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视角下国人奢侈品消费审视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年来,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方式网络化、消费主体年轻化和消费心理病态化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消费异化的现象。消费异化现象会使个体陷入物质主义的深渊,造成经濟社会的虚假繁荣、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的铺张浪费,最终阻碍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缓解国人奢侈品消费异化的现象,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循环的生态系统、推动经济长期稳固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消费异化 奢侈品 符号价值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历史性变迁,相对应的社会类型是从生产性社会到消费性社会的变迁。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周围会“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即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主义盛行,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流活动,消费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社会类型的变迁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中国奢侈品消费领域出现了消费方式网络化、消费主体年轻化和消费心理病态化等消费异化的现象,奢侈品消费异化会对个体、社会和生态的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需引起各方重视。
  一、国人奢侈品消费异化的现象
  1.消费异化的含义。“消费异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托斯丹·邦德·凡勃仑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一书中,但马克思提出的两个观点是研究“消费异化”的基础,这两个观点分别是哲学领域“异化”的观点和经济学领域“商品拜物教”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的观点是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根本”。在自然被人改造的活动中,存在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变化。在客体方面,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使客体适应于自身的目的和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改造活动,主体不仅使自身的劳动生产物化为客体的产品,而且在改变客体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身的量与质,不断变化发展。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商品拜物教”观点是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一书中。实际上,“商品拜物教”的概念是“异化”概念在经济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主体(社会人)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一种物化和自然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品形式”。一些人习惯性地、片面化地把生产者同劳动的社会关系看作是存在于生产之外的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社会关系。其实,这是一种“假象”,不是真相,是不符合事物真实的本质。因而,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需求和内心的虚假性需要越来越渴望通过购买物品来满足,物品的客体性渐渐控制了社会人的主体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代表人物都对“消费异化”理论进行了深度地阐述和批判。本·阿格尔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消费异化理论的实质是消费行为对消费行为自身本质的背离、对主体人的背离和对人的控制和支配”;鲍德里亚以“符号学”为切入点,他的消费异化思想从商品拜物教批评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认为消费脱离了具体的需要,它的实质在于通过对物占有、使用和消耗,从而获取构建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的意义,从而对社会阶层进行区分。他批判了消费社会的虚假性和消费社会中异化的社会关系。中国学者将鲍德里亚上述关于消费的观点归结为“符号消费情境”。
  综上所述,消费异化是包裹在物质主义外衣下的符号消费模式,它带有一种欺骗性和无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人们长期存在的“虚假需求”,人们渐渐丧失主体性,最终遭受物的支配与控制。
  2.国人奢侈品消费的现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异化”观念也波及我国。一些人赋予物的消费以相应的符号价值并诉诸于高档奢侈品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求,换一句话,人们通过对奢侈品的疯狂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假需求”。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一直保持着高温的状态,各国奢侈品公司早已开始抢占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两亿多人,而且奢侈品消费需求还会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性需求不仅体现在奢侈品的质上,更体现在奢侈品的量上。在2010年,中国奢侈品的总消费额达到了一百零七亿美元,占据当年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在2012年年初,世界奢侈品协会发表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表明:“从过去一年的年初到这一年的十二月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消费总额达到一百二十六亿美元(其中不包含个人豪华飞机、奢华游艇与高档汽车的消费),2011年的消费额大约占据了当年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的十分之三”。国家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一千一百六十八亿美元” ,占据2015年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占有率最高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二、国人奢侈品消费异化的特征和危害
  1.国人奢侈品消费的特征。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因特殊的国情存在几点特征:第一,消费方式网络化 ;第二、消费主体年轻化;第三,消费心理病态化。
  1.1消费方式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给予的优惠价格,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在网络上购买商品。甚至部分人群已经忽略商品消费的实用价值,沉溺于网络购物带来的“快感”中而无法自拔。“在2010年,仅有3%的私人消费来自网络上;然而到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者总数近乎翻了三倍,达到4.1亿,网上渠道的消费总数已占私人消费的15%”[8]。网络化消费方式已经很大程度上进入了国人“买买买”的世界,每年“双十一”24小时的购物狂欢节就是最好的例证。往往消费奢侈品的真实动力就是来源于奢侈品线上线下较大的差价,过量化、不及实际地购买,深陷消费世界中。
