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引导说话,协助写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低年级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经验,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也没有养成长期观察身边事物从而运用到写作中的习惯,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在学生写作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生活 互动 多说少写 注重修改
  教育部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组对于6-8岁儿童的写作提出一个新的教育理论,对这些年龄的儿童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主要内容即口头和书面语言,四个方面的能力相结合,是为了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的表达同时提高,共同发展。那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抓住写话的精髓,为将来的写作做好准备呢?值得人深思。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即“把你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我觉得这是低年级写话的一个好题材。春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也被经常用到孩子的写作里,对于孩子来说,似乎这个题目并不难。但是一写春天,孩子们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不能让人满意。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由于年龄因素,低年级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也没有养成将生活代入写作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走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突破写作难关。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新课标”首先提出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头语言交流的时候,因有现场的语境,陈述对象就在身边,借助当时的具体情境和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表达内容易于理解。而书面语言则是通过语言文字,通过符号表述。因此所写的每一个句子的意思必须表达清楚,要通顺、完整、连贯,其语意通过文字加以表达。兴趣与情感是学生说话写话的前提,所以我以《找春天》为主题,带领学生亲身经历大自然。
  春天在人的心目中永远是最好的,春天有温柔的阳光雨露,“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点点生机。孩子们会在春天的怀抱里玩耍嬉戏,与大自然亲切地交朋友。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孩子们意识到,其实春天就在身边,例如河流解冻了是春天,小草发芽了是春天,春天就在身边。通过这些,小学生会觉得有了可写的题材,所谓言之有物,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而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到了写作的乐趣,才能对写作感兴趣,真正爱上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孩子们自身的探索和讨论,从具体的活动中发现春天的脚步,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们的伟大发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这个活动情景中,教师和孩子的互动很重要,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学生,问一些关于春天的问题,让学生自发地发现和寻找,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写作教学的过程需要一唱一和,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合作,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气氛,为枯燥的课堂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拉近师生感情,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
  二、巧妙互动,积累词句
  体验过了生活,积累好了感性体会,接下来就要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学生的表达往往是口语生活化的。回到课堂后,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表达,而是先从积累词句入手,做好说前的准备。我提出的问题是:“你们都知道那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受到鼓励和引导,就会说出他们熟知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例如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燕子归来等。教师在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词语后,可以适当地用这些词语造句,例如:“春天阳光明媚,暖暖的风轻拂面颊,像是春姑娘轻柔的抚摸一样。”
  有了以上的铺垫练习,我开始让学生说春天的发现。学生的发言是无秩序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通过创设自由活跃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学生说出来就值得鼓励。有的会说植物发芽了,有的会说河水的冰雪融化了,有的会说燕子归来了,这些都是孩子们内心的感受,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就是第一手的写作资料。教师在听了学生的话以后,可以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因为发现并不等于就会想象。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例如学生说:“我看见河边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摆着。”我接着他的话题引导:“柳树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有语言,也有情感,春天来了它能不高兴吗?你能想象一下柳树的心情和语言吗?”这样就让学生自由想象。二是引导学生如何用词,把句子说完整,说明白。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是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对于一些用词是一知半解的,教师就需要在学生的词汇积累上下工夫。写作的时候,学生的评价也很重要,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讨论中学习得更快,学到的知识更多,相互促进和帮助,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可这样引导:“你觉得他说的好吗?”“他的哪个词、哪句话用得好?”“你是怎么想象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文章,先不要急着评价,听听学生的意见,最后自己适当地进行总结。
  三、说写结合,分配合理
  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说写结合,先说后写。训练写作的重点不是写而是说,说话有条理,敢于想象,天真童趣充分表达出来,文章就成功一半。将说话的内容都写到纸上,对于低年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主张多说少写的原则,但是并不否认学生多写。至于如何写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需要先让学生讨论怎么写。例如,学生说:“我喜欢先写找春天的时候,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和我的心情又是什么样子的,再写我看到的树木、花草、河流、小鸟,最后写我的感受。”又如学生说:“我想把春天编成童话故事,想象她来到人间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形成不同风格的作文形式。学生讨论怎么写,还有一个好处是使作文趋于结构完整,内容有条理,力争文通字顺。
  四、注重修改,协助成文
  二年级学生要写的作文一般也就写200字,就这样的小短文,在文中需要将句子理顺,有条有理,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不够细致,不会将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所以文中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眼高手低,说的时候很顺畅,但是真正写作的时候就容易犯难,还有语言上的障碍,他们往往词汇量不足,加上思维的不完整,写好的文章就会词句不通顺,文意不明确,甚至有明显的逻辑错误,急于求成,反而没有好的成果。写作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涂涂改改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学生自己写和自己改,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已经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一下子要改,哪那么容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先教会学生如何修改文章,针对整个班级或者一部分相同问题的学生,一同讨论和修改,挑出典型文章,逐字逐句地修改,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修改文章。通过学习,学生自己领会到写作的要领,提高写作水平。
  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就要引导学生先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先思而后语。班集体生活给孩子创造交流合作的环境,好好利用它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在提高头口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写作有“思”与“语”的基础,不再是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杨胜利.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1(08).
  [2]赵嫚.来华留学生身份认同个案研究[J].语文学刊,2013.
  [3]江颖.引发兴趣·锻炼思维[J].现代教学,2009(06).
  [4]施毓敏.低年级作文,兴趣铺路[J].语文学刊,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多阅读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更是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本文立足于大量涌进城市的外来工子女课外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活动、传授阅读方法、建议安排阅读课程、加强家校联系等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外来工子女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外来工子女 课外阅读习惯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对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末。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方式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方式,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对策  教育中不能缺少情感因素,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当前处于认知能
摘 要: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然是一篇立意深刻、感情真挚、充满感人细节的文章,作者认为,除了教会学生技巧层面的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用“灵魂”写作,而记叙文写作中的“苦难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生活与生命,这必然有助于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增强文章生命的深度和厚度。  关键词: 高中生 记叙文 苦难意识  一、“苦难意识”的内涵与阐释  1.“苦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痛苦和灾难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多地农村小学教学依旧保持原状,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运用,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对于此种情况,应当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实施限时讲授,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动手动脑学习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等。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实施限时讲授进行分析与探讨。  
会议
摘 要: 初中生写作素养的培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技能训练提升,素养却非一朝一夕可提高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索。作者就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 写作能力 经典阅读 生活素材 技能训练  1.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培养目标经历由能力到素养的变迁,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活动中训练学
会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怎样让学生爱好文学、喜欢写作,说教毫无用处,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学生。  关键词: 写作 生活 诗歌 文言文  一、写作和新闻时事联系  新闻上出现扶老人被讹的报道不止一次了,文以载道,怎样唤起学生的爱心呢?我写了以下诗篇:《扶老人被讹·七古》  扶起老人却被讹,好心“彭宇”①泪成河;已知真假识邪鬼,未辨是非成恶魔;  见难欲救心生怯,恩将仇报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