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对会计中盈利能力的影响(一)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占了近乎10%的国内生产总值,其长期以来受到各项政策的扶持。自2005年开始针对房产市场的这种不正常状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应对房产过热的情况。房产关乎民生,也使得房产调控政策成了目前最热门的经济话题。因此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3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1年的财务数据作为观测对象。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并对盈利能力各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影响范围较大,多数上市公司受到了房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最后针对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盈利能力 房地产 宏观调控政策
  一、房产宏观调控政策
  二、宏观调控对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房地产上市公司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表现在盈利能力上,所以,在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整体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样本每年的综合盈利能力,与每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其是否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通过使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将33家上市公司11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出了综合盈利能力每年的平均得分,但是,直接观察这些数据,没有比较性,无法判断出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利用这些数值来判断综合盈利能力的优劣的话,必须依靠各期数据问的对比。因此,为了更好的观察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笔者根据因子分析计算所得的综合盈利能力数值,绘制了关于2005-2015年这11年的的综合盈利能力平均值的曲線图。如下图5.1:
  从上图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历年来综合盈利能力大体分两个阶段,2005年至2008年综合盈利能力持续上升,2008年末至2013年末综合盈利能力又出现下跌,特别是2012至2013年下跌幅度较大。2008年的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最高,为0.1271,这也反应出2008年我国房地产一片牛市。然而到2009年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下跌,上市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得分为0.0667,导致这样一个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市场过热,国家在上半年对房地产采取抑制,并伴随着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蔓延,房地产市场一片萧条,虽然在2008年9月份以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手段救市,但是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到2010年,经营绩效出现了回暖,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得分上升到0.0969,2008年下半年采取的救市措施,在2010年得到了体现。2009年底,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由于金融危机国家救市反而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次发展的机遇,出现了小幅的回升, 2010年1月份新一轮的调控以国十一条的发布宣告开始。在2011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盈利能力得分又出现下滑,其值为0.0760,2012年的限购令使得2012年的综合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其值为0.0445。2013年新国五条以及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使得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出现跳水势下跌,其值为-0.1166,下跌幅度较大。到2014年又有了新的政策出台,对房产行业的财政政策出现了松绑,截止2015年底,房产市场又有了回暖的趋势。其次,除了统计了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的均值之外,笔者还对宏观调控对此类公司的影响面做了一个统计。本文是通过统计宏观调控后综合盈利能力上升和下降的个数和比例来观察整个调控的影响面。由于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因此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该调控可以说是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所有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都会受到该调控政策的影响。因此,理论上来说,在这种不利政策的影响下,所有或者是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会受到影响,即其综合盈利能力出现下降。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面是否和我们的假设相一致,笔者通过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制作了宏观调控对样本中33家上市房地产公司影响面图。为相比上年下降公司个数所占样本总数的比率,如下图:
  从以上图表的数据来看,从2008年开始,房产调控政策已经对近半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产生了影响,但仍然有近60%的该板块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上升的趋势。直到2015年末,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原有政策的效力的不断显现,受影响的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数量不断上升,有近76%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了不同程度的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并且2015年相比较2005年,有56.45%的公司总体盈利能下降。由此可见,笔者根据理论对影响面的假设基本正确,大多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确实出现了下降。
  三、结语
  对比2005年与2014年各综合因子的变化情况,发现:
  1.从综合的图表看,随着房产政策的紧缩与放宽不同,基本对应超过九成的样本中房地产公司的综合能力变化的情况来讲,可见对于房地产公司,调控政策确实是一个系统性风险。
  2.从2008年下降幅度大于2005年的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2008宏观调控的影响加大,说明密集的政策出台对于市场的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张晓阳.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C].西安石油大学.2009.
  [2]陆昀.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N].中华工商时报.2012(02).
  [3]王超峰.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13.
  [4]柯益民.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宏观调控政策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9-20.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迈入了新常态发展趋势,尤其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在此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以及不良贷款处置等问题需要加强重视,并打破传统的发展趋势,积极提高信贷配置效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从整体角度分析,因为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发生了重大
期刊
摘 要:近十年来,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方式网络化、消费主体年轻化和消费心理病态化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消费异化的现象。消费异化现象会使个体陷入物质主义的深渊,造成经濟社会的虚假繁荣、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的铺张浪费,最终阻碍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缓解国人奢侈品消费异化的现象,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循环的生态系统、推动经济长期稳固的发展和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住房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世贸组织后,使得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开始逐渐倾向房地产行业,并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使其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并影响和决定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因此使得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但房地产项目投资其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也成为社会研究的新课题。论文以河南为实例,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有效性,从河南区域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出发,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大大的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建设有效性的可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河南 区域经济 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
期刊
摘 要: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横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以资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在各个公司当中都是衡量是否参与该项目的前提。本文将以华为公司的视角并结合NPV法则,分析华为公司创造净现值取得成功的方法,以及正净现值在公司中的重要意义。华为公司的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神话,因为不管是从它的发展过程还是开始的建立都吸引着我,让我有兴趣对它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主要从华为公司作发展过程为研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石油资源的开采速速日益加快,其中交通行业的用量高达60%,因此就亟需寻找新的能源代替石油。本文根据鹤壁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结构 能源与环境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燃油汽车所使用的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近年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物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尤其突出表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物流产业互联互通政策之后,但是在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发展中,由于自身产业在基础资源分配、基础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物流产业一直没有创新突破。为了使我国物流产业在互联互通政策下有更好发展,本文以此为目的,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铁路港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和社会物
期刊
摘 要:服务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是生产性服务业良性发展和永葆活力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迅速崛起离不开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制造业聚集优化了生产性服务业目标市场的空间布局,也会引发服务产业聚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效益。两大产业的耦合互动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研究辽宁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进步的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产业聚集 专业分工 耦合渗透 转型升级  一
期刊
摘 要:旅游强国建设需要国内旅游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文中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将国内旅游发展转型研究主题归纳为基础理论研究、地区案例研究以及发展主体研究。其中,基础理论研究可归纳为旅游发展转型概念分析和途径探讨;地区案例研究则因关注区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就城乡层面而言,低碳生态化主导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更为人们所强调;发展主体研究覆盖旅行社为代表的市场主体,政府主管部门及地区居民,前两者多以定性分析为主,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旅游供应管理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理论和实践重要的新型领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作为提高旅游供应链管理效益的管理工具,互联网的角色已经变得愈发重要。如果能善用互联网应用,它便能帮助旅游行业在市场资源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获得全球关注。本研究运用结构化调查问卷,以74个潜在中国游客为样本,调查了互联网应用在将斯里兰卡作为旅游地推广时的有效性。调查发现就中国市场而言,互联网应用对斯里兰卡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