  1.2消费主体年轻化。购买奢侈品是一种高端、豪气和奢华的消费行为,对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有一定的要求。掌握较多财富的年龄层是40-70岁的人群,他们应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然而,在中国,这个年龄层并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受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思想的影响,以求实消费为主。在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20-40岁的年轻人,主要是商界新贵、演艺明星、官二代、富二代以及90后的年轻学生。《2015年中国奢侈品蓝图》整理出八个有关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小结,第一个小结就是:“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的年龄比你预想的要年轻,与西方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相比,我们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层是偏小的”。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大约是三十三岁,超过五分之四的人在二十五岁到四十四岁这个年龄段。过分年轻化的消费群体无法全力负担个人奢侈品消费,多数采用贷款消费,造成社会消费总额虚假化。   1.3消费心理病态化。出现消费行为初衷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来满足个体的需要,驱使这种实用性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是理性的。而作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的“符号消费情境”,即商品符号化,每一样商品被贴上符号,商品开始具有符号价值,人们不再是消费商品了,而是在消费符号。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改变,由对商品的需求转变为对符号的需求。此种转变使得商品脱离了其明确的功能,摆脱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变成满足个体欲望的工具,符号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差别所给予的社会地位的重新构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消费心理早已脱离了理性,出现两种典型的病态消费心理:炫耀性消费心理和盲目性消费心理。个体购买奢侈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主要是向其他人展示和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为了获得这种社会地位所带来荣耀的消费心理,就是炫耀性消费心理。在购买商品时,个体既不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考虑个体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一味地跟从时尚潮流,以他人的消费行为为标准,这种消费心理是盲目性的,是带着一种攀比意识的非理性消费。
  2.国人奢侈品消费异化的危害。
  2.1过度物质消费,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只是停留在物质表层的消费,大部分消费者都忽视了奢侈品的文化价值,出现了在奢侈品消费中“物质巨人,精神矮人失衡性的局面”。“物质巨人,精神矮人”失衡性的消费,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消费异化条件下,人们被物包围,深陷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导致物质的极大富有。然而,极大富有的物质并不能给个体带来真正的精神满足和精神享受,更不可能实现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尽管人们用高档的奢侈品装扮自己华丽的外表,但却难以掩饰个体精神层面的空虚。
  2.2经济虚假繁荣,不利于经济的稳固发展。在异化消费条件下,人们的消费欲望是虚假的,也是无限的,真正的需求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而不是商品的异化价值。换句话说,消费异化的人们,他们消费的宗旨是为了占有物品的符号价值,从而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个体自身真实的需求。虚假的需求会导致虚假的消费,其结果是经济的虚假繁荣,最终带来泡沫经济,会对国家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最典型的例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当地房地产市场的虚假性繁荣。
  2.3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从全球变暖到物种灭绝,消费都应该对地球的不幸承担巨大的责任”。更为准确地说,奢侈品消费异化应当对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资源的减少承担责任。奢侈品在制作過程和销售过程中,为了追求产品的品质保证,会不计后果地大量使用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复原能力 ;同时排放废弃物的速度和数量也会高出地球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三、以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
  关于我国奢侈品消费异化现象的缓解,可通过教育途径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循环的生态系统、推动经济长期稳固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消费观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以遵循生态环境规律为准则,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合一的消费理念。生态消费观的教育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把生产经营者也纳入教育对象中,从生产源头思考生态消费、理解生态消费和控制生态消费。这是推进生态教育观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生态消费观的教育者应包括国家(政策教育)、学校(课程教育)、家庭(日常教育)和各类媒体(宣传教育)。进行生态消费观的教育,有利于个体正确看待社会稳定发展、自然长期发展和个体良好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消费文明,推进可持续性发展。
  以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的具体举措有以下三点:第一,事实教育。引用相关历史事件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借助数据、图片、视频等媒介让个体意识到消费异化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稳固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清楚地认识到全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事实。同时,积极宣传个别地区或国家树立和推广生态消费观后取得的成绩,用事实证明生态教育观的先进性、可取性;第二,意识教育。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产者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感,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秉持生态原则。消费者也要紧记生态消费,看到高档珠宝玉石首先要想到它是工人开矿破坏多少不可再生资源得到,而不是它所象征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时刻树立生态消费观,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心中牢记生态消费;第三,行为教育。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尽可能购买可再生资源、环保型商品,克服炫耀性消费和盲目性消费行为。生产经营者在生产产品时,尽可能选用绿色材料,并科学化利用材料,做到物尽其用。生态消费意识行动化是生态消费观教育的关键,是检验生态消费观教育实效的标尺。
  参考文献: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3](加)本·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4.
