000名公司客户和潜在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PTC公司的客户非常乐意接受网络社区。在PTC公司位于麻省的总部会议上,我(乔希)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汇报调查结果,各部门主管询问了很多问题。虽然我们的调查数据平息了其中的部分疑虑,但是该项目仍未获得全面支持。
  最后,在公司IT部和营销部的协作下,PTC公司制定了具体的社区开发需求,并对Jive软件公司设计的技术平台进行了深入检查。与此同时,公司还对其他技术方案进行调研,希望能从中找出最适合PTC公司的解决方案。经过调研,最后胜出的仍旧是Jive公司的方案,但不同之处在于,现在此方案已经得到了PTC公司主要技术决策者的支持。因此,公司对该项目可实现的目标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对项目的价值会有一个更准确的衡量。
  此外,技术审核也使得雷切尔和罗宾有机会说服公司中的其他管理者。在这些管理者中,吉姆·哈普曼(Jim Heppelmann)是他们的重要目标,此人是PTC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也是一位在员工心目中备受尊敬的领导。有了这些力量的支持,雷切尔的社区项目就容易开展多了,就连以前对此方案保持怀疑态度的产品经理也纷纷询问能否在项目中加入自己的产品。最后,PTC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信息官和客服部主管全都参与了此项目,原因是罗宾所做的工作已经向他们证明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能为公司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
  其实,从2007年雷切尔想到客户社区这个创意到2010年项目开始实施,3年来这个创意本身并没有多大变化,真正发生变化的是PTC公司。2007年,雷切尔只不过是一个提出新客服方案的普通员工;到了2010年,PTC公司则转化成了一家很清楚该如何平衡部门利益和支持创新型项目的开明公司。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和公司自身都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蓬勃健康。
  
  激活创新推动者的两个方面
  PTC公司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它告诉我们创新推动者的工作并不简单,不是有了创意就能得到支持和顺利实施的。实际上,要想保证创新型项目的成功,他们必须首先得到企业的全面支持才行。
  显然,要造就一个创新型企业绝非易事,你准备好了吗?
  在第七章里,我们讨论过IT部门、管理者和创新推动者如何协作才能共同创建创新型企业。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光靠增权型员工还不够,如果企业文化并不认同其做法,不为其提供资源支持,他们再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PTC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家公司并不缺少资源,但问题是公司文化,或者说管理层一开始缺少参与和支持,这就导致雷切尔和罗宾的项目一拖再拖。还有一种情况和PTC公司相反,在一些企业中,管理层非常善于对创新型项目进行鼓励和指导,但问题是它们可提供的资源支持很有限,从而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来自管理者的支持和企业资源的支持是保证创新推动者取得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任何一方都不得偏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衡量企业创新化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员工的增权程度和行动的灵活程度,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评估工具。根据弗雷斯特对美国企业4364名信息员工的调查,我们按公司、行业和工作内容在这两个方面对员工进行了深入分析。
  1、你是否得到足够授权?2、你觉得行动是否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清晰显示一家企业中潜在创新推动者的能力水平和受挫状态,把两个方面叠加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信息员工可能出现的四种心理状态(见图)。
  无心无力型员工:他们既缺乏鼓励又不够灵活。此类员工位于图中第三象限,占信息员工比例的34%,特点是从不敢使用未经许可的应用程序,也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只会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工作。显然,每家企业都需要认真听话的员工,这个群体很难产生任何创新举动。
  有力无心型员工:他们虽然行动灵活,但缺少创新的动力。此类员工位于图中第二象限,占信息员工比例的14%,包括那些明知企业不允许但仍敢于使用未授权程序解决问题的人。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富有创新意识,但所做的努力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要想让这些员工做出贡献,企业必须努力支持和鼓励他们。
  有心无力型员工:他们能够感到管理者的支持,但缺少行动灵活性。此类员工位于图中第四象限,占信息员工比例的34%,特点是经常受到企业鼓励去解决客户问题,但由于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限制,他们很难提出改善客户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打个比方来说,他们就像一群巧妇,但面对的是要完成无米之炊的难题。要想让这些员工发挥力量,企业应在技术资源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变得更有创造力。
  创新推动型员工:他们既拥有管理层的鼓励支持,又具备高度的行动灵活性。此类员工正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他们占信息员工比例的21%左右,不但善于利用新技术,而且很清楚企业希望他们能利用这种方式改善客户服务。这个群体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创新推动者,例如前文提到PTC公司的雷切尔·尼斯里克、百得公司的罗伯·夏普、康卡斯特公司的弗兰克·埃里森和微软公司的马蒂·科林斯,他们都是典型的创新推动者。
  根据上述分析,要想打造创新型企业,要想在企业内部实现客服创新,要想获得充分支持,努力实现公司成功,你必须建立一套企业文化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资源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创意型员工加入创新推动者的行列。
  
