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初探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式教学”是一种转变数学教学理念、变革数学教学方式、改变数学教学现状的区域整体性数学教学改革,简称“变式教学”或“三变教学”。
  “变式教学”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将理性认识转化为生命体验,将书本学习变为实际操作,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智慧转化为个性和习惯的教学方式。
  “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其一,可变性或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象、条件、情境等因素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其二,差异性或个性化。“变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其三,转化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将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学生智慧的全面发展;其四,生成性。教学既是过程性的,更是生成性的。
  一、课题研究意义
  1.学生学习角色的重构与转换,丰富了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经历知识体验者、知识接受者、知识反思者、知识发现者、知识创造者等角色的转换。“玩数学”是将学生作为体验者,并将学生放在体验学习各要素之首。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其一,体验学习是过程,不是结果,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其二,体验学习是运用辨证方法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既要积极体验,又要反思观察,既要经历具体体验,又要实现抽象概括;其三,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传统教育把学习局限于书本、教师和课堂,而体验学习强调个人与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其四,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关键在于实现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的转换与重叠,并把学习定义为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
  2.数学“变式教学”,使沉闷的数学学习焕发了生机
  “变式”是教学理念、方式的变革与重构,通过“变式”,数学由枯燥变为有趣,由知识教育变为智慧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知识不是智慧,通过“变式”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变式”是实现“转趣促学”,知识活化的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沿着“讲→学→练”进行的,“变式教学”则在“玩”中以新的结构推进:“玩中学数学→学中玩数学→玩中用数学→用中玩数学”。
  “變式教学”需贯穿三个层面:
  兴趣层面,是“吸引——乐学”:“吸引”是指教师营造学习气氛,创新教学方式;“乐学”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学”数学;
  能力层面,是“浸润——活用”:“浸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的延伸,将数学“科普”化;“活用”是学生兴趣盎然“用”数学;
  创造层面,是“开放——创新”:“开放”是给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放飞思维、自由思想、体验超越。
  二、“变式教学”的操作流程
  “玩中学数学”阶段——再现生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找寻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中玩数学”阶段——呈现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分组操作活动,体验数学魅力;
  “玩中用数学”阶段——创设游戏活动,蕴藏数学奥秘,运用数学知识,探寻数学规律;
  “用中玩数学”阶段——运用数学规律,开展数学游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学文化。
  三、“变式教学”的实现方式
  1.兴趣入手,“玩中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兴趣,是让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第一步。我们出台《江岸区小学“三化”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兴趣为主线”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核心。
  (1)竞赛
  竞赛,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学生竞赛要求形式、方法多样:可以是团体(小组)赛,也可以是个人赛;可以是抽签答题,也可以是抢答;可以是书面答题,也可以是口头答题。
  (2)讲故事
  将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观察
  观察力是小学生需要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课本来学习数学,强化“数”与“形”的关系。
  (4)动手操作
  操作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操作与制作是一种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的活动,它体现数学课“玩中学”的特质。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几何”,设计让学生去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等实践活动。
  (5)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指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并从事这一角色相应的活动。游戏中所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所熟悉的,如在“小小玩具店”,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2.能力为先“玩中用”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使人明智”是数学文化价值的一个体现。在古希腊,人们对“数学有用”就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柏拉图说,“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数学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刘徽的《九章算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名著。
  江岸区小学教研室组织学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小学趣味数学读本》《小学数学体验式作业范例集》等。读本中有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漫画、数学趣题……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还有些学校开发了“用数学”校本教材,如育才小学的《SX开发》、育才二小的《动感数学》、光华路小学的《光华智趣数学读本》等,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由“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学以致用”,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数学,而且动手“做”数学、潜心“用”数学。   3.开放创新“玩中悟”数学——领悟到数学的真谛
  在很多有趣的活动中,数学才是真正的主角。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不少人玩起来乐此不疲,其实玩的是数学。玩数学,是休闲娱乐,又是思维体操。有些看来无法解决的小问题,通过“玩”,常常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几年来,全区小学致力于“玩数学”的研究。通过“数学节”“数学周”“数学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放飞思维、自由思想、体验超越,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还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关注、感受周围的变化。如通过撰写数学日记,记录数学学习、生活经历中的点滴……