  [4]黄波.符号之境中的消费异化—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解读[J].四川: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7.
  [5]莫文业.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J].广西:法治与经济(下旬刊).2013(11):6.
  [6]司晓晓,吴玲.营改增背景下奢侈品消费税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经济视野.2014(12):237.
  [7]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奢侈品.中国报告大厅[EB/OL]. http://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66086.html.
  [8]高红冰,杨健等.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R].中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阿里研究院.2015.
  [9]2015年中国奢侈品报告 [R].上海:财富品质研究所,2015.
  [10](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和地球未来[M].毕津,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02.
  [11]鲜开林,曹宇.消费异化现象分析[J].湖南:消费经济.2011(27.2):66.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据以色列的国家发展历史分析,以色列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受到外交工作的影响,但是外交的成功取决于以色列的外交方案。本文主要是从多面分析其外交策略,从自身利益出发,审时度势,全方面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谋求最有利于其国家安全、和平和发展的外交策略。  关键词:以色列 外交 政策 国际 政治  现阶段,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强国,这与实际以色列不同时期的外交方案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对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分析,认为政府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举证责任倒置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制度性原因。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2)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3)建立医生职业保险制度。  关键词:医患关系 制度性原因 对策探讨
期刊
摘 要:我国自2006年之后就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种新型的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于会计理念,其中包括有会计确认和计量方式的变化。所以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和会计价值这两个方面出发,有效的分析新会计准则中的理念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做出及时的应对。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管理 影响  一、新型会计准则的特点  1.大力提倡资产负责表观。在新型的企业会计准则下有了长足的突破,在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结构
期刊
摘 要:居民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变化。不同的运输需求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分析旅客年人均出行次数与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关系,进而找出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 运输需求 出行次数 经济发展水平  一、引言  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
期刊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在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双轨制”一直饱受争议,养老金并轨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养老金并轨后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运行情况以及后续面临的问题和推进改革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 改革  一、养老保险并轨的运行情况  从历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群体这一阶层的代表,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同时对社会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从线上到线下实体,大学生消费观念体现着时代潮流的变革。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探讨与思考,发掘消费观念中的某些不良现象,并找出相应对策,引导大
期刊
摘 要:建筑业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住建部的数据,2015年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高达5003.4万,年产值180757.47亿元。建筑业实施营改增有助于打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降低整个社会的税负水平,带动国民经济腾飞。为此,本文介绍了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现实影响,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建筑企业解决财务影响的途径。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企业 财务 影响  一、引
期刊
摘 要:我国现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儲备总量也位居全球第一。作为联系一个国家国内与国外经济的纽带,汇率一直是衡量一国经济的重要变量。随着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全球化程度,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能够为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借鉴,也为微观层面企业和个人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政策 影响因素 
期刊
摘 要:我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随着这一阶段的到来,警察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要求也随之加大。作为公权力的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对立属性,使人们更少的关注对警察权益的保护,往往只是把警察做为了矛盾的焦点来看待。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警察在行使权力中的权益保障问题,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能够更好的完善警察群体的发展以及缓和日益突出的警民矛盾。  关键词:转型期 警察权 权益保障 警民矛盾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我们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迈入了新常态发展趋势,尤其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在此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以及不良贷款处置等问题需要加强重视,并打破传统的发展趋势,积极提高信贷配置效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从整体角度分析,因为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发生了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