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本文就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了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 观察力 培养和锻炼
  
  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观察和思维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门捷列夫说过的:“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抓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笔者认为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必须从以下几点抓起:
  1.明确观察目的,养成观察习惯
  观察事物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方面,实验中的感知才会完整、清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观察获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目的,只能被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响声及钠在水上的转动所吸引,而对钠熔成小球并浮在水面则视而不见。相反,如果教师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写出预习报告,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钠在烧杯中的位置,钠的状态,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等,使学生在实验中对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现象能及时观察到,就会使他们对实验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意观察内容,学会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把目的、任务加以具体化,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仅凭这一点还很不够,要使学生的观察力真正得到发展,还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善于观察这一技能。化学实验中的观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化学实验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掌握观察实验的技能,应把握以下几点:
  2.1上课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准备工作。
  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对实验内容加以预习,上课时才能目的明确,内容清楚,心中有数。这时,教师在实验课中再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选用的仪器,需用的药品,怎么样操作,注意的事项,观察的现象等。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观察前知识准备愈充分,观察的效果才会愈好;相反,观察前毫无知识准备,学生在实验中就会“视而不见”,发现不了问题,观察的效果就一定不好。
  2.2引导学生按计划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时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的、有趣的、现象明显的地方,而忘记了观察的任务。据此特点,每一次实验课上,开始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实验的仪器组成,又要观察仪器的组装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组装;既要观察实验中的药品在反应前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又要观察反应后各种药品的性质;既要观察教师的每一步演示,又要客观、敏锐、全面地观察反应中的每一个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长期反复的这种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
  2.3进行对比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元素及化合物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表现出相似性,实验中可通过两个物质的性质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中把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放在一起做,通过现象进行对比,学生不仅可以熟知它们的性质,更对它们的实验现象记忆犹新,从而不难理解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在“氯气”一节课中,做氯气的漂白实验时通过收集两瓶干燥的氯气,一瓶用挂有干的有色布条的橡皮塞塞紧,另一瓶用挂有相同颜色的湿布条的橡皮塞塞紧,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无需用多少语言,便可说明问题。无需再举更多的例子,通过对实验现象对比,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基础知识,抓住问题的关键,同时能加强联想,活跃思维,使观察更细致深刻,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2.4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维。
  对实验的观察不仅局限于实验中未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所感知的知识进行思考。不仅要观察实验仪器的选择、组装,还要分析为什么这样选以及为什么这样组装,其他选择和组装是否可以,为什么?不仅要观察实验的操作步骤,而且要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关键;不仅要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而且要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等。只有对实验装置、步骤,以及从始至终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对实验中的现象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才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才能使意志、能力受到锻炼,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2.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每一次实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中的绘装置图、观察现象,分析结论等内容,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实验观察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总结,对实验进行分类,得出各类实验的主要观察对象,把相同类型的实验放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异性,以利于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检查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观察力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当前,伴随着我们国家对义务阶段教育的重视不断加深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由于
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氏菌(Verocyto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VTEC),又称产类志贺氏菌毒素大肠杆菌(Shiga-like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LTEC),是指能够
在初中数学常态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技能,要给学生安排适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融入初中生个体生活当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当着重分
表格是常见的表达信息的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理学习之中,对于学生发现和归纳知识,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平时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格这一有效形式,帮助学生展开学习,非常重要。本文就表格展开讨论,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表格的作用    1.表格能帮助同学们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的归纳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知识结构图、方框流程图、树干图、列表格等。表格具有简洁明确、信
采集麻鸭、鹅、斑头雁和鸬鹚等水禽血清,以辛酸-硫酸铵法提取水禽IgY,利用Hiload16/60 superdex200 prep pg凝胶柱,以500μL上样量、0.3mL/min流速对粗提水禽IgY进行纯化,收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数形转换的途径;由数到形的转化;由形到数的转换途径;数形结合思想这几大关键方面,有效的提高学生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教学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那种文化知识的传承者,而是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具备一定创造力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变换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创造者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出新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由此可见,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塑造学习型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迫。  “教学”可以说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