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语文教学的法宝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要使学生乐学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激励,激励是语文教学的法宝,那么,如何创设激励机制,较好地运用这一法宝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多加赞扬,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的确如此,赞扬比责备效果好,鼓励比打击作用大,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学生的缺点、错误也不能指出,也要一味赞扬、鼓励?不是的。我认为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尤其是学习方面的,要能包容,善于变换角度去处理,而不是听之任之,由其泛滥。一方面,对于缺点、错误,学生自己也会有所察觉,即便一时没察觉,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慢慢觉悟,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比老师包办代替要好。另一方面,老师换一个角度去处理,用暗示、安慰的方式为他指出,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同样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而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用“好”、“很好”、“你真棒”、“完全正确”等词语大加赞赏,并且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富有启发恰到好处的点评,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也要用“不错”、“你的思路很好”等词语在鼓励中指出,并尽可能找出一点优点大加赞扬,“你能大胆回答问题,值得同学们学习”、“你最近越来越勇敢了”等,不能指责、挖苦,刺伤学生,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答不出,则更不能去批评学生,而是应该检讨自己。然后,换一个角度设问、指导。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更要认真对待,或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或由老师启发释疑。
  赞扬、鼓励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表达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
  
  二、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开展语文学习竞赛,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赛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与个人的竞赛,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的竞赛,还可以是班与班的竞赛。我班开展的“比一比,我最棒”活动,我觉得效果不错,它既是个人之间的竞赛,也是小组竞赛。课堂上遵纪、回答问题踊跃或作业完成认真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小红心”。如果全组同学表现都比较出色,该组就会得一面小红旗。每月一小结,根据得奖情况决出个人优胜奖和小组优胜奖,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既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起到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
  
  三、把握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无论哪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总会有差异,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老师要善于把握难度,铺设台阶,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差的学生吃好。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的提问只是少数的学生踊跃发言,不管你如何鼓励,有些学生就是无动于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想办法。如: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组词、连词或一些通过查资料能解决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同学去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自然会大起来。
  鼓励创新,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任你遨游求获,思维的太空深邃莫测,值得你探索求新。勇于攀登的人,终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要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激励的确可当做教学的一个法宝。■
其他文献
阅读是充满心智的活动,阅读是张扬心性的感悟,阅读是怡情悦性的过程,这几点特征应该是充满着“绿色”。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就要使过程富于灵动,在阅读时心灵自由、快乐着,并汲取到知识,形成力,陶冶情操。在求知求真过程中最终达到精神的满足感,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这种追求。    一、读出语感和情味,学生有感动的需要    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朗读也不只是“大声”地“读”;朗读,是让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时空的界限,再现各种背景画面,渲染气氛,不仅能调动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受
长期以来,我们忙着应付考试,把学生带进了茫茫的题海之中。那一个个曾在语文课本中跳动的文字,在试卷中却显得那么呆板与机械。一道道的题,一张张的卷子,重复着、分析着、找着技巧的去枯燥地做、写和讨论,这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渐渐厌烦,觉得语文枯燥至极无美可谈。这样下去会让我们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耐心和兴趣,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大缺憾。曾有一位语文老师说过:“语文课堂能够散发出诗意的芬芳,师生能够领略中华文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课程设计者和目标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被动变主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主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能尽快赶上其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
人的健康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如今独生子女如林的社会里存在着很多的亚健康人群,他 Human health is: “Not o
学生的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课堂上、情境中、活动中、日常的积累运用中逐步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有效地进行文本交流,在课堂中培养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激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广袤的中华沃土孕育了汉语文化,而汉字又可谓汉语文化之魂。汉字的书写历来为人们讲究和重视,古代书法家练字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名家的书法作品向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争相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书写训练不容忽视。面对书写训练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的情况,我们要正确认识书写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及书写训练怡情养性、培养民族情感等功能,教学中处理好书写训练几个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二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不论学习课文,还是考试之前的复习,都不应忽视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应当如何体现人性化呢?  作为教师应是成熟的专业的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将教师的专业成熟概括为三个方面:“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