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作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在教育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文学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不尽相同。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并与教育界鲁迅作品教学相联系,总结出学术界对鲁迅作品研究给鲁迅作品教学带来的启示以及不适用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地方。
  关键词:鲁迅;鲁迅研究;鲁迅作品教学。
  
  鲁迅及其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教育界同样如此,鲁迅作品的教学一直也是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文比较多,而且难点也多,教学问题同样多。因此本文借学术界对鲁迅研究涉及鲁迅作品教学的分析。全文首先以《走近当代的鲁迅》为依据,介绍钱理群先生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以及对教育界鲁迅作品教学所带来的启示,最后针对目前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
  
  一、《走进当代的鲁迅》中对鲁迅的研究
  
  钱理群先生所著的《走进当代的鲁迅》一书从多个角度展开,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了研究、解读、阐述。比如说在解读鲁迅小说中,钱理群先生提到“作为以为中国现代的小说家,鲁迅的荒原意象、荒原感有着自己独特内涵与独特表现方式。具体体现在鲁迅小说中,则至少演化(表现)为以下两个叙述模式。其一为看与被看而相对立模式,另一模式为离去——归来——离去。”1熟悉鲁迅作品的人都知道,这两个模式准确概括出鲁迅小说表现模式。此外,钱理群先生总结了在他开设“鲁迅研究”课时,学生的鲁迅观的不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生的多是从倾心于鲁迅的角度出发思考鲁迅及其作品,而到了九十年代学生思考鲁迅及其作品的角度进入更深一层次,如“如何处理自己与鲁迅的关系”、“无法忘记鲁迅是我们后来者的耻辱”等等。借用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当代的中国先进青年,他们有可能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鲁迅,既不如我们似的把鲁迅当作一个崇拜对象,又不会像某些人那样轻率地否定鲁迅,在鲁迅面前,他们是平等的、独立的,因此而真正接近了鲁迅。”2解释这一现象再合适不过。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应该教什么?钱理群先生在给学生开鲁迅研究课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与鲁迅有很大的心理距离。产生一个问题的原因自然很多,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中学阶段教师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自己都怕读鲁迅怕教鲁迅,在鲁迅作品教学中把鲁迅拔高的一个神的位置,其次多半都讲解鲁迅的思想。然而这样的教学结果导致很少有学生对鲁迅作品感兴趣。那么在我们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除了鲁迅思想我们还能教什么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注重的是鲁迅作文文学家的地位,因此在进行鲁迅作品教学的时候可以讲解鲁迅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语言运用,而这也正是我们目前的鲁迅作品教学中所忽略的。比如说在《故乡》中的“这极好!他,——怎样?……”这一句四个标点符号的内在意义,准确体现出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对儿时玩伴的陌生、对儿时生活的回忆等等复杂的心理。再一个我们在教学中还忽略了鲁迅作品的生命意识。鲁迅多数作品中有很强的生命意识,比如说在《药》中生命意识体现为夏瑜的牺牲有价值吗?他的生命价值在哪;《祝福》中祥林嫂的疑问“人死后有没有魂灵”是生命意识的追问、体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是一种孩子的生命体验。由此可见,在鲁迅作品教学中除了可以讲鲁迅的思想,我们还可以讲语言的运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等等。这时对钱理群先生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与解读是否使用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困惑也就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学习钱理群先生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钱理群先生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将很多作品串联起来。如在《呐喊·自序》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呐喊》里的作品进行讲解。
  钱理群先生在《走进当代的鲁迅》一书中对鲁迅研究的阐释,对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有这样启示:在鲁迅作品教学中要联系鲁迅早起人生体验来理解鲁迅,对鲁迅生平的理解要全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鲁迅。除此之外从普通人和艺术家的层面来了解鲁迅,并且关注鲁迅作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对鲁迅作品教学改进应加强文字、文化、文学形式等层面的教学。
  
