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为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各科教师都在努力发掘和创新更完善的教学策略。纵观现代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微课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带领者,笔者将从实际出发,对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策略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73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对此,教师要积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创新教学形式,并运用现代化的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生物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促使学生能够在微课学习模式引导下,感受课堂的乐趣,并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效率,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更高。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动力,是学生生物综合素养一直难以得到切实提升的重要原因。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消极,容易出现走思、开小差等情况,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认为生物是副科,因此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他们在生物学习方面投入精力相对较少。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理性思维较差,在学习生物过程容易感到困惑,虽然也有努力学习,但是进步不够明显,因而很容易造成学习动力消退[1]。
  2.课堂缺乏启发互动
  新课程改革方案中强调,要打造师生、生生互動的课堂,只有贯穿着交流互动,才能够促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仍然会占据着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整个学习氛围会变得沉闷僵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切实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使学生吸收知识的动力不断增强,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切实发展[2]。
  3.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心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并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但是部分教师没有能够紧跟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在面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上,一时难以接受。例如微课教学,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制作、创新等活动容易感到艰难,还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二、运用微课开展生物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其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就会越广,对于知识的吸收效率也会更高。微课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学生在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观看,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知识点,并录制成微课,安排学生自主观看,并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生物综合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3]。
  2.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
  传统生物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大多是集中在课堂上,而且课上时间转瞬即逝,教师所讲的所有知识点,并不能全部被学生吸收。微课视频有着重难点突出的特点,因而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的知识薄弱项,并做成微视频,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以达到高效吸收知识的目标。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经典例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教师的解题思路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把握。
  3.有利于创新生物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生物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育教学模式稍显单一和乏味,微课的引入,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打破了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有效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效率,大大提升了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途径,并且丰富了学生吸收知识的途径[4]。而且,微课引导下的生物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单边教学,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这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就像吹入了一阵清爽的风,促使整个教育活动都变得富有生机。
  三、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1.充分备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前,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分析学生的综合生物水平,然后预设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据此录制微课,安排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期间,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来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还可以找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从而使课堂上的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细胞》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预设出学习目标:了解细胞的发现史;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然后据此录制微课,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找到目标内容,熟悉知识内容,学生还可以标注出疑难问题,带到课上,和教师共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
  2.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攻克重点难点
  微课具有重难点突出的特点,可以简洁明了地向学生展示本课所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微课引导,为学生展示思考问题,促使其能够将所学重点、难点知识更好地消化吸收。
  以“软体动物”为例,要提前了解到,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学习难点是: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了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观察河蚌和扇贝的内部结构,并使其思考如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靠什么结构运动?(3)靠什么结构呼吸?然后总结河蚌和扇贝具有哪些特征。在系列问题带动下,学生的自主能力会增强,探究意识也会不断得以提升和发展,进而根据教材,总结出软体动物的特点: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在本节课中教师灵活运用微课,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效率越来越高。   3.知识拓展,丰富初中生物教学资源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知识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教材中的内容,仅仅是一个大体框架,其实还有很多细碎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效把握,深入了解。为了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促使学生能够吸收了解到更多更精彩的生物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产物”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出问题:你知道绿色植物如何从外界获得物质能量的吗?绿叶在光下制造了什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使学生能够概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并能够写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当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例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等等。当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拓展和加深,其学习资源会更加丰富起来,对生物的探究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运用微课进行知识资源拓展,也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备课、搜集与整理资源过程中,能够有效获得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4.课后复习,促使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复习活动是促使学生吸收知识、深化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手段,为学生出示重点复习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探究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复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近视与远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為学生制定如下复习目标:说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预防近视发生的措施;了解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曲度大小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通过微视频的形式,把琐碎知识点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吸收和理解。
  此外,微视频中还可以对一些经典的问题进行讲解,促使学生能够把握学习思路,提升解题效率。例如在学习完“动物行为特点”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快速返回巢穴,不一会,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它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是:A.动作;B.气味;C.声音;D.动作,声音,气味。诸如此类的题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全面提升课后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微课教学手段可以灵活地运用于课前、课堂和课后,在微课教学模式带动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吸收知识内容的效率,增强教师的授课能力,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并使得师生间的互动频率越来越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学英.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9,639(19):89.
  [2]爱理.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生物——谈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5):95.
  [3]何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4]曾琦.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5]木尼拉·阿依坦.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88-289.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难点。如何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成效,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就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在文言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成功和失败的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旨在寻找到更适合农村基础薄弱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15-1 
摘要:现如今我国现代化建设在不断的加快,相比于前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质的飞跃,这些发展都是因为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够尽早的实现。现在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工作中,已然成为我国最为推广的方法,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摘 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尤其是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联系学生具体生活实践,开发和实施具有“整合性”特征的“行知科学”校本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放”到具体的生物学“事件”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生
摘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关于教学论的核心,这一核心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中职语文老师应该在综合活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方法,处理好“教”“学”“做”之间的关系,开展好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有效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职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人,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在教材解读和课标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辅助,促进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教育背景,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探究了应用和落实的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语文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对发展学生语文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
摘要:科技时代的发展,伴随教育改革的推进,将大量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引进了高中课堂,思维导图正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效果较为显著的手段。作为能够将人类的放射性思维更直观形象表达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通过语言、符号、图形、颜色等等因素的融合,优化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在各学科中广泛应用,但是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亟需教师们实践研究。[1]  关键词
摘要: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梳理了现阶段在家、校、社三方面中学生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以心育教育工作为途径,探索出了家、校、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模式,促进学生与家长在心理方面共同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校社;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由学校、社会和
摘要: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途径。当前,教师布置作业大多着眼于知识的机械训练,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做作业不感兴趣,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久而久之,作业布置成了教师教学环节中的一块“鸡肋”,不布置不行,布置了收效又不大。基于这一现状,笔者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适量性、层次性、合作性几个层面,对英语作业设计做一些探讨。
摘要: 本文从“椭圆定义”入手剖析教材,发现学生认知“疑点”。借助HPM微课进行教学重构,意在通过数学史渗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把握数学本质,达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数学本质;HPM微课;核心素养;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056-1      一、反思教材,發现教学难点  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