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局激发兴趣重探究事半功倍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境;兴趣;探究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77-02
  我们都知道,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正因为它有高度的抽象性,才使得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引不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活,数学成绩徘徊不前。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步入数学这座瑰丽的殿堂,始终是我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从满腔热血但磕磕绊绊的从教生涯的第一节课,到轻车熟路人到中年的今天,自己始终不敢有半点懈怠自满,所谓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在数学教学中,自己永远是一个探索者,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反思与体会。
  今年前些时候,我参加了一次评优课活动,授课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因为是易地教学,虽然教学内容比较熟练,但学生是陌生的,不知道学生底子怎样,自己授课方式是否被接受,他们是否配合自己,甚至想到他们捣乱吗,心里实在没底。在等待授课的间隙,前一节讲课的老师下来了,我赶紧探问,感觉怎样?学生素质怎样?配合不配合?这位老师直摇头,说学生不怎么配合,甚至还有趴在桌上睡觉的。听到这些,我心里一阵发麻,心想这节课不知道讲成什么样了,虽说有备而来,但学生不配合,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只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接下来十分钟候课时间里,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紧急思考应对之策:怎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思路展开呢?学生怎样才配合自己呢?经过信息在大脑的飞速传递、整合、筛选,通过对之前备课方案的取舍,教法的提炼,问题情境的创设,渐渐地一套比较清晰的方案浮现出来。这时,铃声响了,我虽成竹在胸但仍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走上了讲台。
  学生起立,还礼,坐下之后,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算式:①100×2 252×2,②100×(-2) 252×(-2)让学生计算,学生一看这两个题是前一章有理数的运算,很快算了起来,我在下面巡视,然后选了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一个学生是这样计算的:①100×2 252×2=200 504=704,②100×(-2) 252×(-2)=-200-504=-704,另一个学生的算法是:①100×2 252×2=(100 252)×2=352×2=704,②100×(-2) 252×(-2)=(100 252)×(-2)=352×(-2)=-704针对这两种算法我总结到:第一种算法是先乘后加,第二种算法是逆用乘法分配律。然后发问: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第一种简便”一些学生答道,另一些学生持不同意见。本来打算让学生回答第二种简便,但学生的回答不按我的预料,表面看这两种解法,谁简谁繁,不太明显,但我们需要的是第二种解法的乘法分配律,于是我又写了一个算式让学生按两种方法分别计算:758×2 242×2,这一算优劣自明。通过这一开场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
  趁热打铁,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得到式子:100t 252t之后,问:如何化简它呢?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就比较容易想到可以类比数的运算,逆用乘法分配律:100t 252t=(100 252)t=352t。紧接着我又写出了几个式子,让学生填空:①100t-252t=( )t,②3x2 2x2=( )x2,③3ab2-4ab2=( )ab2。小组讨论: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多项式有两个特点: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具备这两点的项就叫同类项。同时指出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按理说,讲到这,由前面的探究引出的同类项及其合并已经基本解决了,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彻底掌握,我又推出了下面的题目,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否是同类项:①-5ab3与3a3b,②3xy与3x,③-5m2n3与2n3m2,④53与35,⑤x3与53,前面三个小题及第五小题学生都答对了,唯独第④小题回答的同学说不是同类项,显然被迷惑了,经稍加提示,问题顺利解决。至此,对后面的例题与练习,学生顺利完成。
  反思本节评优课,由面对陌生学生的惴惴不安,到学生踊跃参与,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出人预料地令人满意,实在感触良多。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①不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果教师一开始平铺直述,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求知欲,必然是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学生提不起兴趣,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持续吊起学生的胃口,则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填鸭式教学。②重探究,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师教一个人某种知识,不要使他们把一个结果记住,而是让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全过程。”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探求知识建立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自己推演出结果,让学生记住,然后按模式去练习,去模仿。这样,由于学生自己探求学到的知识是真正的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被动接受的,所以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纠正学生的低级错误,不必不断地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看似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实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活的,而非刻板的、机械的。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面面俱到。每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毫不关联的,要将前后知识贯穿起来,不要离散的、孤立的去认识问题,并且每段内容每节知识都有它提纲挈领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当然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过硬的基本功,要有内功,要想端出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
  总之,要想教好一节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下足功夫,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做一个平平庸庸的教书匠容易,而要做一个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探索者,只有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其他文献
摘 要: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敲钟人在广场上接受鞭刑,围观群众对他嘲笑、侮辱最后又发出欢呼,他们并非被感化,只是起哄式的看客心理。当伽西莫多为之效命的副主教对他遭受的痛苦视而不见,而受他劫持的吉卜赛少女却大胆送水给他喝,他感激得流出了平生第一滴眼泪,这眼泪象征着怜悯仁爱之心,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源泉。人性美是人类的希望,用人性中美的源泉灌溉早已饥渴的心灵枯井,以此唤醒民众人性中
黑漆彩繪楼阁群仙祝寿钟的造型为二层楼阁。
摘 要:通过“认识直棱柱”的概念引入、形成、拓展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炼、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合情合理”的数学思想,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情理交融”的数学思想,在概念拓展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认识直棱柱;概念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学习;教学反思;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
摘要: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有很大的联系,对两者的思想进行阐述并对比分析异同点。发现其相似之处在于:强调联系教育与生活,注重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及身体力行创办实验学校践行自己的生活教育思想;其差异在于:两种思想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并用于解决不同现实问题的,且侧重点不同。它们对我们当前教育有几点启示:寓教于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生活走进课堂。  关键词:杜威;陶行知;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的导入;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精心设计作业;学习竞赛;课后座谈。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积极性;实验;作业;竞赛;座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58—02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10-03    自2006年至2008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无论分值分配还是试卷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研究好这三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对把握2009年中考脉搏、提高复习效率会大有裨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备考复习的建议
摘 要:朗读能夠将文本与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法是中西方读书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运用朗读法学习英语,不仅能够实现多维的输入和产出,也能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语感和使用语言的自信心,对英语学习多有裨益。在使用朗读法的过程中,从选择适当的资料,到进行过程性地引导和辅助,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进来,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享受朗读的过程。  关键词:朗读;英语学习;情感;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关键词:教学过程;美文美读四环节;感受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5-0058-02  高中语文的必修五课本(人教版),在议论文单元的第三单元选取了《钱钟书散文》中的《谈中国诗》这样一篇典型美文。希望通过文艺评论和随笔赏析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强化文艺鉴赏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积淀和文学修养,生活阅历
摘 要:中考英语总复习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复习,宜于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抓住复习的要点,明确复习的目标和考试内容,拟定科学的复习方法,以听力技能、口语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语言知识综合运用五个版块进行分析、归类,结合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加强实践运用,在实践和运用中变知识为能力。在此过程中,逐步梳理、网络,条理知识,不断提高,融会贯通。  关键词:中考英语;总复习;关键;目标;内容;技能;语言知识
关键词:中考政治;试卷简评;题型分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3-0011-03    一、试卷简评    2006年中考文综试题政治学科承袭了我省多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中考命题风格,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热点为载体,最后回归教材的指导思想,将科学性和时代感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