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有自身的特征和特点。教师要思考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最终达到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可以说是一门新新的学科,它是由90年代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演化而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人机交互的透明化,应用的容易化,信息技术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有专家将现代人的生成方式称为数字化生成。显然,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人都要掌握的必备技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将不会信息技术,定义为新的文盲标准。为此,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从20世纪起,我国中小学在不同年级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传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有它自身的特征和特点。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的教师,更要思考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最终达到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做好有效备课
  要做好有效备课,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注重学情分析,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关心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认真写好教案、学案。甚至对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的班级,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组,准备学案,做到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心个体的发展。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双基,为学生的创新活动预留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书写好教案、学案的基础上,课前还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工具软件,学生实践的资料素材,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准备,为有效上课做好坚实基础。
  二、有效上课
  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实现有效上课,作为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在讲演过程中,要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可以通过案例、游戏等方法引入课程,进而讲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演示基本技术操作,并留有兴趣点,让学生自我实践,进行探索,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思维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运用好在线帮助(F1功能键)和网络求助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探索—研究—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实际行课中,针对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讲——练——讲”或“练——讲——练”或“自习——练——讲”等不同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选择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以激发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
  对信息技术课来说,课堂互动什分重要,在互动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有效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作为信息技术课,课后也因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达到知识、技能的巩固。在作业布置上,要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作业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创新性、启发性、激发性、延展性。主要体现在作业内容不基于课本知识内容,重于知识、技能的应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完成作品的兴趣,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实现课堂知识的外向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新知的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学新的信息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的评价
  由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特征,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大部分作业是在课堂上完成。因此,一节课结束后,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的及时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及时做好反思、总结,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锻炼能力,弥补不足。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不仅是放在知识的学会上,而且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协作能力的评价。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就更完整、效果更加有效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坚持面向全体,突出个性发展,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多想办法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还要想问、乐问和善问。下面我就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环境、激励学生提问、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技能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培养 质疑 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曾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
众所周知,人类在钻木中发现了火。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的真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当前教育变革的主旋律就应该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江总书记也曾再三强调:“教育应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同时,实验作为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即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又能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开发智力与动手能力的结合点,同时达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
随着我校省级课题“四环节小组互助”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的深入研究。我在借鉴其他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思想  品德课四环节小组互助”高效课堂模式。  一、“四环节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四环节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是主体性教育理论实践的新手段。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是教育对象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理解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发掘潜能,提高能力,达到个性的和谐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兴趣”让其内心快乐着,也是“兴趣”将被动变成了主动,让快乐充满了课堂。下面我就来浅淡一下在学习中能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几种活动:  一、歌曲——让课堂充满激情  儿童心理学牲告诉我们,唱歌能使学生感到松弛、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因此教学中使用歌
【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育的主导想,也是我感触最深最有效的教育理念,确确实实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学 应用    地理这门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 益密切,人类生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深入到海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程度及规
【摘要】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学习氛围,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提出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学风;建设;误区    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基础工作和系统工程,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校教育也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新时期学
[摘要]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一线的教师,我认为,面对眼下这些生活在宠爱中的孩子,面对这些顺境中的孩子,激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良好方法和重要手段,激励教育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鼓励学生 信任 肯定学生 真诚沟通 讲究语言艺术 树立典型    爱就是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关心、表扬和鼓励学生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对于一个学生,或是普通人知道这个就已经足够了,但做为一个热爱马克思主义、情愿为之奋斗终生的学者来说,仅仅知道这个就是太浅薄不过了。我虽然不是学者,但却是一个热爱和尊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因此,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对音乐感兴趣是每个孩子的共性。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并能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本文主要探索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如何体验到快乐的。  【关键词】音乐 情感体验 幼儿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对音乐感兴趣是每个孩子的共性。孩子们往往把每次的音乐活动视为“最开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