  “变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兴趣吸引、文化浸润、开放激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创新,是“转趣促学”,知识的活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价值,领悟数学真谛,真正爱上数学。
  四、成果及创新
  “变式教学”提高了数学教育实效,推进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和学科文化建设;引导全区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促进了全区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加强了区域小学数学学科建设。
  “变式教学”是针对江岸区的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这里讲的创新不是“真”创造,是“类”创造,是一个“超越过程”。成果的创新如下:
  1.提出了“变式教学”与“玩数学”的思想
  本研究着重数学的教学理念、方式的变革,提出“变式教学”的三个层面:即兴趣层面、能力层面和创造层面,通过“玩中学数学、玩中用数学、玩中悟数学”来实现。
  2.提出了数学“变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及操作结构
  总结出了新的推进数学教学的结构序列,即“玩中学数学——学中玩数学——玩中用数学——用中玩数学”。指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兴趣、能力和创造三个层次的提升。
  3.形成了區域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建设的推进方式
  一方面,我们以数学学科基地校为龙头,借教育联盟分片教研、典型课引路等方式进行区域整体推进。另一方面,我们把数学学科特色建设的推进方式有效嫁接到其他学科,共评选出28个“学科特色校”,促进了区内各小学各学科的均衡优质发展。
  4.建立了帮助学生“玩数学”的校本课程和文化阵地
  育才小学等数学学科基地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玩数学”微课程,让学生在微课程中“玩好数学”;育才二小校园内的“数学园地”、“数学长廊”,让学生玩数学游戏,读数学家故事。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  因此,对于教育的改革,家长、教师、学生等都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层面,无一不试图通过改革寻找教育的出路。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钟祥市实验小学从有历史记载开始,就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希冀通过教育的改变,带给社会乃至国家福祉。  拐点  一种改革究竟要追求什么,塑造怎样的人?这不仅是改革者的自我追问,也是一个时代的叩问。  2001年,在全国
从“精确狙击步枪”到“先进狙击步枪”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先进狙击步枪”(Advanced Sniper Pifle,简称ASR)项目自2017年开始启动,该项目是特种作战司令部轻武器和弹药更新换代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计划升级的武器项目还包括第三代特种作战部队M4步枪上机匣升级项目(URG-I)、中距离导气式步枪(MRGG)和轻量化中型机枪(LMG-M)等。除武器外,所配用的光学瞄准具、弹药及其
从教这么多年来,每次自己上课或者听同行的研究课、优质课,最尴尬的莫过于教师在上面热血沸腾地讲,下面的学生冷若冰霜,完全不回应。这问题若出现在常规课,教师忍一忍,或者冲学生发一顿脾气,也就过了。但当同行教师、各级领导、教研员拿着听课本走进自己的课堂,那上课教师真的很抓狂。  刚从教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难堪局面。在我的英语课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而另一些学生好像事
意大利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改进的伯莱塔BM59步枪。该枪除弹匣、两脚架、托底板、枪口消焰器等与M1伽兰德步枪有差异外,在准星后方还增设了折叠式枪榴弹瞄具第9名和第8名:日本五式半自动步枪  “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美国人是这样看待日本在二战后期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的五式试验型半自动步枪的。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M1伽兰德步枪产量很大,但仿制品并不多,除五式步枪之外,一般认为只有1950年代应北约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必需的三个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应对课堂生成的三种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成性问题  要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种子萌芽的三个条件,从理论上讲,应该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也就是说,运用六个装置(一般采用罐头瓶进行实验),让学生
TM44冲锋枪  1943~1944年,两名游击队枪匠设计出TM44冲锋枪,他们是特米亚科夫(Temyakov)和亚科夫·阿布拉莫维奇·门金(Yakov Abramovich Menkin)。  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不久,特米亚科夫毕业于基辅坦克学校并获得二等军衔技师称号。在明斯克的战斗中,他因受伤而被俘,后来设法逃离,加入当地的一支游击队,成为游击队的一名枪匠。苏联游击队枪匠特米亚科夫左为苏联游
诗词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诗词浩如烟海,蔚为壮观。诗词为我们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尚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感悟历史真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让诗词导入成为新知触发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吸引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科学的评价方法能明晰教学思路和方向,促使教学良性发展。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容来说,探讨评价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地说,目前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期选编的两篇稿子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希望能引发老师们更广泛地实践和讨论。  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用教学观指以语用为本体,将语言文字运用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把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
《10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数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教学《10的认识》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找朋友》(手拿数字的娃娃,边唱边做动作),再让学生指认自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课堂之前,应该如何与文本对话呢?现结合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选入的《桂花雨》一课,谈谈教师“对话”文本的三个视角。  一、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由于作者个人经历,情感价值观及所处时代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