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是一把尺子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科学的评价方法能明晰教学思路和方向,促使教学良性发展。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容来说,探讨评价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地说,目前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期选编的两篇稿子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希望能引发老师们更广泛地实践和讨论。
  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用教学观指以语用为本体,将语言文字运用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把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和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作为基本目标和任务的教学观。如何以语用教学观为指导,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进行评价呢?
  一、学生评价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学生要能根据文本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这些都是言语活动。语用教学强调让学生亲历言语实践活动,历练驾驭语言的技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可以从学生参与阅读的过程展开。
  1.熟悉文本的话语系统,解决“读得懂”的问题
  熟悉是深入了解的前提。学生一般熟悉文学性文本语言(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而对信息性文本语言(如科学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等)比较陌生。这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读懂以图形语言、图画语言等为主体的非连续性文本。语用教学观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要求学生能借助语言理解内容,还要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语言。因此,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话语系统,应该成为评价学生的首要内容。
  2.习得文本的阅读方法,解决“读得会”的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文字类文本,二是图画类文本,三是图形类文本。对于文字类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可以迁移运用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如通过圈、点、勾、画找寻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等;对于图画或图形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应该掌握图画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相互转换的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文本的核心信息,这需要教师做必要的方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应该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
  3.运用文本的阅读策略,解决“用得上”的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既是语用教学观的要求,也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宗旨所在。学生能否根据文本类型、应用情境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生活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评价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教师评价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倡导或拥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便会呈现出相应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教师评价,可以围绕教师的意识和观念展开。
  1.关照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拥有“学生意识”
  语用教学观认为,学生的语用能力与其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显示出梯度的发展变化:面对的文本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文本内容由单一到多元;在阅读参与上,学生从“无我”到“有我”;在思维特征上,学生由浅显认知逐步上升为抽象概括、甄别判断。教师只有关注到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教学活动才能循序渐进。因此,“学生意识”应该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
  2.链接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拥有“综合意识”
  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更多地出现在非语文学科的学习材料中,如图表多在数学和科学学科,产品说明多在综合实践学科,新闻报道多在品德与社会学科,图画在小学教材中随处可见。诚然,各学科教学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学习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但是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更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更需要教师有开放的视野和心态。教师要打开学科界限,搭建起多学科与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桥梁,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参与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
  3.践行“授人以渔”思想,拥有“目标意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它的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如果说连续性文本是为了阅读而学习,那么非连续性文本则是为了学习而阅读。教师要有“授人以渔”的思想,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目标指向教会学生学,以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文本使用评价
  当前,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选择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在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呈现上,教材几乎处于缺失状态。语文教学应该以教材为原点,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构建非连续性阅读文本,并引导他们借助阅读理解、分析解释、评价判断等阅读活动把握文本的中心点,提升其阅读能力。
  1.积极挖掘、开发资源,体现“适用性”
  非连续性文本的资源应立足于教材,根植于生活。教师在建构文本时要本着“拿来主义”思想,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习惯。积极开发和利用资源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还应熏陶、感染和启发学生,让他们主动带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走入生活大课堂,学会搜集、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2.提炼、重组学习资源,体现“可用性”
  有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范本,可以直接以原生态形式提供给学生;有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庞杂,会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这样的资源需要加工提炼,去芜存精;还有的资源零散,不成体系,这样的资源需要组合、整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评价信息。教师最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否“可用”,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3.分层、整合使用资源,体现“实用性”
