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学习漆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漆画家们在实践中促进了漆画在材料和技法上的拓展,取得了各自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从中国历史漆艺可以看到,漆艺的表现形式诸多为装饰风格,而随着实践的日益神化,漆的潜能被画家们不断的开发利用,所以漆画既可以装饰又可以写实,二者的存在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关键词:形态与功能表现形式
  漆艺屏风始于于汉代,艺主形式丰厚曼妙代代延续经久不衰。横春四邻,日本和韩国在漆艺上的表达与成熟,更为此注入了新的元素。漆画家乔十光老先生在《漆画技术与艺术表现》一书中,对漆画艺术的发展做了一个长足的展望,漆画源于20世纪下半叶,必将成熟于21世纪,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观的揭开和画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诸多方面的元素,漆画将在三种形式中得到发展:即:纯艺术型的漆画,环境艺术中的漆艺壁画和装饰艺术中的漆画屏风。
  一、漆画独立的历史
  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苍穹的原始森林,我们的祖先在7000年前和一些客观性的偶然中碰到用了漆。所以中国漆艺的历史源头,应该是7000年钱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然后它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在每个时代因为我们的祖先对漆艺的热爱而使这种艺术形式逐渐驱于博大,很多出土文物均可以看到当时漆艺的辉煌,由于漆艺在历代均得到了发展,已经在材料的应用和技法表现上,呈现出了强大的表现力,并承载了及其深厚的传统精髓。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现代现代漆艺发达的日本漆屏风,漆额等平面性质的作品到处装点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它的审美意义也远远大于它的应用意义。然而他们并没有形成漆画的观念。上世纪50年代,越南以本民族绘画的身份出现,将本土的磨漆画,在东欧国家举行巡回展览,收到广泛的赞誉。
  传统漆艺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组成部分,现代漆画是从传统漆艺中脱胎而来的,所以自然应归属于公益范畴,这种习惯性的观念是漆面独立的障碍,同时作为一门绘画品种的理由,传统漆艺和现代漆画是有区别的,中国洪艺史家王一囊先生在诗中写到:
  楚奁汉箧争艳媚
  彩笔成器,
  今朝悬凭借图画看,
  几度园廊儿回还。
  仅仅20余字,便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清楚地说明了漆面和漆器的区别,承然,漆器是实用的,立体的,平置的,漆画则是欣赏的,平面的,悬挂的,在这种意识壮志的指导下,中国的漆画家们开始了长足的实践,在实践中促进了漆画在材料和技法上,他们敢于沖踊漆艺的樊篱,做这各种各样的尝试,用他们宽泛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捕捉着漆的特性,不同的作者对材料和技法有着不同的发现和利用。
  二、在实践中领悟漆画的艺术语言
  漆画的语言,来自于对漆画的实践,在反复实践的过程里,我逐渐对漆艺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继续,对漆画语言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漆画的色彩表现——漆黑与多彩,长时间以来,我对漆之黑色,有一种误解。看到用来“开窍”的词汇,就觉得恰当的形容了漆的黑色之类。但其实漆并非黑色,但它的黑色程度,取决于涂漆时的程度,稍厚即黑,所以漆变形成了一中黑色的长志。但它是晶莹的、透明的、深沉的、蕴藉的之黑,的确是世上稀有的美丽的黑,他不克否认的成了漆的代表,历代漆器不乏典范。漆虽然长于黑、却短于新、所以漆艺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充分的利用黑,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的克服黑漆的局限,以打破黑漆的一统天下,于是有了米、玉、金、银等许多华美材料的介入,又有蛋壳和钛白、酞菁绿等新材料,于是漆画才出现了色彩的世界。
  2、充分利用漆的半透明性质。漆与任何一种绘画颜料的纯度,在用合成漆和钛白粉调时,就得不到想要的颜色,常常调成棕黄色,而我苦恼,但是当一幅作品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开始惊奇的发现,漆画之美完全来自于漆的半透明性质。洒脱只有是关透明的,才对厚薄最敏感,因打磨的轻重不一,而出现明暗层次,如果漆像水一样透明,就得不到蕴含蓄之说了,罩漆研磨就没有了渲染的效果。
  3、磨——漆画的独特性。漆画的技法十分丰富、磨、嵌、刻等等材料的应用,都体现出了他手段的繁杂性但我们并不否认研磨的过程,就是绘画的过程,磨的过程就是在埋伏了漆粉的漆板上逐渐发掘的过程,它可能会出现一些偶然性的结局,但这正是漆画的魅力所在。因此研磨的技巧和分寸是一幅漆画成效的关键。而磨不仅仅是为了画面的平,如果这样理解就走进了误区,安全没有必要在处理的十分完好的画面上,再罩上层的成漆,虽然也可以磨,但磨的已经不是画了,更得不到研磨的妙趣。
  4、适度的对待漆画的平与亮。漆经过打磨抛光,漆膜表面的密度增大,因此变得更加光亮。于是平与亮成了评漆艺的工艺标准,这也在情理之中,但要分清漆器漆画的要求差别,但对于漆画来说,光润与光亮是不够等同的。含蓄内敛的光泽是虚的,然而锋芒毕露的光亮未必美。尤其是对于漆画屏风而言,平与亮更不应该是绝对的追求,作为屏风,因为过亮,往往会干扰人的视线,影响别人的欣赏,适当的不平,可产生一种肌理、一中效果,在特定的光的影响里,会产生必要把它填平。更不应该用合成漆去一遍遍明晃晃,亮晶晶的掩盖已经很多的艺术效果,那样做是得不尝失的。
