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以往的课堂都是由教师掌握的,学生没有独立探究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停止不前,现在课堂教学的重心是让学生多多参加到一些教学活动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高中英语教育,多数是教学一言堂,教师只知道一味地灌输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学生求知,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鱼,本领比知识更重要。造成传统教学弊端的根本原因,就是升学的压力。学校、教师以升学率为考核标准,学生、家长以考入好的大学为评量标准,这造成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这样应试教育的教学理论下,出现了,教师反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反复机械式的练习,学生的一起行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知道一味地传授知识,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如何,哪里知识薄弱就针对哪里辅导,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根本的方法问题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掉队情况,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感觉无力,具有很强的挫败感,以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严重的英语恐惧心理,这种教学方式对一些学习刻苦,而方法不得当的学生打击尤其大。
  2. 高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
  主观能动性具有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复杂作用,是一种位于个人和社会、主观和客观、内在与外在的中介物和转换环节;它是一种结构化的结构,亦是一种产生结构的结构,就如同交响乐式的表演,虽然是一种被集体指挥的演奏,但又不需要交响乐队总指挥的表演形式。教育改革的工作错综复杂、牵一则动百,对内要能够保有自己国家社会的文化特色,对外要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因此应针对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改革,拟定可行的方案,以解决教育问题,加速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2.1设计问题情境
  要实现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问题情境是一种英语最广泛的的教学情境。教师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信心理需要。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几个原则:
  (1) 富有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要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够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果。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如果问题设计得太浅显或者多数学生不能够获得正确结果,这样的问题也是不合格的。
  (2) 多样性。教师要能够灵活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知识不一样,提问的问题也要不一样,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为指导,设计高效的问题。
  (3) 问题要满足所有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所有学生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问题设计也要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
  (4) 可调性。虽然教师在课前都做了充足的课前备课,但是教学情况也是瞬息万方的,学生的反应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掌握高超的调控本领,掌握课堂氛围。
  2.2设计教学活动并掌握时间分配
  情境教学理论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学能够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并能够掌控课堂时间的分配。
  (1) 设计活动。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在编排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里面有很多利于教师开展的话题或者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编排,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英语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灵活渗透英语知识,语法等。另外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英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教材外的话题,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就在身边,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掌握课堂时间分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分配学生的参与度,不能出现部分学生吃撑而部分学生还饥饿的情况,教师要把学生的说话权合理分配给全班学生,因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掌握。另外,教师还有掌握教学进度的时间分配,以免出现课堂很热闹,学生收获很少的教学窘境。
  2.3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学生内心,潜意识的能动性的爆发。中学生内心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英语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将事半功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英语,学校、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重视度高,提问往往几种在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中间,致使很多学生表现为不自信,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进取心。其实,这只是学生表面的表现,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肯定,渴望得到鼓励,所以,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积极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自己激发自己的主动权,主动性去学习英语。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一中)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呈现出词汇量大、语法难度高、思想内容深等特点,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高考改革背景下,社会化考试使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时长出现很多不定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心怀分层教学思想,在课堂内外贯彻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的思想。  1. 背景  1.1 高中英语的特点  高中阶段,英语课呈现出词汇量大、语法难度高、思想内容深等特点,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学生参差不齐的
英语阅读是一项基本技能,在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生学习英语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认识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其英语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1. 初中生英语阅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1.1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初中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是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以新课改精神为导向,致力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部分英语课堂由于受应试观念影响,仍然沿用教师讲解加学生死记硬背的单一形式,致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一门苦差使,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效率很难得以提升,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英语课堂活力,是摆在英语教学教研面前的重要改革课题。  1. 实现提问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模式的英语教学,教师是课堂提问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化教学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接触异国文化,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文化教学质量,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遵循相关原则:其一,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日常交流;其二,异国文化教学与中国文化教学相结合。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将异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进而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其三,保证文化教学的
英语口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目前,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开始注重角色扮演的口语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由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因而赢得不少学生的喜爱。这种口语教学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刻了解文章内容,并有效提高口语学习效果,得到不少教师的青睐。综合来看,英语口语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固定式的口语扮演方式  固定式的口
I had been in a bad mood since my new neighbor moved in. I often typed articles by computer as a holiday. But no sooner had I become inspired to write than I could hear a girl singing next door. She d
对于英语的学习,大多数初中生都表现出了不自信的特点,觉得英语“难学”、“难听”“难懂”、“难表达”,因此,为了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1. 在英语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面对学习过分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尤其是在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教学目标的影响下,中学英语教学内容陷入了一个误区,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却将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抛却脑后,因此导致学生在英语表达过程中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笑料百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升英语语法教学质量。  1. 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初中英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并不意味
词汇教学一直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成分,一节优质的阅读课,都会包含有词汇输出这个环节。但是回顾以往教学,却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词汇的处理方法不够,具体有如下一些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词汇教学方法不够,教师对阅读或教学中的新词汇,处理的方法永远是教师教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单词的意思,给例句,时间够的时候会让学生自己模仿造句。这样教师完成了词汇的教学,但是学生
目前,初中语法教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语法不感兴趣,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语法学习效果不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英语教学逐步回归到应用技能的训练教学上。这种环境下,一部分教师产生了语法教学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实际上,语法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说出来的话常常有问题。新课程理念也并不否定语法教学,只是要求语法教学能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