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论国家的作用》中的大学科研团队思想及启示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堡在《论国家的作用》中,围绕人的自我成长与超越,展现了他对大学科研团队的理解.基于洪堡的思想:科研是人的本能力量推动的结果,可以促进修养,大学科研是深化修养的工具;大学科研团队形成于大学师生在科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内在的和自然的需要,具有“多姿多彩”的属性,可以更好地促进修养;大学科研团队的良态运行有赖于团队成员作用的自由发挥、团队的整体性努力,以及合宜的外部力量保障.洪堡的思想对于现实中大学科研团队生成、目标与使命、成员构成,以及组织与管理,具有多方面启发.
其他文献
华东南铀成矿省位于华南新构造区,是中国铀矿资源最为集中的成矿省,位于东经110° ~120°,北纬24° ~30°区域,呈带状集中分布在赣杭、桃山-诸广、武夷山3个铀成矿带,铀成矿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结合前人成果,收集了该区域典型矿床近10年同位素测年不同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通过对华东南铀成矿省的地质背景及主要铀矿床成岩-成矿时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矿主要受华南大陆与华北板块完成拼合的印支运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燕山运动影响.3个铀成矿带主要成矿期较为一致,分别是
推理因其依存领域广泛而具有丰富的内涵,真正系统论述教育推理的学者最早可追溯至杜威.杜威在继承先前推理观点的基础上,对推理认识融合了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的两种取向,这与当前存在的教育推理的看法有本质上的差异.杜威站在反省思维的立场,主张推理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获取方法,推理能缩小学生的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差距,经验情境是学校训练学生推理能力的起点,沟通推理是教育共同体建立的心理倾向.杜威从教育思维机制的层面赋予推理重要的价值,认为推理有助于解构当代教育实践内部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克
“清考”制度作为一种毕业前补考制度长期存在于高校.“清考”制度产生的目的是解决高校诸多现实问题,包括“重选拔,轻淘汰”传统的缺陷、“量体裁衣”式管理模式的失灵、绩效问责的压力、消费主义教育观的诉求.但是,“清考”制度侵蚀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危害了高等教育公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对此,政府需要减少绩效问责,尊重高等教育自身规律;高校需要完善淘汰分流制度、重修制、考试的“反馈链”,保障教育质量;学生需要超越消费主义教育观,回归教育本真.
地幔矿物中微量的水影响着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深刻影响着板块构造和地表宜居性.长久以来,对岩石圈以下地幔的水含量估计,主要来自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的水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源区水含量分别为50× 10-6~200×10-6和300× 10-6~900× 10-6.近十年来,通过对超深金刚石中的林伍德石、冰Ⅶ等矿物包裹体的研究,揭示了深部地幔的很有可能存在更富水的区域.而对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玄武岩、科马提岩、苦橄岩等幔源岩浆含水性的分析,则从更宏观尺度上证实地球深部存在着与俯冲带释放流体无关的富水区域
稀土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之一,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中国乃至全球稀土资源最主要的来源,这类碳酸岩体周围通常发育霓长岩化围岩蚀变.霓长岩化作用是碳酸岩岩浆出溶的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霓长岩的一类地质作用,它是碳酸岩及相关稀土矿化的重要野外标志.本文从概念模型、分类命名、岩相学特征和组分迁移规律等对霓长岩化作用(及其产物)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验岩石学资料以及典型稀土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霓长岩化作用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因机制的指示意义.霓长岩化作用通常与角砾岩化作用相伴生,后者是碳酸岩岩浆侵位过程的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任何时候都要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为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价值支撑.
社区是大学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之一,也是大学实现价值、寻找发展空间、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场所.社区服务与大学教育机制的有效整合,是急需讨论的问题.社区探究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社区探究对于寻找人类主体性、社会性以及能动性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大学社会服务是构建一个共同体.大学社会服务与社区探究的链接有资源的链接、组织的链接、知识的链接、情感的链接,链接机制是大学社区服务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通过共同体的链接、情境的链接、行动的链接等方式,能够有效实现社区发展,激发学生活力,创新学习机制.中国大学参与社区
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阐述基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案设计.从教师思政能力提升、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加强顶层设计三方面探讨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以期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立德树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应急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也是高校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根本要求.以应急安全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类课程思政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功能,提出提高教师思政素养、重视政策引领作用、设计思政教学体系、重视思政内容建设、确定有效教学方法、加强建设条件保障等实践路径,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工程,具有鲜明的示范效应,然而,其实施过程蕴含一定内在风险,体现在:择优选能逻辑加剧“马太效应”;追赶世界一流模式不利于高校特色发展;片面追求学科卓越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双万计划”的推出,与“双一流”建设形成政策接力,体现在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高校凸显特色、强化高校育人功能等方面.这一政策接力的局限体现在:技术的拆解性带来高校价值理性的弱化;项目的时限性导致高校改革的系统性不足;任务的专项性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的碎片化.要超越以上局限,关键在于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