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9年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的思考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10-03
  
  自2006年至2008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无论分值分配还是试卷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研究好这三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对把握2009年中考脉搏、提高复习效率会大有裨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备考复习的建议,供广大师生参考,但愿能提高大家复习的针对性。总体来看,我省试题比较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试题也比较注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
  
  一、近三年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稳定。近三年理综试卷的题型一直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各大题的小题数也保持不变,物理、化学、综合的题目顺序、小题数也没有变化。化学部分包括1~7、29~31、36~38小题,2006年为39分,2007、2008均为40分。综合部分包括8~14、27、28小题,2006年22分,2007、2008均为20分。
  2.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主要是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要求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有关的实验技能,试题由浅入深,注重基础。考查过的化学主干知识主要有:①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②微粒性质的应用;③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定;④溶解度曲线、标签等图表的分析、应用;⑤基本实验技能,几种重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制法、性质和检验,教材上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改进等;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⑧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⑨pH的应用;⑩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等。
  3.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中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较多,适当关注热点,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2006年涉及了日常生活中饼干潮解现象的分析解释、土壤改良、硬水软化、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生产、生活问题;关注“禽流感”、“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等社会热点问题;导电塑料、乙醇汽油、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应用、淡化海水、废旧电池回收、垃圾的处理、烟花燃放等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诺贝尔奖等高科技等社会问题也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2007年化学部分的13道小题中,有7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综合部分9道小题中,有6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金刚石、16%食盐水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食品安全(甲醛浸泡水产品、霉变大米的不合理处置、食品保鲜等)、金属的利用(铝合金制门窗、钢铁防锈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太阳能之城”建设类的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含苏丹红的饲料等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节能减排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第9、27、30题涉及了“限塑令”、“祥云”火炬的燃料、“鸟巢”的建造材料、“水立方”的外层膜结构材料等内容。试题还涉及了环境污染和保护(第9、36题)、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第3、9题)、化学与能源利用(第12题)、化学物质与健康(第3题)、解释生活现象(第1、2、10、11题)、生产生活(第8、11、29、30、37、38题)等。
  这些信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背景材料,富于时代气息。把课本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寓于新的情景之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时刻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达到了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我省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符合课改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探究能力既包括对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基本操作、现象描述、原理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论的反思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近三年的第36、37题均为实验探究题,每年的选择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2006年第1题出现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水的电解、过滤等基本实验装置和操作图;第10题考查量筒、烧杯、试管夹、托盘天平的使用中蕴含的操作原理;36题是源于教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各版本教材均有此实验;37题探究味更浓一些,取材源自于人教课标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中的“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它以实验探究的方法,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描述现象、总结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的要素,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探究能力。
  2007年第7题结合读图考查了对石灰水与稀盐酸、石灰水与硫酸铜、铁与硫酸铜、铁与稀盐酸四个常见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第14题通过蜡烛火焰熄灭原因的分析,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重组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6题是源于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来源于人教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题目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仪器的选择、发生装置的评价、收集装置的使用和同一装置不同的用途及装置的改进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考查;第37题源于生活,通过对猜想依据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探究启示等考查了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2008年第5题考查浓硫酸的稀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的基本操作;第6题从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第29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蒸发食盐水)选择仪器的能力;第36题对教材中的燃烧条件、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考查学生会分析化学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第37题从生活中常见的胃药(碳酸镁、碳酸氢钠等)入手,根据标签中的说明进行探究,要求学生会猜想、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5.设置图表,考查思维能力。通过曲线、图片、数据表格、实验装置图等来获取解题的信息,已经是化学考试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获取处理信息等诸多能力。我省在这一方面也很重视。2006年化学部分第1、第36题为实验装置(或操作)图共6幅,第5题涉及坐标图1幅,第31题为碳循环示意图,第37题是表格;2007年第6、7、13、31、38题中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了图形和图表。2008年共出现23幅图,其中化学占9幅,内容涉计元素周期表(第4题)、实验设计(第8题)、物质的用途(第8题)、实验操作(第14题)、框图(第31题)、说明书(第37题)和坐标曲线(第38题)等。所有这些图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较好的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6.计算题难度不高。我省计算题注重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计算的应用性。2006年计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2007年结合表格计算“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2008年结合坐标图分析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医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这些计算题信息量小、计算量不大、难度不高。另外,选择题中涉及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等也较为简单。
  7.淡化了学科间的综合。可以看出,近三年试题中学科间综合题的分值在下降,并且“拼盘”痕迹明显,更加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自然渗透。笔者认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
  8.试题难度基本稳定。
  
