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诗词浩如烟海,蔚为壮观。诗词为我们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尚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感悟历史真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让诗词导入成为新知触发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授《秦的统一》时,课堂导入引用李白的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用诗导入之后,设计这样几个问题:秦王为什么能够扫六合?秦王扫六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这些措施对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看法就会跃然纸上。又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引用曹操“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进行导入,学生仿佛亲身感受到了诸候割据、群雄逐鹿、田园荒芜、人烟罕见的悲惨场景。然后结合《三国演义》第一回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思想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东汉末年政治经济概况如何?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意义是什么?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历史的倒退吗?通过问题把诗词与新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让诗词成为学生精神阵地的制高点。诗词是中华历代先贤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他们开拓创新,永不言弃;他们同仇敌忾,誓死卫国;他们恪守节操,勤劳勇敢;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公而忘私的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少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古圣今贤是历史课不可回避的人物,教师在讲课时,恰到好处地引用他们的事迹和诗词,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奋斗、去效仿。
  让诗词成为理解历史知识的突破点。利用历史诗词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长征时,我引用毛译东的《七律——长征》设计了以下问题:红军为什么长征?长征会遇到哪些困难?长征的路线如何? 诗词赞扬了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结合自身实践,我们怎样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结合课文和诗词,学生们合作探究学习,感悟了红军长征精神实质,明白了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在学习和生活上以长征精神为指南,克难奋进,开拓创新。
  把诗词巧妙适时地引入历史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陶治学生的情操,完善复习备考,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他文献
《桥》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突出两点:一是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二是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笔者以此为例,谈谈“三三六”和乐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境创设,导入学习  导入新课分两步: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  开课伊始,教师播放
武汉市交通学校(以下简称“交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连续5年突破了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近六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获奖等次及数量均在全省中职学校名列前茅。近几年,除升入高校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被优质企业预订一空,呈现出“进出两旺”的局面。简玉麟说,交校办学追求的是质量、规模和效益协调发展,
摘要:为了解制剂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其需求,对辽宁省的2所职业院校药剂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中采用信息化与传统的融合式教学,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现状;需求;制剂技术;中药生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6-0083-02   中药生产技术是药加工相关专
所谓“343”教学模式,即“三案并举,四步推进,三法联用”。其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下面以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谈谈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三案并举  “三案”指融“教案、学案、测案”于一体的导学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预习案、探究案和检测案。  预习案分为“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两部分。“教材助读”包括“走近作者”、“创作
中国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  因此,对于教育的改革,家长、教师、学生等都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层面,无一不试图通过改革寻找教育的出路。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钟祥市实验小学从有历史记载开始,就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希冀通过教育的改变,带给社会乃至国家福祉。  拐点  一种改革究竟要追求什么,塑造怎样的人?这不仅是改革者的自我追问,也是一个时代的叩问。  2001年,在全国
从“精确狙击步枪”到“先进狙击步枪”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先进狙击步枪”(Advanced Sniper Pifle,简称ASR)项目自2017年开始启动,该项目是特种作战司令部轻武器和弹药更新换代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计划升级的武器项目还包括第三代特种作战部队M4步枪上机匣升级项目(URG-I)、中距离导气式步枪(MRGG)和轻量化中型机枪(LMG-M)等。除武器外,所配用的光学瞄准具、弹药及其
从教这么多年来,每次自己上课或者听同行的研究课、优质课,最尴尬的莫过于教师在上面热血沸腾地讲,下面的学生冷若冰霜,完全不回应。这问题若出现在常规课,教师忍一忍,或者冲学生发一顿脾气,也就过了。但当同行教师、各级领导、教研员拿着听课本走进自己的课堂,那上课教师真的很抓狂。  刚从教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难堪局面。在我的英语课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而另一些学生好像事
意大利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改进的伯莱塔BM59步枪。该枪除弹匣、两脚架、托底板、枪口消焰器等与M1伽兰德步枪有差异外,在准星后方还增设了折叠式枪榴弹瞄具第9名和第8名:日本五式半自动步枪  “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美国人是这样看待日本在二战后期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的五式试验型半自动步枪的。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M1伽兰德步枪产量很大,但仿制品并不多,除五式步枪之外,一般认为只有1950年代应北约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必需的三个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应对课堂生成的三种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成性问题  要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种子萌芽的三个条件,从理论上讲,应该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也就是说,运用六个装置(一般采用罐头瓶进行实验),让学生
TM44冲锋枪  1943~1944年,两名游击队枪匠设计出TM44冲锋枪,他们是特米亚科夫(Temyakov)和亚科夫·阿布拉莫维奇·门金(Yakov Abramovich Menkin)。  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不久,特米亚科夫毕业于基辅坦克学校并获得二等军衔技师称号。在明斯克的战斗中,他因受伤而被俘,后来设法逃离,加入当地的一支游击队,成为游击队的一名枪匠。苏联游击队枪匠特米亚科夫左为苏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