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出彩的七种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如果能多在文采方面下工夫的话就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一些不足,提升质量,写作能力大可改观。高考考试大纲在发展等级中对作文“有文采”的具体要求是:(1)词语丰富,句式灵活。(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3)文句有意蕴。下面我就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方面说说能够使作文出彩的七种方法。
  一、贴切化用,推陈出新。
  卷帙浩繁的古代诗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妙句,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语言资源。合理地开发它,艺术地改造它,善假于物,为我所用,便能产生文采斐然,别具情味的表达效果。李白有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人化用为“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语文读本》第三册),求助于李白的灵气,表达出深深的爱柳之情。李白有诗:“我寄愁心与明月”,有人化用为“我寄情思与明月”(同上),移花接木,表达出了不同的情调,很有表现力。
  一些流传久远的歌曲,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歌词加以改装,使人从耳熟能详的经验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也能体现出语言化用艺术的魅力。梁晓声在《随感录》写道:“如果一个男人宣布自己是爱一个女人的——那么给她钱吧!‘我爱你有多深,金钱代表我的心’……;如果做父母的證明自己是爱儿女的——那么给他们钱吧!‘世上只有金钱好,没钱的孩子像根草’………”他信手拈来,因“文”制宜,借“词”发挥,“貌”合神离,幽默诙谐,增强了语言感染力。
  化用名句,“这里充满了辩证法:精确兮,模糊所伏;模糊兮,精确所依”(楼世博《模糊数学》),从老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化用而来,绕过了不便明言的关卡,有益于读者注意力、思考力集中,短短片言,胜过千言。
  二、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环境描写,一则强化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二则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如:
  依稀记得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江南的小镇。天空斜织着密密的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有人便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清新古朴,让人在陶醉之余,生出对“美”的无限遐想。这种开篇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突出了作者的才情。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三、类比对比,回味无穷。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了对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如:
  黑夜,是对黎明的等待;寒冬,是对暖春的等待;猛烈的暴风雨,是对碧空如洗的晴空的等待;而蜿蜒曲折的漫漫人生路,则是对辉煌灿烂的前程的等待。——《等待》
  作者从自然现象展开行文,进行类比,自然引出“生命中的等待”这一话题,联想自然,烘托有力,生动别致,回味无穷。
  而对比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
  鹰选择了飞翔的努力,收获的是翔于云端的非凡;蝉选择了“知了”的自得,收获的是栖于枝梢的平庸。——《选择》
  鹰与蝉选择与收获的截然不同,生动地揭示了选择对于收获的重要性。语句工整优美,中心突出鲜明。
  四、诗文引用,文气馥郁。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
  那年冬天,向家里要来一笔添置冬季大衣的钱。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拿它来买莎士比亚呢?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买书,就得再在风雪中挨冻一冬,因为身上那件夹大衣实在太单薄了。在另一方面,那书脊上亮晶晶的金字,又在向我飞眼。——陈绍鹏《书给我的乐趣》
  《孟子·告子上》中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这段话中,通过引用,生动地表明了“我”当时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将这笔原来“我”打算添置冬衣的钱买书好呢,还是买大衣?由于作者学而不厌和爱书心切,也由于家境贫困、余钱不多,他迫不得已放弃买衣而选取买书。用“鱼”和“熊掌”来分别指代“大衣”和“书籍”,通过引用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工巧贴切,言简意赅,而且十分风趣幽默。
  经典诗文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既凸显文章中心,又赋予文章以审美情趣,甚至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令人回味无穷。如: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引用冰心女士《荷叶母亲》中的名句,以荷叶、红莲巧妙暗喻母子之情,突出了母亲的形象,文气馥郁,耐人寻味。
  五、排比造势,先声夺人。
  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增加语势。如:
  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霖;如果,苦难是一片浩然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轮船;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想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舞动腾飞的翅膀》
  一组排比句,结构整饬,语气贯通,比喻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形象美。
  六、拟人比喻,别开生面。
  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你所比喻的对象的特点,并且具体,有时候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如能够熟练地应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你的文章自然会更加受欢迎。如: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我像风筝一样,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荡了出去又回来。
  运用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如:
  秋天,树叶悄悄地换上金黄色的盛装,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静静地离开曾经欢唱过的枝头,悠悠地飘到地面,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斐然。因为它们知道,它们把生命植入大地,是为了等待第二年的春风拂过——这是自然的向往之景。——《愿景》
  赋予树叶以人的情态及性格,生动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七、妙发设问,启人思考。
  设问能引起注意,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突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鲜明地表现出主要内容。如: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你的手吗?——《我想握住你的手》
  一组问句的设置,启人思考,发人深省。
  当然,文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都源于写作实践。以上是我总结出的七种方法,以期能引导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写出更好的作品。
其他文献
杂感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言论中又一种重要形式。它属于务虚型富有文艺色彩的轻型的言论文体。它的名目繁多,散见各报刊的辟有随笔、随感、漫笔、杂谈、漫谈、札记、时评等等专
摘 要: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教师应不断改进教法,努力探索,不断追求。本文就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途径    课堂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风向标,没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不可能有好的考试成绩。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少数教师在考前的复习中倾注了全部心血,而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理念与口号,也是高等教育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与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大学生
医学研究表明CXCR1和CXCR2(CXCR1/2)及其配体CXCL8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分析猪CXCR1/2在肺炎中的表达,研发新型兽用抗炎药,本研究表达了猪CXCR1/2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通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分析了猪CXCR1/2在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化脓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性肺炎中的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猪CXCR1
学位
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响应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要求,迎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需求,在大力支持创新发展、火热开展双创型人才培养教育的同时,应将工匠
摘 要: 中学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模式,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主体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日积月累中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学生讨论 互启互助 互批互改 重视修改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写得一手好文章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然而,作文教学确实是语文教学的一大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学建模理念的内涵的阐述及其目前大学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突出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和方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对于如何培养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建模意识提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途徑。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大学数学教学 教学意识和方法 素质教育    新时期的今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日益数字化,数学建模意识和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