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得心应口”,是指能够把眼中所看,耳朵所听,心中所想,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只要是生活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学生,到了入学年龄,一般是可以做到“得心应口”的。但是从“得心应口”向“得心应手”转变却没有那么简单了。
所谓“得心应手”,即“看到什么,听到、想到什么,就能用恰当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我手写我心”。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就必须在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反复的手脑并用的“写”的锻炼,把心中要说的“话”即刻转化为笔下足以表达自己意思的文字。怎样让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得到发展,从“得心应口”走向“得心应手”呢?
【密码1】大量积累
※“读给孩子听”——有心插柳柳成阴
“读给孩子听”,应成为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最直接的阅读启蒙,它以最吸引学生的阅读形式,给予他们畅快的听读享受、至纯至真至美的情感熏陶和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每天中午就以一个阅读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利用午休默读时间,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生动的童话、童诗、儿童小说等。在一天天的讲述中,同学们和世界文学大师对话,他们的想象在翱翔,心灵在放飞。
教师在引导入学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空洞地强调课外阅读的好处,但是随着他们自己实实在在地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对书籍产生强烈的兴趣,班级课外阅读氛围逐渐浓厚。同时,大量听读,一方面给学生在享受听读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语汇,积累了逐步走向独立阅读的方法,并形成习惯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气质,陶冶他们的性情。
※“周有所诵”——腹有诗书气自华
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大,记忆力强,学业负担轻,在此时进行诗文及短小的散文背诵是最好不过的时机。如果说,长期的课外阅读是用文火慢慢煲语言积累汤的话,那“周有所诵”就是用急火快炒语言积累的菜,它用时不多,但收效显著。所谓“周有所诵”,即每周熟背一首古诗、一篇两三百字的散文。让儿童背诵古诗文,这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文学修养的过程。在这里,我更要强调的是熟练背诵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的优秀散文。散文形式多样,短小精悍,文质优美,散文背多了,在大脑储备仓中储存的语言就丰富了。
※“快乐周末”——为有源头活水来
“快乐周末”,即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喜新、善问、求知的心理特点,在每周五下午的半天时间里,教师带着他们探寻多姿多彩的自然,了解和谐发展的社会,让他们沉浸其中;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用心体味,不断积累。这样不仅解决了儿童最为苦恼的写话缺乏素材的问题,而且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陶冶性情,为他们的童年生活着上了艳丽的色彩。譬如,在爱牙日当天,我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市口腔医院,了解医院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体验牙齿健康检查全过程,聆听专家的儿童爱牙、护牙讲座。母亲节前夕,我领着学生走进仙林大学城,他们通过实物模型,了解了妈妈怀胎十月的全过程及宝宝在妈妈体内发育的情况,完成了送给妈妈的礼物,如亲手制作的贺卡、学唱的歌曲、学讲的故事等,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密码2】巧练写话
※创造性仿写——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我的低年级写话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创造性模仿”练习,即仿照文章句式填空,从而引导学生很快学会语言表达的方法,同时又有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童真、童趣,甚至是创造性地表达。以下是一年级下学期图画书《逃家小兔》仿创写话教学片段。
师:这真是一只调皮的小兔子。如果小兔子还想和妈妈做捉迷藏的游戏,妈妈会怎样追逐自己的孩子呢?请用上“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生:他对妈妈说:“我要变成一棵青青的小草,躲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里,让你找不着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大草原中的小草,我就变成肥沃的泥土,好养育你。”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泥土,我就变成潜水艇,潜入深深的海底,让你捉不到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潜水艇,我就变成海水正好拥抱你。”
师:这个妈妈的办法可真多啊!
