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与探究中成长 --数学综合实践性作业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查漏补缺。但随着新课程理念下的不断深入,作业不能只是单纯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强化技能而设置的简单练习,我们更希望通过作业的过程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促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重视小学教育的现实性,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相关研究来看.数学教学现实性的重要性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政策性的课标到各种理论与实
一、创新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段文字,每个学生都可能因为各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悟。因而,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一段话的领悟,直至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都应当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  一、学习开始时的发现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是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让学生对文章题
自古以来,教师就被人们推崇,因为教师的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他们要塑造高尚的灵魂,培育美好的心灵。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随着近几年来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推进,作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通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或发展存在着诸如教育方法单一、发展理论不科学和发展途径较为局限等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庞大,但是总体素质和教学力量却相对薄弱,师资培训力量不足,现有的教师发展途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
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用操作学具或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知,再通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操作活动要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要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现代内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显得既抽象又枯燥,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过往的计算教学容易走进两大误区:一是过分强调“知识性”;一是过分追求“形式化”。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我们应关注什么?在我执教《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后,进行了一些思考。  原因一:感知比较粗略。学生的感知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在进行计算时,学生感知的是由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算式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难对学生产生强刺激。在前期教师没有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