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体育教师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同时,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本文分析当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现状,从而提出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的途径:从备课中细化、落实;从反思中揣摩、提炼;从日常教学中积累、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培养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教学语言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共性功能。除此之外,它本身还有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简短深刻的语言,不仅能直接讲明动作的要领和技术要求及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而且还影响着学生后期的练习。可是在很多人的眼里,都将这些形容在了语文的课堂上,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不用启发,不用引导,一个哨子,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更不用谈什么语言修养了。其实,不管什么课程都是师生共同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语文、数学课如此,体育课也同样需要教师要将内在的知识和自身的技术技能,化为语言(包括动作、表情)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启发,从而达到掌握技术、技能,提高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业务基础,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若只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缺乏艺术表达能力,不知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生动、简练地表达给学生,激发起他们对运动锻炼的渴求,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下降。
1.現状
常听到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胸前挂着哨子,嘴里喊着号子,只会蹦蹦跳跳、不会说说道道”形容体育老师。也“经常看到体育老师们这样备课“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长久下来备课书上就写了无数个“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却从来没有写明自己是如何讲解示范的、如何讲解游戏规则的。而作为体育老师我深感悲哀,而且大多数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很注重肢体语言(技术动作的优美示范等),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更有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作示范,其实不然。而由于工作性质影响,体育老师本身在词汇量的积累上就非常的匮乏,再加上备课对语言表达的忽视,更加造成了问题严重性。就当前情况看,体育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语言的组织和口头表达的问题。
2.对策
2.1改善备课,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备课中细化、落实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它是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着动态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更容易分散。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上好课,不仅要求教师示范动作准确、大方、优美,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作为教师,提高这些能力和技巧首先应该从备课入手。第一,课的开端和过渡:成功的开讲导语,往往会给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过渡性语言,即上下衔接,是上课成功的关键。实践发现大多数的体育老师都对体育课中过渡性语言的提炼不够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生硬、不流畅,更多的是命令学生接下来做这个,再继续做那个,学生盲目地跟随教师练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因此,我认为在体育备课中提炼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课中讲解和提问:在备课中,对于动作或游戏规则的讲解不应简单的“讲解”两个字带过,而应写明思考自己将会如何讲解这段动作技术,需要提些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练习的,并能在课前反复的试说。曾听专家提到:一节非常优秀的体育课,只简单地提了四个问题就串联全课完成练习。第三,课的总结:一堂理想的课,不仅要“善始”,而且要“善终”。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求开始能引人入胜,课中有高潮迭起,而且要求结尾余味无穷。
2.2注重反思,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反思中揣摩、提炼
作为体育教师,在语言的修养上必须具备示范性、形象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表达的要求比平常讲话要高的多。要求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度,语调要富于变化;其次要求语言要丰富优美,形象生动;再次要求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语法规范,前后连贯,言之有序。
每个学科都是由名词概念构成其知识体系的,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首先应尽量用名词术语,不要随便使用地方方言,特别是对各种概念、技术原理、健康原理、养生之道、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的讲解,要论点精辟、准确,语言要力求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教师可以把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的语言浓缩、以精粹简练的语句或概括成口诀或单字的口诀,再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讲解、巧妙的比喻,对动作进行声行并茂的刻划、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教前滚翻时,可以说“团身如球形,低头快滚动”。
总总以上要求,这都需要教师要注意平常教学中对语言的提炼、炼字炼句,善于吸收,善于旁征博引,善于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讲解,措词组织都必须反复练习和推敲。经常学习、模仿对于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贴切有着极好的帮助。教学设计固然重要,但反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与组织更是有待更多教师的关注与研究和从中磨练,
2.3加强学习,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日常中积累、运用
体育课空间范围大,干扰因素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况且人的注意力指向集中到某一点时间不会太长。针对这种状况如不加以引导和调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合理地运用不同音调和节奏的语言,发挥语言的感染、激励作用加以调控,巧妙、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量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融会贯通。除了在备课和反思中提升外,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积累、运用。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学会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将自己真正的置身于学生之间。
作为体育教师同样要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科学杂志、中外名著,善于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不断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的头脑,做到善于积累、有备无患。使自己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上有一技之长,在理论内涵上更不逊色。
其次,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听广播,跟播音员学;看电视,跟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听观摩课,跟其他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师学。学语言,还包括向学生学,向自己的教育对象请教。一方面,可以向普通话说得标准,语调语速掌握好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有人曾在两所中学近800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你欣赏哪种教学风格”一问时,选择“照本宣科”的占2.2%,“慷慨激昂”的占5.8%,“娓娓道来”的占4.7%,“细密严谨”的占11%,“循循善诱”的占22.7%,“幽默诙谐的”占39.9%。由此可见,学生最欢迎的是幽默的语言风格,学生的要求便是教师的努力方向。再次,要向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体育教师如能有古文底子那是件完美的事情,“唐诗”、“宋词”、“汉文章”都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灿烂的瑰宝。教师要善于从我国古典诗文中吸取语言的精华,多储存,底蕴足,教学时才会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大放光彩。特别要注意选一些典范的文学作品着重研究,仔细品味,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灵活地借鉴其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之处,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俗语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要想保证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必须以良好的语言组织感染激发学生。而新课程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课本、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这么简单,更需要一批会思考、会表达的优秀的老师。注意培养教学语言能力和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将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加强语言能力培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应是我们体育教师不断进取的方向。也只有不懈地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活跃氛围的课堂中锻炼身体,享受体育娱乐功能,最大限度的领悟体育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利.课堂教育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2.
[2]宁射贵.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3]张厚学.体育教学中语言组织的重要作用[J]. 体育学刊,2008.10.