  三、目前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目前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学术界与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统计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不难发现鲁迅作品之多,是其他作家所不及的。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选过的鲁迅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药》、《祝福》、《藤野先生》、《过客》、《阿Q正传》、《呐喊·自序》、《灯下漫笔》、《孔已己》、《为了忘却的纪念》、《记念刘和珍君》等等。鲁迅作品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许多教师对鲁迅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1、钱文发表于2000年Z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的《鲁迅作品教学专题 我的几点思考》中说道:在鲁迅作品如何教的问题上首先要注意处理好鲁迅与青年(学生)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老师的讲解和包裹教学参考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权威的或非权威的阐释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地位。最后指出鲁迅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不是一次性可以完成的,随着人生阅历与内心体验的丰富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解读鲁迅。因此在鲁迅作品教学中也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一次性读懂,完全理解。
  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中学的沈家彬发表于2004年18期《文教资料》(初中版)中的《鲁迅作品: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文指出:一个文本的意义主要是读者赋予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不应该受到某类特殊读者——文学大师和批评大家——的人为规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将作品主题固化为牢笼的藩篱,并将学生的思维拘捕其中的做法,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对学生思维与个性发展的恶性扼杀。
  3、浙江宁波效实中学的张悦发表于2005年04期《中学语文教学》的《鲁迅文学作品教学的误区》中认为目前鲁迅文学作品教学的误区一是语言教学、文章教学代替了文学教学。二是烦琐哲学捆缚了鲁迅文学作品教学的翅膀。第三总结处理教材的单一性、讲解课文的割裂性、不同文本教学方法的重复性为鲁迅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三种病症。
  4、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吴潇雨、徐庆梅在发表于2007年02期《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的《鲁迅作品与中学语文教学》中认为:几十年来,鲁迅作品教学在教法上尚存不足,即在中学生刚刚接触鲁迅作品时,就把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教学参考资料的浓缩或改写,再通过教师的条分缕析灌输给学生,超越了阅读文学明珠的初级阶段,违背了学习文学名著的自然规律,也忽视了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二)由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引起的反思
  由此看来,目前的鲁迅作品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作品解读单一、忽视作品的文学教学、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直接灌输给学生等问题。再此基础上我们同时看到
  1、目前对鲁迅作品教学的研究缺乏特异性,比如说一些论文里提出要“亲近、理解、创新鲁迅”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法,我们学习哪位作家的作品不需要这样做呢?其次,在学习鲁迅作品时要重视自学与感悟,然而我们无论学习哪篇课文不需要重视自学与感悟呢?
  2、有的老师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把握、多元解读,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合理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解读弹性,鲁迅作品不是朦胧诗可以因人而异的去解读,如果作品中提到一句话就是一个主题,那么在阅读分析时就会对学生进行错误引导。因此在多解性的同时应该走进文本,忠实文本。以《祝福》为例。祥林嫂见到“我”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祥林嫂灵魂的挣扎由反复描写的祥林嫂的眼睛而深刻展现出来,全文一步步加深了对祥林嫂灵魂的伤害。最后祥林嫂把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去土地庙捐了门槛为的是寻求灵魂的救赎,结果却是心灵、灵魂、精神崩溃走向死亡。但如果这篇小说的主题解读为祥林嫂的愚昧无知那就是没有把握住小说主题,没有忠于文本。
  3、有的老师总结出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内部规律。如果一作者的作品都可以用一规律、标准来解读、教学的话又何谈解读与教学。一些老师认为鲁迅作品之所以难教,学生难学的原因在于鲁迅生活的历史背景混乱以及与学生生活时代相隔久远。笔者对此观点颇不赞成,白居易、李白、苏轼的作品时代更久远但是人们读起来都有共鸣,没有读不懂的。这是因为在李白、苏轼的作品中抒发的都是个人的苦闷,心灵是沟通的,因此容易理解。而鲁迅作品教学难不在于年代久远,而在于精神的追求。如在《药》、《孔已己》、《祝福》中,鲁迅表达的都不是个人的苦闷,我们最好理解的就是个人苦闷,鲁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对民族前途的担忧、民族灵魂的担忧。鲁迅作品与我们平凡人之间找不到心灵的契合点所以理解起来困难,这才是我们在解读以及教学中与鲁迅作品的隔膜所在。
  4、很多文章中指出,现在的鲁迅作品教学与学术界的鲁迅研究向脱节。追其根源,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其一教师自己不读鲁迅。很多教师对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不关注,自然不知道当前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到了哪一步。不仅如此,对鲁迅作品读的也不够,除了教材中的那几篇很少去读《鲁迅全集》以及与鲁迅有关的回忆作品、书信等。在一个原因是教材的编写。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排也很陈旧,对学术界鲁迅研究的成果也未涉及。第三个原因是考试评价。我们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占有很重的分量,但是在中考、高考中涉及到的鲁迅作品考试几乎没有,因此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也没能让教师、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当前学术界对鲁迅作品研究的最新成果。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鲁迅是需要一生去读的”,我们在鲁迅作品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鲁迅作品讲解的面面俱到,我们需要给学生的是一个点,一个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够更深入、更广泛去解读鲁迅作品的启发,这也是目前在鲁迅作品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作为职业学校一名电工专业的学生,专业课是他们以后到社会求职的必备钥匙。但是机电专业的内容比较繁多难懂,如何更好地提高机电专业课的教学,为学生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这是我们机电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专业理论课  由于很多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主要途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期待视野、改变呆板教学模式、建立多种评价机制”等教学形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  关键词:美术鉴赏;主体;期待视野;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就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突出的重要地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
期刊
摘 要:2001年和2004年,越南先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民族分离运动,这使得该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学术界对越南民族分离主义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民族认同,利益诉求、分裂势力。  关键词:越南;民族;分离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是冷战后大规模出现的,当今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最重要、最具破坏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区别于以往民族主义内容的显著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多民族国家中一个或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新形势下,我们现河采油厂物资中心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新课题,努力做到不断创新。  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就没有新的行动。观念创新必须冲破“禁区”,倡导创新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促进终身体育理念在大学生中的贯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体育习惯;养成教育    早在二十世纪,党中央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把教育作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重点,并明确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地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走进了积极改
期刊
摘 要:情感是激发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丰富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让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更让他们“畅所欲言”;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在作文教学中有了情感的调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将学生的目光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去认识社会生活。  关键词:情感;作文教学;社会关注;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交通、通讯、传媒等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代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外国文化的移入、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因素影响,造成大学生价值体系建立的复杂性与多维性,甚至出现了困惑。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深入研究新时代下的高校德育, 调整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祖国建设
期刊
农村电影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发展较快,农村电影市场已全面启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有的电影公司市场观念淡薄,等靠思想较严重。面对这些新情况,如何开拓农村电影市场,笔者认为可做好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    近年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学术的发展,各学科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教育也更趋向于学科之间的综合化,为了培养出更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开始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增设就是拓宽语文学习运用领域的很好体现。但综合性学习并不表示语文学习就是杂货摊,什么都要包容在内,归根结蒂综合性学习还是在“语文”的框架之下,那么如何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