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一般不在于智力高低的差异,而在于在于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还更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一环,可采取的方法有: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则产生内疚、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感,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教科书的阅读、解题答题的方法等,都应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和知识目标的统一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三、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過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总之在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下,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探索,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其他文献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的指导思想,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面广、量大,时间长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能够引
【摘要】高校语言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外语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阵地,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及效能的发挥,是摆在语言实验室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工作。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及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从制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对提高和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管理    高校语言实验室是高校进行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湖南邮政尽管已经认识到激励机制对营销体系的巨大作用,但又无法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激励机制。因此,分析湖南邮政包件业务营销现有问题,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适用的激励机制对于湖南邮政包件营销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邮政包件业务的激励机制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设计出符合公司现阶段情况和战略发展的营销激励机制,科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应学会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能增进师生沟通。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能增进师生沟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学校教育目的看, 理想教师应具备
参加工作以来,自己一直在教学一线教书,接触了大量的学生.教过的每届的学生中,总能遇到一些的问题学生, 如有的学生整天错误频出,无所顾忌;有的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自信不足,瞻前顾后——怎样教育好他们,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这些学生的问题解决不好,则就会从根本上的影响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段时间内,自己曾经很虔诚的向其他教师学习,但我发现自己学来的东西只是皮毛,在别人那里管用的经验,在我
“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电力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现代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关系到国
【摘要】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体育教师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同时,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本文分析当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现状,从而提出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的途径:从备课中细化、落实;从反思中揣摩、提炼;从日常教学中积累、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培养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教学语言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
为能很好地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全优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并适时抓住时机,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去讲解,去展示自己,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变革,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我的教学和听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发展得很快,对环境也是有害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水资源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相关的
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提出音乐活动可以发展人的创造性这一说法。有人举出爱因斯坦的例子,说爱因斯坦是一个杰出的创造性天才,同时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也颇有造诣。南美有些国家曾作出关于此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受过早期音乐熏陶的婴儿比未受过音乐熏陶的婴儿智力的发育早,对周围感兴趣,创造能力强。”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在人脑研究中揭示的人腦两半球功能的秘密,又为这一说法提供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