  说明:难度系数=学生的平均得分/满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化学部分难度系数有波浪式变化,但波动不大,保持基本稳定。
  
  二、2009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1.依旧以考查化学的主干知识为主。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多,由于理综试题总数的限制,中考中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知识点考不到,但主干知识几乎年年都考。
  2.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际应用。会继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创新成果、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命题。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
  3.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化学试题无论以什么样的情境引入,出现什么图表,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但能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较高。会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4.试题会保持稳定。在试卷结构、长度、分值分配上将保持稳定。试题的难度可能会稍有增加,有些题的区分度会更好,个别题对能力的要求比2008年会高一些。
  
  三、复习建议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河北省现在使用的有人教版、湘教版(仁爱版)、沪教版、科粤版共四种版本的教材。命题时,会兼顾各个版本,保证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学生能公平竞争。不论试题情景如何,其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命题时的素材也多来源于教材。
  如2007年第29题“造成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以及“为了避免菜刀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 ”,第30题“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还能,所以必须密封保存。”;2008年第29题中对“实验室蒸发食盐水用到的仪器”的考查,是完全源于课本的基本实验(人教版“粗盐的提纯”、湘教版“蒸发饱和食盐溶液”、沪教版“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第36题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也是一道取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题目,在四个版本中呈现的形式各不相同,试题选用了新的装置,考查了学生对于燃烧条件的理解及应用。上面“一”中“4”里所提到的很多题立意均源自于教材。还有很多填空题来自于教材章节后的习题或对教材知识的横向总结,甚至有相当数量的试题只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图表、装置、定律等进行了一些简单加工。这给我们复习的一个启示就是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再学习,注重对教材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首先,应紧扣教材进行复习,不放过教材中任何一个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探究活动、小资料、家庭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等。第二,要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复习教材要“活”,力戒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复习时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和对比,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弄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由于大家手头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陷入题海中,做题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题中大家也经常会碰壁,这时建议同学们要研读教材,看自己到底对教材中的什么内容不够熟悉。此时,不但要把有关内容很好的研读,还要趁热把相关的知识一起精读、思考,站在全书的高度整理知识点。养成这样的习惯,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到教材的妙用,并在大脑中形成更系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考试中也会更准确、快速地提取相关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2.注重反思,提高时效性。化学复习中值得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对解题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对自己学习中经验教训的反思等。复习完一个单元、专题后,通过反思、比较搞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尤其专题练习和阶段考试后更要及时反思,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一是反思错题的原因。对审题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若是审题时出现错误,如:未抓住关键字词,由于在非关键词上纠缠而忽视或看错关键词等等,应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将关键词划出以减少错误;若是思路出现偏差,则应敢于展现自己的思路以便同学和老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若是方法错误则应积累此类题的做题方法等等。
  二是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哪些知识还未准确掌握,知识网络搭建的是否完整,何处有缺陷?若是知识点没有掌握,一定要把它搞懂,可以查教材、问老师或与同学探讨。
  三是反思书写是否规范,表达是否准确。中考时,很多学生会因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完整而失分,应引起重视。若是由于主观简答题表达不准确则应加强研究答案,弄清答题的正确思路及表述方法。
  四要反思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时间分配等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通过反思,有意识地培养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慢慢就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阅读、审题和解题能力。
  3.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的实验原理、方案设计、实验步骤、现象辨析、结论表述等,既要用到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会涉及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这要求我们复习中,首先要对常见仪器(如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滴管等)的用途、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对药品的取用、物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能熟练掌握。再就是对教材实验能准确掌握和深刻理解,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外延,比如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操作,要从知道“怎么做”到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教材中的实验产品和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有何不同?第三,通过针对性练习熟悉探究题的解答方法,目前探究味儿浓的试题大多数是让同学们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该类问题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但事实上解答该类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都是在教材中已学过的或题目暗示的,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难度并不大。
