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通论课程设计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蛋白质通论课堂内容多、知识抽象深奥等问题,本文作者从教学内容安排、多媒体运用、采用提问式教学等多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设计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蛋白质 生物化学 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蛋白质作为主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化学的重点讲授内容。通过“蛋白质通论”课程深入浅出地介绍蛋白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就此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探讨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对蛋白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推荐以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上册为主要参考教材,其“蛋白质通论”部分从157页到162页,包括“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蛋白质的构象和蛋白质结构的组织层次”、“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如下: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三、蛋白质的形状、大小及分类;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五、蛋白质的研究技术;六、蛋白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教学内容多,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深奥,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板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理解与把握,实现教学目的。
  比如,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是本节的难点。蛋白质虽然是生物大分子,但它的分子结构仍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直观而简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更容易理解与把握。
  再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是本节的重点。采用一些静态照片或动画来介绍每一种功能,既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贮存蛋白,依次展示大田里开花前的大豆植株、开花结颊的大豆植株、大豆豆荚、大豆种子、萌发的大豆、大豆幼苗。然后解释在大豆种子里有大量的贮存蛋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被降解成氨基酸并用于新蛋白质的合成,进一步介绍大豆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多媒体展示豆浆、豆腐、大豆蛋白及其多肽等,从而使学生对大豆蛋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比如介绍运动蛋白,通过动画来展示肌肉收缩运动的原理等。
  3.适当采用双语授课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英文参考书及科技文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有必要对学生适当进行英语授课。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蛋白质化学中常见的名词、名词解释等可以用英文表述,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必需的英文专业词汇,提高其阅读和理解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4.采用提问式教学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提问,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效果。比如,上课开始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蛋白质?”通过课堂上对蛋白质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的介绍,在上课结束时先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概括总结如下:“蛋白质主要包含碳、氢、氧、氮等元素,由氨基酸以肽键相连形成的具有复杂分子结构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与体现者。”在介绍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之前,可以先提问:“头发的组成是什么,烫发的原理如何?”经学生回答后,由教师总结:“头发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烫发的原理就是通过二硫键的断裂和再连接改变了头发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介绍免疫保护蛋白(抗体)时,可以先提问:“我们小时候是否都接种过很多疫苗?”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解释体内抗体的产生及其作用原理等。
  5.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日常生活中应用蛋白质化学知识的实际例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比如讲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时,可以介绍肉、蛋、奶等高蛋白质食物,介绍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等;介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可以介绍有关“疯牛病”的相关内容,正是由于蛋白质折叠的异常才引起了疯牛病。
  6.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介绍吴宪先生对蛋白质变性理论的贡献;介绍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介绍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的有关蛋白质的研究论文,比如饶子和在《Cell》上发表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三维结构”等原创性研究成果。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将上述多个方面综合运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2]张少斌,林英,刘慧.生物化学比色法实验教学的改进,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128-129.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8663),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PB08003)
  沈阳农业大学青年导师基金,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改项目。
其他文献
表格是常见的表达信息的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理学习之中,对于学生发现和归纳知识,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平时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格这一有效形式,帮助学生展开学习,非常重要。本文就表格展开讨论,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表格的作用    1.表格能帮助同学们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的归纳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知识结构图、方框流程图、树干图、列表格等。表格具有简洁明确、信
采集麻鸭、鹅、斑头雁和鸬鹚等水禽血清,以辛酸-硫酸铵法提取水禽IgY,利用Hiload16/60 superdex200 prep pg凝胶柱,以500μL上样量、0.3mL/min流速对粗提水禽IgY进行纯化,收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数形转换的途径;由数到形的转化;由形到数的转换途径;数形结合思想这几大关键方面,有效的提高学生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教学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那种文化知识的传承者,而是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具备一定创造力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变换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创造者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出新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由此可见,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塑造学习型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迫。  “教学”可以说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自
摘要: 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本文就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了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 观察力 培养和锻炼    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观察和思维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门捷列夫说过的:“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抓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笔者认为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摘要: 初中物理学习要掌握一些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本文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听课效率,作好复习和总结,正确对待练习题,注意观察和实验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习方法 兴趣 复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都逐渐的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无法满足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就逐渐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开始根据新型的
笔者当前农村初中生所表现出来的英语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当前农村初中所采取的阅读教学还不够深入.然而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和掌握来说,需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