  何为实用?就是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甚至是生存需要。当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后,如何用好这些资源,也需要仔细思考。比如,在资源的使用上,应遵循先分层再整合的思路,先进行专题学习,帮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体裁的文本的阅读方法,然后进行文本的组合学习,引导学生在不连续性中看出关联性,以发展其综合理解和实践运用的能力。
  先分后合,再分再合,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体现出的是非连续性文本评价的“实用性”。
  四、活动设计评价
  语用体验的最佳方式是营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创设适合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领悟、运用、提高。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活动中的“场”,可以是现实学习场,也可以是模拟学习场或虚拟学习场。
  1.在现实学习场景中,学习“使用”
  现实的场景即真实的、自然的情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生活化、实践性特点,它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紧密,直指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阅读技能。因此,把阅读活动融入现实学习场景中,增加语用体验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锻炼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模拟学习场景中,尝试“运用”
  模拟场景主要是创设一种能受到控制的、接近真实的情景。如同艺术是对生活的精加工,模拟场景能降低外部干扰因素,提供近乎真实却更加纯净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3.在虚拟学习场景中,学会“活用”
  虚拟场景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将遥远的、抽象的事物和现象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和现象,进一步扩大教学的应用范围。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师借助虚拟的学习场景,能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使学生学以致用。
  评价是一把尺子,对于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之所以尝试站在语用教学观的角度,从学生、教师、文本使用和活动设计四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文本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介,活动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武汉市交通学校(以下简称“交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连续5年突破了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近六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获奖等次及数量均在全省中职学校名列前茅。近几年,除升入高校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被优质企业预订一空,呈现出“进出两旺”的局面。简玉麟说,交校办学追求的是质量、规模和效益协调发展,
摘要:为了解制剂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其需求,对辽宁省的2所职业院校药剂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中采用信息化与传统的融合式教学,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现状;需求;制剂技术;中药生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6-0083-02   中药生产技术是药加工相关专
所谓“343”教学模式,即“三案并举,四步推进,三法联用”。其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下面以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谈谈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三案并举  “三案”指融“教案、学案、测案”于一体的导学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预习案、探究案和检测案。  预习案分为“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两部分。“教材助读”包括“走近作者”、“创作
中国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  因此,对于教育的改革,家长、教师、学生等都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层面,无一不试图通过改革寻找教育的出路。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钟祥市实验小学从有历史记载开始,就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希冀通过教育的改变,带给社会乃至国家福祉。  拐点  一种改革究竟要追求什么,塑造怎样的人?这不仅是改革者的自我追问,也是一个时代的叩问。  2001年,在全国
从“精确狙击步枪”到“先进狙击步枪”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先进狙击步枪”(Advanced Sniper Pifle,简称ASR)项目自2017年开始启动,该项目是特种作战司令部轻武器和弹药更新换代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计划升级的武器项目还包括第三代特种作战部队M4步枪上机匣升级项目(URG-I)、中距离导气式步枪(MRGG)和轻量化中型机枪(LMG-M)等。除武器外,所配用的光学瞄准具、弹药及其
从教这么多年来,每次自己上课或者听同行的研究课、优质课,最尴尬的莫过于教师在上面热血沸腾地讲,下面的学生冷若冰霜,完全不回应。这问题若出现在常规课,教师忍一忍,或者冲学生发一顿脾气,也就过了。但当同行教师、各级领导、教研员拿着听课本走进自己的课堂,那上课教师真的很抓狂。  刚从教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难堪局面。在我的英语课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而另一些学生好像事
意大利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改进的伯莱塔BM59步枪。该枪除弹匣、两脚架、托底板、枪口消焰器等与M1伽兰德步枪有差异外,在准星后方还增设了折叠式枪榴弹瞄具第9名和第8名:日本五式半自动步枪  “模仿是最真诚的奉承”,美国人是这样看待日本在二战后期根据M1伽兰德步枪仿制的五式试验型半自动步枪的。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M1伽兰德步枪产量很大,但仿制品并不多,除五式步枪之外,一般认为只有1950年代应北约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必需的三个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应对课堂生成的三种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成性问题  要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种子萌芽的三个条件,从理论上讲,应该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也就是说,运用六个装置(一般采用罐头瓶进行实验),让学生
TM44冲锋枪  1943~1944年,两名游击队枪匠设计出TM44冲锋枪,他们是特米亚科夫(Temyakov)和亚科夫·阿布拉莫维奇·门金(Yakov Abramovich Menkin)。  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不久,特米亚科夫毕业于基辅坦克学校并获得二等军衔技师称号。在明斯克的战斗中,他因受伤而被俘,后来设法逃离,加入当地的一支游击队,成为游击队的一名枪匠。苏联游击队枪匠特米亚科夫左为苏联游
诗词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诗词浩如烟海,蔚为壮观。诗词为我们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尚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感悟历史真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让诗词导入成为新知触发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