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引导是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文章从教师更新观念、有效预设、主动倾听、教学机智及引导要保持思维的连续性等方面展开论证,然后以《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一课教学为例,阐释印证其中蕴含的引导意识与引导智慧。
  关键词: 有效引导 教学效益 策略 智慧
  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学引导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较好地提升课堂实际效率。如何实现有效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
  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重知识讲授教学、轻过程与方法、轻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方式,不仅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使自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二、课前必须有有效预设
  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自己对学情的了解,针对和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势,及时产生引导意图,创设引导机智和策略。只有做好课前充分预设,才能在教学中对生成资源进行有效把握与引导,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对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与本质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教学深度与广度。就知识教知识,忽略连接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不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扭曲数学科的本质,失去数学科开设的意义。只有高质量预设,才有教学中的精彩生成。
  三、课堂中主动倾听是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机智地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学,更无所谓进行有效引导了。只有做主动的倾听者,才能有效把握生成资源,使教学更深入。
  四、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根本
  生成资源更难以预设和把握,它是课堂中被激活的学生个体在随着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思考后的创新思维,是更高层次上的动态生成资源。这些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有教育教学的机智,根据生成过程中具体实际情况,机智妥当地创设、利用契机,善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行之有效地学习,有效把握住教学契机,化“腐朽”为“神奇”。
  五、引导要保持思维的连续性
  要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内”进行引导。只有在“最近发展内”进行的引导才是有效的引导,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引导要给学生思考时间。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不会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引导时不要过多提示,更不要重复,这会打断学生的思考。
  引导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思维同步是对学生的呵护与尊重,也是教育规律使然,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也不能或者超前或者落后于学生。
  下面是笔者执教《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一课的过程,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引导意识与引导智慧。
  (一)创设情境,互动游戏。
  教师让学生猜所带一件物品价格,教师只是指明学生所猜价格比实际价格高或低,让学生不断猜想。学生兴趣很高,直到最后猜到价格。教师解释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缩小范围猜价格,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解方程(引发学生思考怎么用这样的方法解方程)。
  (二)提问,探究,发现。
  1.提出问题
  教师:说起方程,同学们已经很厉害了。如这两个方程2x-9=1,x-5x=-6。它们的解分别是多少?学生:第一个方程的解是5,第二个有两个解2和3。教师:很好。那么这个方程lnx 2x=6的解是多少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2.让学生先自行探求,并进行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多少啊?
  学生:老师,应该是2点多。
  教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呢?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函数f(x)=lnx 2x-6在区间(2,3)内有唯一零点。
  (投影函数图像)
  教师:不错,分析得很好。方程的解可以转化为对应函数的零点。那么这个零点究竟是2点多少呢?
  学生:老师,可能是个无理数啊。
  教师:这个想法不错。那么我们能够写出这个精确值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怎么办呢?
  (引导之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处理办法一般是用近似值替代精确值,只要误差在我们要求的范围之内就可以。
  (及时引导,点名思路)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有很强的预设目标和意识,极易产生有效的生成效益和学习效果。有效的引导拒绝平庸和随意,期待教师的匠心,期待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处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引导意识和引导智慧。
  引导是教学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价值引领,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有较好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 初中生写作素养的培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技能训练提升,素养却非一朝一夕可提高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索。作者就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 写作能力 经典阅读 生活素材 技能训练  1.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培养目标经历由能力到素养的变迁,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活动中训练学
会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怎样让学生爱好文学、喜欢写作,说教毫无用处,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学生。  关键词: 写作 生活 诗歌 文言文  一、写作和新闻时事联系  新闻上出现扶老人被讹的报道不止一次了,文以载道,怎样唤起学生的爱心呢?我写了以下诗篇:《扶老人被讹·七古》  扶起老人却被讹,好心“彭宇”①泪成河;已知真假识邪鬼,未辨是非成恶魔;  见难欲救心生怯,恩将仇报身难
摘 要: 低年级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经验,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也没有养成长期观察身边事物从而运用到写作中的习惯,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在学生写作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生活 互动 多说少写 注重修改  教育部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组对于6-8岁儿童的写作提出一个新的教育理论,
摘 要: 在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中,数学成为多数学生“噩梦”,传统数学教学办法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做的是将好的学习方式教授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针对数学文化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研究其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渗透,以期为同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 教学渗透  数学文化就是站在文化角度进行学习,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