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类型的转变,以及地方院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如下问题:培养目标与地方人才和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研究生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和缺乏层级性、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和体系不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缺乏、科研训练明显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重新定位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方式,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一 面向地方培养多样化人才
  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面向地方和为地方服务的,它担负着为地方社会培养高层次动物学专业人才的责任。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地方社会迫切需要一些实践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理论型、应用型和技术型动物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地方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考虑地方社会的需求,以培养高层次理论型、应用型和技术型动物学专业人才为主体。改变以往盲目进行攀比,一味追求高层次的培养目标的现象,这样才能在整个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中获得发展。
  地方社会对高层次理论型、应用型和技术型动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多样化。多样化不仅体现在大力发展动物学的专业学位,而且在动物学专业学位中,也要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制定培养目标和设置课程。目前即使是学术型学位,培养的动物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大部分也都要从事实际工作,那就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都去做论文,课程硕士或者非论文硕士的培养也都应该成为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 加强招生宣传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的问题是关系到动物学专业学位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地方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做好动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只有较好的生源,才能使后续的一系列培养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和实施。由于地方高校的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在社会上影响较小,因此一定要牢牢抓住就业市场这根主线,加强招生宣传,开拓生源,提高招生质量。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网络资源、电视、新闻、咨询会等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自己的动物学学科优势和特色,利用招生专业目录等宣传材料,详细介绍动物学专业情况、动物学专业导师情况、动物学学科建设情况等,为学生报考当好参谋。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与生源直接交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宣传学校,宣传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不断在社会上形成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报考,提高生源质量。
  三 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培养动物学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力量,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要有一支合理且稳定的学术梯队和导师组。学术梯队和导师组要包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导师,这样才会有利于动物学学科发展和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根据动物学专业的发展要求,聘请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科研、行政人员及高级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在导师的评聘制度上,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公开评聘,做到学历与能力并重。对于动物学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学校和学院要注重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对于新聘任的动物学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要求,优选科研能力强且具有博士学位的动物学专业老师进入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改变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不足的状况。同时优化导师的年龄结构,积极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年轻教师担任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接受动物学专业新知识、加强动物学方面科研、教学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动物学专业最新研究动态,申请高质量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等。同时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四 加强科研训练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形式主要有,动物学方面的科学实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学术沙龙、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科研成果评比活动、科研创新事例展、学术论坛和读书报告。通过这些动物学专业科研训练,让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动物学专业特长和个性需求,参与到最适合自己的动物学专业特色的科研训练中,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调查表明,地方高校在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导师课题来源不足,学生缺乏科研训练等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的管理。地方高校和学院要竭尽全力申请到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学院和导师要鼓励或强制性地要求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将科研课题中的基础部分交给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做,这样既可以减轻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的科研工作量,又可以为师生相互交流创造一定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导师亲自指导动物学专业硕士生的学术研究,使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增强学术研究能力,获得学术研究的经验。地方高校和学院要经常组织动物学专业的学术科研活动,并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形式单一。多样化的动物学专业学术活动要办出特色,比如每月可以组织一次由学术导师、实习导师和动物学专业所有研究生共同参加的学术交流讨论会;合作的企事业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经常到地方高校进行有关动物学专业知识的讲座,与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相关交流;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定期到企业参观技术员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环境。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择与地方社会经济等现实需要相结合的课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地方高校、企事业和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合作,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条件。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要着重培养其创新能力,要求阅读原版外文书籍,撰写高水平文献综述,鼓励考博及发表论文;对年龄偏大、家庭负担较重的动物学专业研究生以培养动物学专业技能为主。   在动物学专业科研训练中培养实践能力,需要有稳定而有效的制度来保证。首先应将科研训练环节的内容、目标、要求、考核方式和成绩列入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并体现在动物学专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使科研训练环节的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制定并完善科研训练实施规则,保障科研训练的进行;再次,制定和完善科研训练考核制度,对动物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训练活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形成稳定的激励机制,促使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按计划完成科研训练任务,实现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的目的。
  五 加大中期考核力度
  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要经过一个较长阶段的动物学专业学习和动物学专业相关课题研究,时间跨度比较长,如果没有相应的中期考核措施,难以确保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无法实现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分流培养。因此,要加大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力度。通过中期考核,使那些想攻读博士的学生或希望尽快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那些学习成绩差、科研素养低和实践能力弱的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重修一年或终止学习。
  为了切实实现中期考核的激励和分流作用,促进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应该从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保障中期考核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好考核前期的宣传工作。把中期考核制度及考核标准作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入学之日起就明确在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经历中期的筛选过程,中期考核不合格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样可以使动物学专业研究生一入学就可以根据中期考核的等级和标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还要健全中期考核评估体系,实行定量评估。根据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目的要求、评估对象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健全定量评估体系。定量评估体系包括评估项目、评估要素、评分三个部分。评估项目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和体育健康状况。
  六 优化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增加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网状知识结构。同时加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文理科之间、理工科之间和基础应用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形成以动物学学科专业知识为内核,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为外围的,多维立体的个性化知识结构,以服务于动物学研究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突出动物学专业课程的前沿性和国际性。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网络课程资源,是关注国际动物学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在构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时,要按照动物学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力求使各门课程在加深和拓宽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学科知识面和相关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又相互补充。从培养动物学学科合格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制定动物学学科的学位课,要“按需设课”,认真审查动物学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动物学教学理念,鼓励开设跨学科和实践性强的课程。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只有拓宽层面、夯实基础、紧跟动物学学科最新发展方向,才能使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动物学专业知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七 借鉴国外经验以改进课程教学和授课方式
