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科学与趣味,深入阅读科普文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而科学性、趣味性是这类文章突出的两个特点。
  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说明文选材中,科学小品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注重对其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考查。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品读它的趣味性呢?这里和同仁们说说方法。
  
  一、理解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品文的基石。所谓科学性,不仅是指科学小品中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科学知识,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启迪思维,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明确对象特征。阅读一篇科学小品文,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弄清它介绍了什么,解释了什么,即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既可以是科学事理,也可以是科技成果(事物)。如《奇妙的克隆》,向我们介绍的是“克隆”知识,属科学事理。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之后,我们还要弄明白说明对象的特征,即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什么科学知识。如《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文中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等。我们在阅读时,弄清楚它说明了什么现象、介绍了哪些知识,从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读懂了这篇科学小品。
  2.提取科技信息。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学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比如《奇妙的克隆》的核心段落就是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是“克隆”和“克隆”的作用。组合这两段,全文的科技信息就能一览无余。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说明文,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二、品读趣味性
  
  科学小品文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标题上,更多体现在借助文学的表现手法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品读:
  1.揣摩写作技巧。揣摩写作技巧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整体揣摩。科学小品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描述式、自述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描述式文笔优美,自述式亲切自然,拟人式情趣盎然,问答式生动活泼……这些布局各有其妙,应细细体会。二是局部揣摩。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有生动描绘、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等。例如,《大自然的语言》首段生动描绘,《奇妙的克隆》中间引入克隆羊“多利”的材料等,这些都要结合文章好好揣摩。
  2.品析文章语言。品析科学小品的语言可从三方面展开:一要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进行品味,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等,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是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科学,我们可用“删比法”来进行品味,即将准确运用的词语删去或换成其他词语进行比较,品味其语言的准确性。如《恐龙无处不在》中“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表猜测,去掉就可能与事实不完全相符。
  三要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在词汇用语方面科学小品努力用形象的、动态的感受性强的词语来取代抽象的词汇。它也像文学体裁一样无拘束地使用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和叠音词、象声词、儿化词等,以获取摹拟神态、加重语气、强化感情的语言效果。在句式选用方面,科学小品更继承了散文潇洒自如、灵活多变的特点,偶句、奇句、长句、短句、复句、单句等变幻多姿、自然天成,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此外在修辞手法方面科学小品几乎能运用文学体裁中能见到的所有的方式,这无疑会给语体带来许多生动和优美。如《落日的幻觉》“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人们看到的落日的景象。
  3.体会情感思想。科学小品以精致的文章立意张扬科学精神,讴歌人间至美至情。科学小品的多重价值取向虽苛求着取材,但也给语体送来清新和亮色。由于选材的故事化、情节化、人格化要求和运思对联想、想象、幻想的依赖,科学小品的语言在准确表达科学内容的前提下有着十分广阔的自由空间。许多科学小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漫话小行星》就是一篇饱蘸情感的小品文。在描绘群星灿烂的图画中传递出对美丽宇宙的热爱;在写皮亚杰冒着寒风观察星星时,流露出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钦佩;在介绍我国科学家张玉哲发现“中华”行星时,流露出强烈的自豪之情。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其他文献
典故以精炼的文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古诗词为达到言约意丰,常使用典故以古讽今、深化意境或寄托感情。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通常是这样几种:  1.用典可以引起联想,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可以充饥,都是靠联想。如宋代词人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
本文基于科研训练实践环节在本科培养环节中开展的现状,根据专业实际、实验室资源和师资力量,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科研训练专项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拓展
近几年是太阳黑子高峰年,太阳黑子进入活跃期.在这个时期,太阳辐射会增强,因此应持别加强对紫外线的防护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全球皮肤学大会上,来自法国、奥地利、挪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可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形成互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思维水平为原则,且提问的形式要科学合理。笔者下面就语文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调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同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编制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则要求在打破传统课堂“教知识”、“要我学
养生保健是一种自我行为:对处于或正在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来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有的学者提出一种论点:"上医"是名医、"中医"是自己、"下医"是普医.意思是,如果您处于亚健
期刊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后辈。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明天,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在一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透过高二学生的作文,我能看到的是同一个母亲面、同一个父亲像、同一个自我、同一个世界,尽管用诗意般的语言包裹,尽管用高昂的激情表达,剥开这一层层的油纸,却发现一个个脆弱的灵魂。  找不到“个性”,发现不了“别出心裁”,更体会不到“真挚”。为触动学生情感这根弦,让他们讲真话、道真情,我也
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对花生品种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以此来指导花生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