生:小兔觉得被妈妈找到没意思,它接着变,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海水,我就变成星星,飘浮在浩瀚的宇宙中,让你抱不着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星星,我就变成月亮,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生: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月亮的话,我就变成小细菌,让你看不到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细菌,我就变成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你,并且培育你。”
此时的课堂热闹非凡,同学们处于完全放松,自由表达的状态。
课堂上,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同时他们的心灵驰骋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中,积淀的语言扫除了表达上的障碍。课后,一篇篇独具魅力的写话跃然纸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可爱的童心在仿创写话中得以飞扬。
在实践研究中,我同时关注语文教材,发现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可以作为学生们模仿写话的例子。
※扩写画中“话”——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传统的低年级写话练习中,“看图作文”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图的内容单一,图画陈旧,或是图意不明,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图意,难以得心应手地写话。随着图画书的盛行,为儿童写话打开了另一扇窗,因为图画是图画书的生命,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给儿童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利用图画书中的图进行写话训练与原来的“看图作文”相比,拓展出更广阔的画面空间、想象空间,在这些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图画中,学生更容易走进故事情境,还原故事情景进行表达,儿童更乐于自由创编图画书中的留白部分,用自己的语言丰富图画书的内容。
※“一物几写”——此日中流自在行
人们常说,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会观察生活,这是一条写作规律。观察是否细致,决定写话内容是否丰富。引导学生观之有序,思之有序,言之有序将成为习作指导的重点。当然,这种指导并不能对学生写话起到一蹴而就的作用,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某一类事物的反复指导、反复写作,也就是“一物几写”,它可以较快地使低年级学生掌握写话的方法,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比如,我曾经开展过“水果月”活动:第一周,学生在教师的细致指导下,完成写话《火龙果》;第二周,教师对学生写话《火龙果》加以点评,特别指出写话中的问题及避免问题出现的方法;然后布置第二篇写话——任选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运用写水果的方法,自行完成写话。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问题当然暴露无遗,如顺序不清,比喻不当,水果的特点不突出等等;第三周,教师再将前一周写话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更为清晰的写话思路,再命题当堂写话——西瓜。学生经过了三次关于写水果的指导,对写水果的方法了然于心,半个小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将写话完成。第四周,再针对西瓜的描写进行点评。经过“讲——写——评——再写”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一物几写”式写话指导,学生逐渐掌握写水果的方法,从而轻松地享受到写话的乐趣。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所谓“得心应手”,即“看到什么,听到、想到什么,就能用恰当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我手写我心”。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就必须在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反复的手脑并用的“写”的锻炼,把心中要说的“话”即刻转化为笔下足以表达自己意思的文字。怎样让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得到发展,从“得心应口”走向“得心应手”呢?
【密码1】大量积累
※“读给孩子听”——有心插柳柳成阴
“读给孩子听”,应成为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最直接的阅读启蒙,它以最吸引学生的阅读形式,给予他们畅快的听读享受、至纯至真至美的情感熏陶和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每天中午就以一个阅读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利用午休默读时间,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生动的童话、童诗、儿童小说等。在一天天的讲述中,同学们和世界文学大师对话,他们的想象在翱翔,心灵在放飞。
教师在引导入学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空洞地强调课外阅读的好处,但是随着他们自己实实在在地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对书籍产生强烈的兴趣,班级课外阅读氛围逐渐浓厚。同时,大量听读,一方面给学生在享受听读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语汇,积累了逐步走向独立阅读的方法,并形成习惯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气质,陶冶他们的性情。
※“周有所诵”——腹有诗书气自华
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大,记忆力强,学业负担轻,在此时进行诗文及短小的散文背诵是最好不过的时机。如果说,长期的课外阅读是用文火慢慢煲语言积累汤的话,那“周有所诵”就是用急火快炒语言积累的菜,它用时不多,但收效显著。所谓“周有所诵”,即每周熟背一首古诗、一篇两三百字的散文。让儿童背诵古诗文,这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文学修养的过程。在这里,我更要强调的是熟练背诵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的优秀散文。散文形式多样,短小精悍,文质优美,散文背多了,在大脑储备仓中储存的语言就丰富了。
