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但深刻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必需的三个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应对课堂生成的三种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成性问题
  要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种子萌芽的三个条件,从理论上讲,应该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也就是说,运用六个装置(一般采用罐头瓶进行实验),让学生探究三个变量(水分、空气、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设计控制“温度”这一环境条件时,各小组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小组建议给两个瓶子分别加冷水和热水,这样温度就不同了;有的小组建议采用保鲜膜包裹的办法控制温度。很明显,这两种方法都有问题。运用第一种方法,热水很快会冷却,导致两个瓶子中的温度趋同,变量自然消失;运用第二种方法,对于一个小小的瓶子来说,包裹与不包裹,温差并不大,况且包裹后可能导致两个瓶子中的不一样,从而出现两个变量,这种方法显然也不可取。
  从学生的设计思路来看,他们清楚地知道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个装置的温度要不同,但他们提出的方案要么温差很快会消失,要么温差太小,难以达到实验目的。如何解决这个生成性的问题呢?教师看见一名学生桌上放着一瓶矿泉水,灵机一动,顺手拿起来,问:“如果老师想喝冰矿泉水,你们有什么办法呢?”“放冰箱里啊!”学生齐声回答。随即,他们明白了,对照实验中可以把一个瓶子放在冰箱里,另一个放在橱柜里。生成性问题和难题迎刃而解。
  当课堂中出现生成性问题而学生思维又出现瓶颈时,联系生活实际,是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在互动中解决生成性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及时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问,拓展思维。
  先来看看课堂中“水分组”的展示。“我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我们认为设计这个实验时,除水分条件不同外(也就是说1号瓶不洒水,2号瓶给一定的水分),温度条件和空气条件应该相同并且适宜。”立即有学生质疑:“一定的水分是多少?”到底多少水合适呢?生成性问题出现。考虑到空气的多少也是用水量来控制的,教师让学生把这个争议先放一放,等另一个小组展示完后再回头看“一定”是多少。
  再来看看课堂中“空气组”的展示。“我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空气。我们认为除了空气条件不同以外(也就是说给1号瓶充足的空气,2号瓶空气不充足),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都应该相同并且适宜。我们准备给两个杯子洒同量的少量的水,然后用保鲜膜包住2号瓶,使杯子里面没有空气,1号瓶不包,最后将两个杯子都放到橱柜里。”“用保鲜膜包住,杯子里面就没有空气了吗?”另一组的学生马上质疑。教师及时表扬了质疑的学生,并让大家思考:用保鲜膜包住后,瓶子里有没有空气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不难知道:包住后,瓶子里仍然有空气,只是比不包的那个装置空气少了一些;这样设计实验,对比不明显。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2号瓶里的空气不充足呢?有一名学生提议抽成真空。大家眼前一亮,都说这个方法好。“啊,如果有抽气棒,这个方法实在是棒极了!”教师采用肯定加否定的方式指出了这种方法的不可操作性。
  学生的思维一时陷入了困境。教师适时点拨:“有没有会游泳的同学?将头完全浸没到水中之后,有什么感觉?”“很闷,呼吸困难。”一名学生抢答。“为什么会呼吸困难呢?”教师轻描淡写地问。“缺氧。”大家恍然大悟,马上想到,将2号瓶里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空气就不充足了。
  大家都兴奋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科代表却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给1号瓶加少量的水,2号瓶加过多的水,虽然解决了空气的问题,但水分也成了变量,这就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了。”这刚好回到了上面预留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一定”的标准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不然空气就不充足了。
  教学中,当生成性问题出现后,教师既不急于给出结论,也不置若罔闻,而是给足时间,鼓励学生相互质疑,充分互动,产生思维碰撞,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生成智慧的火花,最终突破了难点。
  三、在错误中解决生成性问题
  错误是发现真理的必由之路。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偏差和错误。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灵活机智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教学中,学生根据经验对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作出假设时,除了教材中探究的水分、空气、温度以外,很多学生认为光、土壤也会影响种子萌发。面对生成性问题,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假设,而是在完善实验方案环节,在表格中(如下)多给出了一个5号装置(按:把6个装置中完全相同的那一组,也就是三个条件都满足的一组合并,就变成了4个装置,教材中就是按4个设计的),让学生选择除水分、空气、温度以外还想探究的环境条件,通过设计方案、亲自探究之后再得出科学的结论。
  一个星期后,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设计了光照组的学生汇报:将5号装置用黑色塑料袋包裹后,种子也萌发了,可见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设计了土壤组的学生汇报:有土壤和无土壤的种子都萌发了,可见土壤也不是种子萌发必要的环境条件。