[4]梁勇.体育教师语言修养的几个方面[J].中国学校体育,2005(6):18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培养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教学语言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共性功能。除此之外,它本身还有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简短深刻的语言,不仅能直接讲明动作的要领和技术要求及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而且还影响着学生后期的练习。可是在很多人的眼里,都将这些形容在了语文的课堂上,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不用启发,不用引导,一个哨子,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更不用谈什么语言修养了。其实,不管什么课程都是师生共同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语文、数学课如此,体育课也同样需要教师要将内在的知识和自身的技术技能,化为语言(包括动作、表情)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启发,从而达到掌握技术、技能,提高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业务基础,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若只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缺乏艺术表达能力,不知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生动、简练地表达给学生,激发起他们对运动锻炼的渴求,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下降。
1.現状
常听到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胸前挂着哨子,嘴里喊着号子,只会蹦蹦跳跳、不会说说道道”形容体育老师。也“经常看到体育老师们这样备课“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长久下来备课书上就写了无数个“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却从来没有写明自己是如何讲解示范的、如何讲解游戏规则的。而作为体育老师我深感悲哀,而且大多数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很注重肢体语言(技术动作的优美示范等),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更有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作示范,其实不然。而由于工作性质影响,体育老师本身在词汇量的积累上就非常的匮乏,再加上备课对语言表达的忽视,更加造成了问题严重性。就当前情况看,体育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语言的组织和口头表达的问题。
2.对策
2.1改善备课,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备课中细化、落实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它是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着动态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更容易分散。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上好课,不仅要求教师示范动作准确、大方、优美,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作为教师,提高这些能力和技巧首先应该从备课入手。第一,课的开端和过渡:成功的开讲导语,往往会给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过渡性语言,即上下衔接,是上课成功的关键。实践发现大多数的体育老师都对体育课中过渡性语言的提炼不够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生硬、不流畅,更多的是命令学生接下来做这个,再继续做那个,学生盲目地跟随教师练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因此,我认为在体育备课中提炼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课中讲解和提问:在备课中,对于动作或游戏规则的讲解不应简单的“讲解”两个字带过,而应写明思考自己将会如何讲解这段动作技术,需要提些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练习的,并能在课前反复的试说。曾听专家提到:一节非常优秀的体育课,只简单地提了四个问题就串联全课完成练习。第三,课的总结:一堂理想的课,不仅要“善始”,而且要“善终”。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求开始能引人入胜,课中有高潮迭起,而且要求结尾余味无穷。
2.2注重反思,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反思中揣摩、提炼
作为体育教师,在语言的修养上必须具备示范性、形象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表达的要求比平常讲话要高的多。要求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度,语调要富于变化;其次要求语言要丰富优美,形象生动;再次要求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语法规范,前后连贯,言之有序。
每个学科都是由名词概念构成其知识体系的,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首先应尽量用名词术语,不要随便使用地方方言,特别是对各种概念、技术原理、健康原理、养生之道、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的讲解,要论点精辟、准确,语言要力求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教师可以把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的语言浓缩、以精粹简练的语句或概括成口诀或单字的口诀,再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讲解、巧妙的比喻,对动作进行声行并茂的刻划、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教前滚翻时,可以说“团身如球形,低头快滚动”。
总总以上要求,这都需要教师要注意平常教学中对语言的提炼、炼字炼句,善于吸收,善于旁征博引,善于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讲解,措词组织都必须反复练习和推敲。经常学习、模仿对于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贴切有着极好的帮助。教学设计固然重要,但反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与组织更是有待更多教师的关注与研究和从中磨练,
2.3加强学习,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日常中积累、运用
体育课空间范围大,干扰因素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况且人的注意力指向集中到某一点时间不会太长。针对这种状况如不加以引导和调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合理地运用不同音调和节奏的语言,发挥语言的感染、激励作用加以调控,巧妙、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量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融会贯通。除了在备课和反思中提升外,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积累、运用。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学会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将自己真正的置身于学生之间。
作为体育教师同样要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科学杂志、中外名著,善于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不断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的头脑,做到善于积累、有备无患。使自己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上有一技之长,在理论内涵上更不逊色。
其次,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听广播,跟播音员学;看电视,跟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听观摩课,跟其他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师学。学语言,还包括向学生学,向自己的教育对象请教。一方面,可以向普通话说得标准,语调语速掌握好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有人曾在两所中学近800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你欣赏哪种教学风格”一问时,选择“照本宣科”的占2.2%,“慷慨激昂”的占5.8%,“娓娓道来”的占4.7%,“细密严谨”的占11%,“循循善诱”的占22.7%,“幽默诙谐的”占39.9%。由此可见,学生最欢迎的是幽默的语言风格,学生的要求便是教师的努力方向。再次,要向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体育教师如能有古文底子那是件完美的事情,“唐诗”、“宋词”、“汉文章”都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灿烂的瑰宝。教师要善于从我国古典诗文中吸取语言的精华,多储存,底蕴足,教学时才会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大放光彩。特别要注意选一些典范的文学作品着重研究,仔细品味,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灵活地借鉴其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之处,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俗语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要想保证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必须以良好的语言组织感染激发学生。而新课程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课本、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这么简单,更需要一批会思考、会表达的优秀的老师。注意培养教学语言能力和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将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加强语言能力培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应是我们体育教师不断进取的方向。也只有不懈地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活跃氛围的课堂中锻炼身体,享受体育娱乐功能,最大限度的领悟体育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利.课堂教育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2.
[2]宁射贵.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3]张厚学.体育教学中语言组织的重要作用[J]. 体育学刊,2008.10.
[4]梁勇.体育教师语言修养的几个方面[J].中国学校体育,200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