  美国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授课方式上灵活多样,硕士生导师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教授主讲方式、研究生班研讨会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日本在动物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学生报告会的形式,让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到课程的研讨中,提高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应打破本科教学的弊端,改变导师一言堂的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重视和促进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潜力。
  八 采用多元化的学位论文评定标准
  对于学术型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论文质量的评定是学位获得的重要指标。其课程论文标准是要体现所学动物学专业课程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并要求至少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其学位论文质量标准是硕士论文选题要有现实和理论意义,论文应体现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较强独立从事动物学专业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的立论要正确且有所创新,论据要确凿,数据要可靠,逻辑要强,层次要分明。这样才能表明论文作者在动物学学科领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动物学专业知识。
  对于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和技术型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来说,其课程论文标准是体现动物学专业实践实习中的问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要求必须公开发表论文。其学位论文质量标准是论文选题要有现实意义并具有实用性,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作报告等。
  目前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常常过于形式化,为提高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有效性,对答辩不合格者建议不发或缓发硕士学位证,实行淘汰机制,以促进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对于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和技术型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工作报告或论文仍是对其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可以组织专门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工作报告或论文的创新性和论文的应用价值进行评定。
  九 大力推进导师集体指导方式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由指导教师与研究生讨论后提出,经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讨论后通过。研究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导师组成员询问问题,接受导师组成员的指导,导师组集体开展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考核、中期检查和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导师组讨论决定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否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这种指导方式为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可以使研究生博采众长,吸取每位导师的学术精髓,广开思路,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兰.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内涵与标准探讨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0(05):44-48.
  [2]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83-90.
  [3]魏航.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2(02):158-159.
  [4]陈新忠,董泽芳.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J].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4-7.
  [5]吴启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积极促进专业学
   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5):1-4.
  [6]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
   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4-8.
  [7]屈艺.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
   教育与职业,2012(36):35-37.
  [8]曾兴雯,裴庆祺.加强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J].中
   国高教研究,2005(01):30-32.
  [9]袁进,顾为望.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
   式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06):255-257.
  [10]程翠玉.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2011(08):15-19.
  [11]陈少雄,王静一,尹柳营.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
   量评价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07):51-53.
  [12]何振雄.整合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发展
   对各类人才的需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52-55.
  [13]刘鸿.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J].江苏高教,2002(06):
   116-118.
  [14]裴劲松.面向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探索[J].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2007(07):50-52.
  [15]孙济中,龚祖文,张端品,宗良炳,元生朝.农科应用型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4(05):19-22.
  [16]宋强,裴金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
   建设的探讨——以教育硕士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1(07):68-69.
  [17]陶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J].继续教
   育研究,2012(11):102-103.
  [18]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8):1-4.
  [19]肖凤翔,连晓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
   逻辑及其改革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9):36-40.
  [20]袁兵.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
   2008(08):133-135.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是国内最高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着眼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竞赛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教学竞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5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研讨式教学范式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克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范式“重统一、轻个性、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灌输、轻启发、重传授、轻方法”的倾向,对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期刊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4年“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报告,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报告的内容完备性、公信力及信息公开化等做出评价。报告显示,部属高校年报综合平均得分为60.2分,其中40所大学的就业年报总分达到60分,合格率刚刚过半。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未达到及格分数,位列55名、58名和69名。(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
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从1909年建校伊始,就高度重视从自身办学优势、特色和服务面向出发,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形成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办学传统。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与平台优势,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改革,着力抓好特色智库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
期刊
[摘 要] 当今,世界各国越发注重美学教育对人的综合素养培养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进程中美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但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长期占主导地位,没有足够重视美学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关联性,更对美学教育存在误区致使美学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弱化了,最终使当代大学生美学教育陷入困境并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美学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举措  
期刊
[摘 要]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始终坚持站在专业化的角度进行推广,专业书目以及人员推广,造成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永远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对于读者阅读倾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进而阅读推广服务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改进方向,把阅读推广的核心放到读者对于作品的描述和读者们阅读经验的探讨与分析,经过组织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更加走近读者。  [关键词] 阅读推广;图书馆服务;对
期刊
[摘 要] 构建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教育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全通道式沟通型课堂,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学科;高师;公共课程;课堂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03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在当代,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的设想,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把握,是对人民群众社会期待的真切回应,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而文化的根基,必将通过文化传承在大学教育中得以实现。  今天的中国,在物质世界中享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人们的精神世界正面临严重的危机,且社会正在为此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人们的精神世界亟需文化的滋养,
期刊
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2014届专科毕业生164名,本科毕业生236名,共计400名毕业生。其中20名同学考上国内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1名同学考上新疆选调生,1名考上公务员,2名考上村官,1名考上南航空姐,4名进了银行系统,2名同学创业,其余还有一部分做了培训机构或公民办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师,有一部分进了外贸公司。就业率为73.4%。  一 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 就业质量不高,尤其是签约率不高  整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质与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实力,这也对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全面建设与探索过程当中,就需要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师与学生中进行充分的应用。本文主要在教师个人工作激励以及工作环境创造、学生班级管理、学习积极性激发以及个人心理素质方面来探讨心理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作
期刊