  这一过程中,当学生因错误认识而出现生成性问题时,教师没有急于把学生引向教材,而是利用生成的错误资源,通过增加实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我们强调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成、巧妙地处理生成,并不是要忽视预设。科学、合理、有效的预设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只有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有弹性的教学预案,才能在面对生成时不惊慌失措,并运用生成成就精彩的动态课堂。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第七单元第一课。笔者以本课教学为例,谈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设问激趣  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否则,教学就会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状态。  教学中,教师先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安详地停在涅瓦
传统作业的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相对于传统作业,体验式作业更凸显以下特质:  1.主动参与。传统作业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几乎成了作业的傀儡,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几乎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创造力。而体验式作业则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因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中的“乐”既
《桥》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突出两点:一是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二是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笔者以此为例,谈谈“三三六”和乐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境创设,导入学习  导入新课分两步: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  开课伊始,教师播放
武汉市交通学校(以下简称“交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连续5年突破了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近六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获奖等次及数量均在全省中职学校名列前茅。近几年,除升入高校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被优质企业预订一空,呈现出“进出两旺”的局面。简玉麟说,交校办学追求的是质量、规模和效益协调发展,
摘要:为了解制剂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其需求,对辽宁省的2所职业院校药剂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中采用信息化与传统的融合式教学,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现状;需求;制剂技术;中药生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6-0083-02   中药生产技术是药加工相关专
所谓“343”教学模式,即“三案并举,四步推进,三法联用”。其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下面以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谈谈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三案并举  “三案”指融“教案、学案、测案”于一体的导学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预习案、探究案和检测案。  预习案分为“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两部分。“教材助读”包括“走近作者”、“创作
中国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  因此,对于教育的改革,家长、教师、学生等都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层面,无一不试图通过改革寻找教育的出路。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钟祥市实验小学从有历史记载开始,就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希冀通过教育的改变,带给社会乃至国家福祉。  拐点  一种改革究竟要追求什么,塑造怎样的人?这不仅是改革者的自我追问,也是一个时代的叩问。  2001年,在全国
从“精确狙击步枪”到“先进狙击步枪”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先进狙击步枪”(Advanced Sniper Pifle,简称ASR)项目自2017年开始启动,该项目是特种作战司令部轻武器和弹药更新换代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计划升级的武器项目还包括第三代特种作战部队M4步枪上机匣升级项目(URG-I)、中距离导气式步枪(MRGG)和轻量化中型机枪(LMG-M)等。除武器外,所配用的光学瞄准具、弹药及其
从教这么多年来,每次自己上课或者听同行的研究课、优质课,最尴尬的莫过于教师在上面热血沸腾地讲,下面的学生冷若冰霜,完全不回应。这问题若出现在常规课,教师忍一忍,或者冲学生发一顿脾气,也就过了。但当同行教师、各级领导、教研员拿着听课本走进自己的课堂,那上课教师真的很抓狂。  刚从教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难堪局面。在我的英语课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而另一些学生好像事
意大利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改进的伯莱塔BM59步枪。该枪除弹匣、两脚架、托底板、枪口消焰器等与M1伽兰德步枪有差异外,在准星后方还增设了折叠式枪榴弹瞄具第9名和第8名:日本五式半自动步枪  “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美国人是这样看待日本在二战后期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的五式试验型半自动步枪的。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M1伽兰德步枪产量很大,但仿制品并不多,除五式步枪之外,一般认为只有1950年代应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