  4.适当关注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近几年,河北中考题中不同程度的关注着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些内容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所以,要指导学生注意读书、看报、听新闻,适当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各种时事,尤其是在2009年中考之前所发生的新闻、社会热点等要多留意,这些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如“神舟系列”飞船,诺贝尔化学奖,食品污染(饲料添加剂),假药的危害,禽流感,煤矿安全事故,新能源(太阳能的进一步利用),环境污染,世界环境日、土地日、海洋日、森林日、水日、无烟日等的主题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家中的服装标签、药物等的使用说明、常见生活用品、学习中的各种文具,同样有可能成为试题的素材,同样蕴涵着丰富的化学信息。同学们学习很紧张,闲暇的时间不多,这也不用着急,只要适当关注这类问题即可,这类题起点高、落点低,用到的也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审清题意。如果我们平时留意了、思考了,重视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联系和结合,养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做题时就会更顺手。
  5.领会精神,明确考试方向。首先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或《教育实践与研究》增刊,了解考试内容、层次要求及考生应具备的能力。通过研究近三年我省中考试题,了解中考考点、重点、热点,题型、命题的角度、思路等。如,我省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此类题丢分率高,应注意此类题的练习。
  相信大家通过辛勤的努力,抓好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反思总结、堵好漏洞,一定会在2009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稿),2001.
  [2]许九奎.平实中孕含着新课程的内涵——2006年河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3B):18.
  [3]许九奎.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提高能力——2007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08年中考备考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3B):10.
  [4]胡美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2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3版)[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6]王祖浩,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2版)[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桂英】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后活动是阅读的延伸与深化,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化。实践证明,阅读后活动与任务形式多样化。根据教学目的,设计难度不同、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保证阅读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读后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44-05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的设计至关学生
摘 要:时间状语从句具有引导词零散、多变等特点,学生学习这个语法项目常感无所适从,造成写作运用和阅读理解困难。教师帮助学生系统归纳,可采用“串铜钱”、辨析等方法进行教学,使零散的语法知识呈现体系性、可记忆性,同时渗透情感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复习;时间状语从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6-0046-03  系统掌握语法知识对
摘 要:双师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质量,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针对石家庄市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立体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对策。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09-02  一、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必然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
摘 要:《力学单位制》的教学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且在学习过程中着重研究了我国古代时间、长度和质量的单位,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资料收集和检索信息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用国际单位制处理物理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欢迎来到精灵镇!这里人人都精通射箭,箭还能用来兑换宝石和有魔法的小怪兽。  在热闹的集市上,一位脸上画着蓝色图腾的精灵商人想用宝石买你手中的小怪兽。你早就受够这只爱吵闹、爱咬人的小家伙了,快把它卖出去吧!不过在此之前,你要仔细看看精灵镇的兑换表,可别亏本哦。  请问,你最终用这只小怪兽换回了几颗宝石?  在镇子西面的河边,一个小精灵在河滩上搭起了一座小房子。他告诉你,房门的密码是一个用箭做成的等式
摘 要: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敲钟人在广场上接受鞭刑,围观群众对他嘲笑、侮辱最后又发出欢呼,他们并非被感化,只是起哄式的看客心理。当伽西莫多为之效命的副主教对他遭受的痛苦视而不见,而受他劫持的吉卜赛少女却大胆送水给他喝,他感激得流出了平生第一滴眼泪,这眼泪象征着怜悯仁爱之心,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源泉。人性美是人类的希望,用人性中美的源泉灌溉早已饥渴的心灵枯井,以此唤醒民众人性中
黑漆彩繪楼阁群仙祝寿钟的造型为二层楼阁。
摘 要:通过“认识直棱柱”的概念引入、形成、拓展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炼、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合情合理”的数学思想,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情理交融”的数学思想,在概念拓展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认识直棱柱;概念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学习;教学反思;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
摘要: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有很大的联系,对两者的思想进行阐述并对比分析异同点。发现其相似之处在于:强调联系教育与生活,注重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及身体力行创办实验学校践行自己的生活教育思想;其差异在于:两种思想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并用于解决不同现实问题的,且侧重点不同。它们对我们当前教育有几点启示:寓教于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生活走进课堂。  关键词:杜威;陶行知;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的导入;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精心设计作业;学习竞赛;课后座谈。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积极性;实验;作业;竞赛;座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58—02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