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随舞动?情随心动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是最能够表达丰富情感并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形体语言艺术。在此,我结合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特殊学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学生在无声世界中需要感悟艺术、触动情感、激发内心
  (1)感悟艺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心理、性格、人格及行为特征方面时常表现出孤僻、多疑、急躁、自尊心强等特殊心态,在情感表达上给予一种木讷、冷漠的外表映象。反映在教学中,孩子们对那些抽象、空洞的“说”“教”不感兴趣,也难以理解,而富有情感的舞蹈艺术则能以夸张的手法把学生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形象地展示出来,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一部优美的舞蹈作品,学生在欣赏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形体上的美感,通过舞者的肢体、表情、神韵来传递这种动情效应。学生在培养审美情趣的同时,感悟舞蹈这种直观的肢体艺术,逐步疏导情感、协调情绪,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美感效应。
  (2)触动情感。特教学校孩子们接触社会的渠道比普通孩子要狭窄,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美的教育,舞蹈不就是美的化身吗?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两种艺术从创作到展示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由于学生丧失了部分或全部的听觉功能,在舞蹈教学中他们无法通过音乐旋律来准确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把握。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的知觉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两种,当这种知觉达到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容易波动。例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动之以情,以“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聋生的心灵,触动其内心情感。
  (3)激发内心。这些孩子们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具体的动作上,常常在表演时有动作无表情。但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如果缺乏激情,整个舞蹈那就仿佛是一个个小木偶在表演,这种状况对舞蹈主题的表达、舞蹈艺术感染力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小木偶式的表演,使整个舞蹈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呢?经过课堂实践,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激发学生内心的表演欲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舞蹈情感和指导学生丰富舞蹈情感就应成为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有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这就需要老师赋予更多的慧心,一方面,通过讲述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由内唤起所要表达的动作感情,达到自己动情,才能传递到观众内心;另一方面,在感受情感、感受美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培养人文情怀,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演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其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我创编能力相应地得到培养和提高,进一步激发其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
  2.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支持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如果情感氛围不和谐,比如教师表现出冷漠生硬的表情,从而传递了不良的信号,学生也会表达出错误的信息,两者相互影响。其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出个别示范,学生之间达到“以强带弱”相互支持的目的。最后,通过在生活中对学生动态的捕捉,结合学生对舞蹈的感知,从而深入他们内心世界,挖掘出学生真实的情感认知,把这种认知表达在舞蹈中,对学生准确表达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2)合作者。师生之间情感纽带的建立,促使舞台展演中,台上的学生和台下指挥的教师产生“磁场效应”,演出时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达到一种默契,从而发展学生肢体语言的可能性。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时时有灵感,以互动的合作为理念,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教与学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的模式。
  (3)引导者。提问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通过肢体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排练《飞翔》这个舞蹈时,应该表现出憧憬未来的内心激情,可学生的眼神始终是空洞无神的,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然后我就问大家:“你们最高兴的是什么时候?”有学生说:“妈妈来看我的时候。”还有学生说:“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可以吃的时候。”大家的表情顿时有了内容,眼睛里面一闪一闪透着灵气,我拍手叫好,说:“带着这样的表情把刚才这段再来一遍。”她们脑海里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回放,呈现出绝美的表情,我满意了。
  总之,以上观点力求以育人为本,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生活、健全心理。我们的学生在舞台表演时总能博得观众长时间的掌声,这说明他们不负各界爱心,以顽强的生命力冲破了残疾的束缚,向社会展示了他们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扩大了在社会上的影响,点燃了心灵的希望之火,了解了自己的发光点,从而笑对未来,把内心对未来的向往在舞蹈中绽放!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向理想的教师看齐。理想的教师就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那些后进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下面我就针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用爱铺设进步的台阶   后进生缺点、毛病较多,心理特殊,显得不那么可爱,这就
在课堂教学中,“动”指教师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静”是指出于某种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到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
摘 要:本文立足于一所新园的文化建设,从校园文化的前期历程、物化发展到精神继承入手,阐述了在漫漫文化之旅中,只有当幼儿园里所有的成员都自然地浸润在这个环境中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空间;生态;体验  文化是一种浸润,无论是物化形态还是意识形态的文化,都是在浸润中慢慢形成的,校园文化更是如此。那么,作为一所新园,如何浸润文化?  一、校园建筑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摘要:事业单位在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社会提供服务,但由其特殊的建立背景也使得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则是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问题,为此财政部推出一系列的会计准则来督促、约束、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同时为加强自身监管,事业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以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的外在因素问题。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角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词语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发源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学习者词汇储备的多少——当学习者储备了足够的词汇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词汇的时候,也就为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为语文学习搭建好了脚手架。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词语的作用,不仅要让儿童储备足够的词汇量,更要把词语学好、学活。  一、词语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材料,学生(尤
布置文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简单总结,继续写作……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以这一模式普遍存在,周而复始,形成了“学生惧写,教师惧批”的作文教学现状。学生无趣,教师无奈!教师应做些什么让学生的写作活动如涓涓细流流响不歇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源头活水八方来  在学生看来,似乎作文难写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无米可炊”。教师深知,写作活动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是学生未能发现、重视身边的事,忽视
摘 要: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村题材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出于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处于不同时代的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农民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农村农民风貌,表达了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地域文化、时代风貌与个人经历的区别,在创作心理上便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选择在农村题材创作中有重要意义的作家赵树理、高晓声进行纵向比较,探索与把握他们在对
主持人——易友芳(教科室主任):老师们,刚才我们听了吴拥华老师上的四年级下册《母亲的呼唤》一课,大家肯定会有很多感触。现在,我们就以吴老师这堂课为例,围绕“四步促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个主题进行评课。希望大家各抒己见。首先请吴拥华老师说课。  吴拥华“面,我结合导学案对刚才执教的《母亲的呼唤》进行简单的说课。  这堂课是运用州教科院设计的导学案模板,以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八小学(以下简称”我校“)
小学英语课后活动是对任务型课文教学的延伸。英语课后活动课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受到了广大教师及学生们的欢迎。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英语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心智和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