  更多内容请见《创新推动者》原著
  
  [作者简介]
  乔什·贝诺夫
  乔什·贝诺夫是《商业周刊》畅销作品《公众风潮》一书合著者,此书被《广告时代》杂志誉为“营销和媒体界史无前例的优秀作品”。乔什是弗雷斯特公司创意发展部高级副总裁。泰德·谢德勒是弗雷斯特公司IT研究组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具有13年的丰富经验,主要负责研究高级决策者如何管理利用破坏性技术。
  
其他文献
确保管理者所在的管理层级与其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相符,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挑战    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特别是各层级管理者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是一个从未解决的老问题。正如彼得原理所说: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话其实不太准确,员工的不能胜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提升”,责任更多在于人力部门,虽然员工本人未能主动寻求改进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这部分已意识到问
期刊
《企业微博管理手册》    微博刚来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没做好准备;微博很火的时候,很多企业还是没做好准备;我在想,当微博成为传播大势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没有做好准备?  都知道微博是个好东西——知道她改变了历史上所能呈现的全部传播形态,知道她的传播威力跟核变一样魅力无穷又威力无边,但如何驾驭她的威力、如何合谋她的魅力,是很多企业兴趣盎然又举目茫然的事情。  微博之魅,在于她的低成本传播趋势;一夜之间
期刊
【 原著节选 】    当今,对领导力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处可见。几乎每一期《华尔街日报》都有关于著名公司从外部聘请顶尖高管人员的新闻。对领导人才的旺盛需求使得猎头公司生意兴隆。为了能够吸引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咨询公司更是开出了六位数的起薪。像麦肯锡一样,许多咨询公司也都花大量时间制定专门的战略来应对“人才战争”。为了拥有那些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几乎每家著名公
期刊
商业模式这个话题居然几乎是当今商界最热闹的话题之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不无意外的说,本期的推荐榜单是被商业模式和微博主题霸占了的,就个人的阅读喜好来说,我认为《商业的常识》和《企业微博管理手册》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两本书。当然,不是因为它们卖得最好,而是因为前者让我从商业的“根本”去思考,而后者则让我从微博使用的实践中转回到理论去理解网络技术在商业模
期刊
《领导力的真理》  作者:[美]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阅读理由:两位著者基于30年的研究和在领导力测评中得到的100多万份问卷数据,总结出了10个领导力的真理,这10个领导力真理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在任何时代背景和环境下都适用的领导力理念,是领导力的核心所在。领导者掌握了这10条领导力真理,就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在瞬息万变和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 
期刊
《传媒经济学》  『 悦读推荐 』  在数字时代,读者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成本低廉、更生动和更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作者以亲身经历和与多位美国资深媒体人的访谈为基础,告诉21世纪的读者、新闻出版机构的管理者、广告主和传媒业者,应如何面对数字革命,变挑战为机会。    作者: [美]肯·多科特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39.00元    【 名家点评 】  “媒介融合”
期刊
《错觉》    『 悦读推荐 』  我们的生活总是与一种奇怪的错觉相随:我们的眼睛常常不可思议地欺骗自己,我们曾有的刻骨回忆常被自我意识纠正,我们总是自命不凡。在这本人类行为学的经典之作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一些有趣行为——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是什么东西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    作者:[美] 约瑟夫·哈里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28.00元    【
期刊
《传媒经济学》    2009年,新闻出版业的历史看起来似乎将要被改写,就在这一年,新闻出版业经历了预料之中而又前所未有的萎缩。传统的商业模式土崩瓦解,许多出版商试图给这场危机加上一个好听的名字,美其名曰重组、重构或新的战略方向,总之听起来要比“危机”好听得多。  尽管在这场危机中,在美国有至少4000名记者离开了新闻编辑室,然而其他幸存者却没有时间理会“幸存者的内疚感”。他们的报酬缩水,退休奖励
期刊
《引导》    为了提升会议和交流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引入第三方人员来引导会议。在这种方式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引导者(Facilitator)。引导者来主持会议,管理会议的会谈过程,但不参与内容的讨论,也不去评判和影响会议的结果。引导者聚焦在会议如何开得最有效,他不向参加者提供他个人的想法,而是向大家提供系统的、结构化的会谈过程和工具;引导者不会去赞同某个观点,而是要确保每位参与者
期刊
《错觉》    我们很难发现电影里的穿帮镜头。而那些原来没有检测出病变的X光照片,有90%本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肿瘤的存在。我们之所以对这些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区实际上不超过1/4的象限。  一个人走进一间酒吧,他的名字叫做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  没错,就是那个伯特·雷诺兹。只不过那时他还刚刚开始自己的演员生涯,不像现在这样声名显赫。为了不让我的讲述影响你对接下来发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