  以上我从两个方面谈了我对漆画的认识,这种认识完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前辈们经过30多年的奋斗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我是拿过来借鉴,并无太深的悟到,却已受益匪浅。一方面来自于我的歪路,少了曲折,但并没有多少庆幸,我深知在我的漆画创作里,我索要表达的东西,还是相当肤浅,许多东西,只停留在表层的感性认识里,不够深刻,不够充分,所以也少了漆画特有的艺术感染力。这个小小的创作,并不是一个终结,二十代表着我对漆画的最初认识,因为整体并不完整,所以也没有哪个局部可圈可点,知识我全情投入了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其中情节无论是可以控制还是不可以抗拒的,都凝结了我的全部心思,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虽然没有成功的喜悦,但却有去学习和缔造的动力,从漆画认识自己,让自己认识漆画,回过头来告一段落,从新开始!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黑技法与艺术表现》
  [2]沈文福《中国漆艺美术史》
  [3]张艳《漆画绘制工艺》
  
其他文献
【摘要】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
摘要:设计与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做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设计与批改作业的目的。设计与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让设计与批改作业从劳作走向享受。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与批
摘 要:好的情境教学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为想学、好学,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 情境体验最优化    在数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他们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探索式的,协作式的学习。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尝试着把这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也取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建设领域,特别是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在当前,我国对高水平技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院校是培养优秀技工的摇篮。本文中,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从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科规律、培养形象思维、科学安排练习等四个层面进行
【摘要】评价是当今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迎接挑战,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  【关键词】改革评价有效    评价是当今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杆杠杆指导着教育的倾
提起“后进生”,有不少老师都深感头痛。因为很多学校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何为“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智力有缺陷等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如何转化后
班固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激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艺术形象璀璨夺目,跃然纸上。这篇传记,艺术方法有三:  第一,精于剪裁,善于布局。  作者始终围绕着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
所谓的"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课堂上,学生话不多,经常保持沉默;课后,只有个别胆大的学生愿跟老师沟通。因为在一些教师身上缺少教师应有的亲和力,怪不得学生都对这些教师敬而远之。  随着时代的步伐,面对个性十足的学生,教育教学更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只讲师道尊严的不妥之处,特别是在带了一届高中的艺术特长生班主任
一、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根据教师事先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授课者——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一个人知识水平再高,知识结构再全,也难免有他不懂的地方,有他出错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和学生一样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情理之中、不可避免的。课堂中出现错误很正常,怎么把"错误"转为这节课的亮点,是我们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