※“快乐周末”——为有源头活水来
“快乐周末”,即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喜新、善问、求知的心理特点,在每周五下午的半天时间里,教师带着他们探寻多姿多彩的自然,了解和谐发展的社会,让他们沉浸其中;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用心体味,不断积累。这样不仅解决了儿童最为苦恼的写话缺乏素材的问题,而且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陶冶性情,为他们的童年生活着上了艳丽的色彩。譬如,在爱牙日当天,我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市口腔医院,了解医院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体验牙齿健康检查全过程,聆听专家的儿童爱牙、护牙讲座。母亲节前夕,我领着学生走进仙林大学城,他们通过实物模型,了解了妈妈怀胎十月的全过程及宝宝在妈妈体内发育的情况,完成了送给妈妈的礼物,如亲手制作的贺卡、学唱的歌曲、学讲的故事等,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密码2】巧练写话
※创造性仿写——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我的低年级写话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创造性模仿”练习,即仿照文章句式填空,从而引导学生很快学会语言表达的方法,同时又有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童真、童趣,甚至是创造性地表达。以下是一年级下学期图画书《逃家小兔》仿创写话教学片段。
师:这真是一只调皮的小兔子。如果小兔子还想和妈妈做捉迷藏的游戏,妈妈会怎样追逐自己的孩子呢?请用上“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生:他对妈妈说:“我要变成一棵青青的小草,躲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里,让你找不着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大草原中的小草,我就变成肥沃的泥土,好养育你。”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泥土,我就变成潜水艇,潜入深深的海底,让你捉不到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潜水艇,我就变成海水正好拥抱你。”
师:这个妈妈的办法可真多啊!
生:小兔觉得被妈妈找到没意思,它接着变,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海水,我就变成星星,飘浮在浩瀚的宇宙中,让你抱不着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星星,我就变成月亮,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生: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月亮的话,我就变成小细菌,让你看不到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细菌,我就变成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你,并且培育你。”
此时的课堂热闹非凡,同学们处于完全放松,自由表达的状态。
课堂上,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同时他们的心灵驰骋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中,积淀的语言扫除了表达上的障碍。课后,一篇篇独具魅力的写话跃然纸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可爱的童心在仿创写话中得以飞扬。
在实践研究中,我同时关注语文教材,发现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可以作为学生们模仿写话的例子。
※扩写画中“话”——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传统的低年级写话练习中,“看图作文”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图的内容单一,图画陈旧,或是图意不明,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图意,难以得心应手地写话。随着图画书的盛行,为儿童写话打开了另一扇窗,因为图画是图画书的生命,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给儿童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利用图画书中的图进行写话训练与原来的“看图作文”相比,拓展出更广阔的画面空间、想象空间,在这些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图画中,学生更容易走进故事情境,还原故事情景进行表达,儿童更乐于自由创编图画书中的留白部分,用自己的语言丰富图画书的内容。
※“一物几写”——此日中流自在行
人们常说,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会观察生活,这是一条写作规律。观察是否细致,决定写话内容是否丰富。引导学生观之有序,思之有序,言之有序将成为习作指导的重点。当然,这种指导并不能对学生写话起到一蹴而就的作用,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某一类事物的反复指导、反复写作,也就是“一物几写”,它可以较快地使低年级学生掌握写话的方法,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比如,我曾经开展过“水果月”活动:第一周,学生在教师的细致指导下,完成写话《火龙果》;第二周,教师对学生写话《火龙果》加以点评,特别指出写话中的问题及避免问题出现的方法;然后布置第二篇写话——任选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运用写水果的方法,自行完成写话。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问题当然暴露无遗,如顺序不清,比喻不当,水果的特点不突出等等;第三周,教师再将前一周写话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更为清晰的写话思路,再命题当堂写话——西瓜。学生经过了三次关于写水果的指导,对写水果的方法了然于心,半个小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将写话完成。第四周,再针对西瓜的描写进行点评。经过“讲——写——评——再写”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一物几写”式写话指导,学生逐渐掌握写水果的方法,从而轻松地享受到写话的乐趣。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